确诊冠病孩童呈上升趋势 医生建议家中常备药物并留意症状
九个月大的女婴确诊冠病四天后才被接到医院,母亲在家照顾患病女儿时连睡觉都戴着N95口罩仍无法幸免,陪护女儿入院隔天也确诊染病,母女二人不得不适应在医院的隔离生活。
根据卫生部前晚发布的文告,我国过去七天共有1019名12岁以下孩童确诊冠病,一个月来每天确诊的孩童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32岁的氏绮(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上周四(9月30日)晚得知小女儿所在的婴儿托管中心有一名教师和一个婴孩确诊冠病,立即把已经入睡的女儿叫醒做检测。“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托管中心的婴儿都没有戴口罩,教师也需要长时间抱着他们,因此我知道女儿受感染的几率非常高。”
氏绮使用家里最后一个自助检测仪为她检测后,结果呈阳性。她连忙向邻居借来检测仪,为自己和其他家人检测,所幸一家六口其他人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当晚氏绮就和小女儿在一个房间内与其他家人隔离。
她说,与女儿一起隔离并等候送院的日子对一家人来说十分煎熬,同个屋檐下有年过70的家翁家婆,4岁的大女儿也得由丈夫一个人照顾。
为了减低感染风险,他们全天佩戴口罩,氏绮更是佩戴具有高防护效能的N95口罩,除了吃饭和洗澡都不会取下。另外,房门也只有在送餐时才会打开。
偶尔,想念孙女的家婆会和渴望到外面玩耍的小女儿趁房门打开的空档隔空互动,但由于过于危险,家婆在劝说下也停止了类似的行为。
氏绮说:“眼前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我感到很焦虑,就不断在网上查找资料,有时候信息相互矛盾,更徒增我的压力……我之后开始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记录自己的心情,成为我舒压的一种方式。”
在家自我隔离四天后,前天晚上氏绮和小女儿由救护车送到竹脚妇幼医院进行隔离。隔天中午,氏绮接到自己确诊冠病的通知。“虽然我知道自己受感染的几率很高,但收到消息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受挫,尤其是我已经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甚至睡觉时都带着N95口罩。”
原本如果小女儿病毒载量足够低的话,母女俩估计今天就可以出院,但现在由於氏绮也确诊,她们预计将留医多几天,共同适应陌生环境下的生活。所幸,两人都只有轻微的症状,包括发低烧和流鼻涕。
氏绮说:“这次的体验让我学会去珍惜生活中的微小事物,比如在口渴时可以到冰箱取一杯冷饮,或是到楼下购买新鲜的芒果。这是我在隔离前体会不到的。”
她也提到,染病期间朋友通过点餐外卖送关怀,再加上护士的细心照料,也让她得以调整心情,以正面的态度面对眼前的困难,甚至享受与小女儿相处的时间。
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9月14日在国会透露,我国12岁以下感染冠病的孩童中,约14%为不超过一岁的婴儿,当时有50个婴儿确诊。
百汇东岸医院儿科医生莫哈娜(Mohana Rajakulendran)受访时说,孩童染病时家长自然会更加担心,这可能使他们在无法帮孩子缓解不适时感到无助,尤其是和孩子单独隔离时。
她建议,家长应该准备充足且安全的药物,包括治疗发烧、咳嗽和流鼻涕等症状的常见药物,在有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服用,舒缓他们的不适感。“在这期间,也要观察看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或愈加疲乏的症状,如果有的话应尽快叫救护车,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儿童医院。”
莫哈娜医生也指出,疫苗是保护全家最好的方法,另外家中成员也可以尽量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她预计,随着确诊病例攀升,更多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在家康复,但小于两岁的孩童仍须到医院接受观察。
我国目前的居家康复计划适用于12岁至69岁的确诊者。不过,卫生部长王乙康前天在国会说,政府鼓励12岁以下的孩童在家康复,这也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默认护理模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