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应分占“半边天” 更多以女性命名的街道和空间只是一个开始
乌节路多美歌地铁站前的多美歌绿坪(Dhoby Ghaut Green)将特设园区赞誉我国女性对社会的贡献,肯定她们扮演的重要角色。(联合早报)
作者 卢丽珊
多元种族和文化的新加坡街道名称,本来就含金量丰富,有历史、有文化、有秘密,《红蚂蚁》过去就此已有所发挥。
本地媒体日前报道,原来新加坡以男士命名的街道有540条,相比之下女性的名字只有40多条。这不是透露21世纪社会还存在封建时代般男女比重失衡的畸形现象吗?
未来,我们的街道可以期待出现更多以女性命名的街道或空间,以赞誉撑起半边天的女性。
为本地女性发声的新加坡女性组织理事会日前大力疾呼要更恰当赞誉和认可女性对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并应该从街道命名开始。
狮城只有40条街道以女性为名
这一诉求有理有据。40个女性为名的街道中,有超过一半是英国殖民时期皇室女性有关,例如伊丽莎白通道、玛格烈通道等。其余的是早期商人或英殖政府官员家属的名称,例如贞安路(Joan Road)。
汤申路旁的贞安路(Joan Road)。(谷歌地图)
换句话说,它们压根儿跟新加坡没有太直接关系,仅仅只是因为“主人”命生得好,运好,生在英皇贵族或富裕人家,又恰好在英殖民时期在新加坡生活。到目前为止,只有三名对新加坡有贡献的女性名字,嵌入我们街道的集体记忆里。
她们是实乞纳一带的惹兰哈芝惹(Jalan Hajijah),哈芝惹女士是建设实乞纳甘榜回教堂的人,还是地主。
实乞纳一带的惹兰哈芝惹(Jalan Hajijah)。(谷歌地图) 第二位是纪念圣安德鲁骨科医院的医生依洛,该街道是位于实乞纳一带的依洛路(径)(Elliot Road/Walk)。
实乞纳一带的依洛路(径)(Elliot Road/Walk)。(谷歌地图)
最后一位是美以美女子学校创办人布勒克摩,该街道位于武吉知马的布勒克摩通道 (Blackmore Drive)。
武吉知马的布勒克摩通道 (Blackmore Drive)。(谷歌地图)
理事会在本月18日向政府提呈的建议,也在同一天,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女性发展”闭门对话会的闭幕仪式上,宣布将多美歌绿坪(Dhoby Ghaut Green)一带的绿地开辟为赞誉女性的杰出开创精神和卓越贡献的园区。
官民一致的步伐可喜可贺,可见共识已基本达至,未来携手从本土有贡献的女性中予以命名。如果通过出版物、举行展览和选票活动,让公众参与投选就更有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不同领域(医疗、政治、体育、教育、艺术、文学等等)杰出女性展览开始。这应该成为公共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让她们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称,深入全民公众的意识中,而不只限于衣香鬓影的颁奖晚会而已。
自2014年起,理事会列出的“新加坡女性名人堂”列出167名对新加坡建设有贡献的杰出女性,命名工作可以由此为基础。
新加坡女性名人堂。(Singapore Women’s Hall of Fame官网)
另外一边“起名”、一边就得“去名”,“去殖民化”,很少社会像新加坡对于被外族殖民时代毫无怨怼,甚至可能有些许崇拜之心,名字越英式就越有面子。
去名和起名的过程中如何能尊重本土历史、保持理性持平将是值得关注的过程。
新加坡为女性还可以做得“更好更贴心”
在本来已几乎男女同工同酬的新加坡,各种高管、科技甚至是军事职位都有女性撑起。女性不管在教育、职工、婚姻领域的权益还是尊严,还是相对得到极大的保障。如果能修正过去历史的失衡,那就再好不过,我们每个女性都必须支持和鼓励。
从国家的利益角度来看,女性地位的提升和肯定只会继续鼓舞女性各司其职,为家庭、为社会和国家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女性占选民人口一半,一个开明的新加坡政府在男女议题上继续遵循平等和公平的准绳,甚至对女性多一份关爱和贴心,一定不难虏获更多的铁粉女性选票。
例如,在台湾和日本,地铁和火车的某节车厢或在某时段是为女性而设,这一来方便带着幼童的母亲或年长人士,尤其是夜晚出门时更觉得安心。
日本东京的女性专用车厢。(互联网)
也许我们认为新加坡本来就很安全,这只是多此一举,但不换换思维就无法突破从“好”做到“更好”,这点就是所谓的贴心。
其实在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地,也在公共运输领域推出类似举措,但是目的不是对女性贴心而是防范非礼和强奸事件,仅仅是消极的保障女性的人身安全而已。
女性取得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
新加坡不但保障女性的人身安全,更全面发展和提升女性地位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亚洲区域和全球发达国家群中的良好典范。
例如,我看新加坡家庭聘用十几万名贫困国家的帮佣来我们家庭工作,也等于为她们和家庭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等于照顾著这些弱势的女性群体。我们一定得做好,也能成为当中雇主国家的楷模。
(海峡时报)
再拓宽视野,将女性议题放在历史的维度:本来英文字“History”不就明白显示历史就是“他”的事迹(his story),而不是“她”的故事。
女性的地位在过去几千年的史书中被压抑、边缘化,甚至是缺席;直到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劳动力大量增加,再到二战后,世界稍微和平下来,独立国家纷纷四起,女性的地位才慢慢抬头,与男性一起投入建设国家行列,平起平坐,同工同酬其实也就这几十年的事。
如果历史太远太模糊,我们聚焦现代就可知道女性取得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轻易又可能打回原形。 最近阿富汗因美军经历20年的接管后撤退,让塔利班掌权,女性地位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阿富汗妇女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塔利班政府保障她们受教育和就业的基本权益。(路透社)
美军2001年接管阿富汗后,女性小学入学率从零增加到80%,强制婚姻被列为非法和婴儿死亡率减半。然而,如今国际媒体看到一切又打回原形,连基本人权都无法保障,女性和男性上学分开而坐,甚至女性未来接受教育都可能受阻,这是全球真实发生历史拉倒车事件。
恶待女性的国家更容易出现激烈动乱?
《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封面故事就耸动摄人:为何辜负女性的国家会失败(Why nations that fail women fail),报道指出:
“政策制定者无法将人口一半的女性利益考虑在内,他们也无法了解世界。”
报道的焦点不限于阿富汗,地缘政治调查显示恶待女性的国家更容易出现激烈动乱,例如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巴基斯坦。
在富裕和相对自由民主的国家,男性为尊的宗族社会关系早是成年旧事,然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依然稀松平常。性别歧视的习俗和一个国家的不稳定和暴力息息相关。惊人的数据显示全球还有120多个国家因性别歧视的习俗而深受影响,这个趋势令人担忧。
去年《霍布斯》杂志、《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也撰文分析防疫措施出色的国家有个共同点:领导都是女性,它们分别是德国、台湾、新西兰、冰岛、芬兰、挪威和丹麦,甚至还讨论未来是不是应该有更多女性成为国家领导。
由此可见,未来女性能在社会和世界舞台发挥更大的力量,或者说未来世界的稳定、和平、建设、蓬勃发展和幸福都和女性的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海峡时报)
女性平等、国家幸福、世界就会和平。新加坡的土地上多几个,甚至多更多杰出女性的街名绝对合乎国家的政策、利益和未来发展大蓝图。
每个生活在新加坡的女性汲汲营营发挥所长的同时,也要时刻珍惜这历史时刻,关注全球没有那么幸运的女性同胞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