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1日 星期六

干货 | “过来人”帮你分析,新加坡各类型中小学的利弊

据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的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以中小学生为主的低龄留学人数增长最快。

在众多的留学国家中,新加坡独得家长们青睐。

“新”式教育不一般

| 教育理念

新加坡中小学注重“全面教育”。

除了学术课程,学校还通过课程辅助活动(CCA)培养孩子们在音乐、美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情趣和才华。还有职业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发展他们的潜能。

| 兴趣教育

新加坡的学校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

一个刚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和孩子就要面对200多门课程,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条件等选择。而中学的课程又明显不同。

| 学习时间

新加坡中小学大部分为半日制,孩子一般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进行课外活动,从而保障了孩子们充足的活动时间。

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 政府学校

在新加坡众多的学校之中,政府学校一直都是令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香饽饽”。

低廉的学费,高质量的教学,完备的教育体系,雄厚的师资实力,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切都是家长们选择政府学校的理由。

而想要入读政府中小学,国际学生必须通过AEIS考试,这场考试由新加坡教育部统一组织,考试通过率不到20%,且在逐年递减。

| 私立学校

低门槛,高教育质量,说的就是新加坡的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的课程和政府中小学的课程同步,且私校还有培训辅助的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加坡小学的教学方式。

毕业之后,学生们和政府中小学的学生一起参加由教育部统一举办的毕业升学考试、英国剑桥“O”水准考试和“A”水准考试。

申请新加坡私校的国际生不需要通过AEIS考试,只需要通过学校的入学能力测评,之后学校会根据能力测评的结果来决定适合学生入读的年级。

在新加坡众多的私校当中,三育中小学是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

新加坡三育中小学

SANYU ADVENTIST SCHOOL

三育学校是由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一所具有悠久历史非盈利的教会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

同时三育学校也是新加坡教育部核准的唯一一所同时提供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和预备课程的自治学校。

教师全部是经过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和认可的合格教师!

所有课程是严格遵循新加坡教育部大纲!

三育中小学也是新加坡教育部委任办理PSLE和GCE'O'Level的考试中心!

更重要的是,进入三育中小学就读之后,学生同样可以参加AEIS考试。

三育学校课程设置是跟新加坡政府公立中小学一样的,如果对AEIS考试心有不甘的话,同学们完全可以一边读三育,一边准备AEIS考试!

三育中小学提供母子陪读,学习氛围也相当浓厚,所有申请三育中小学的国际学生均需要参加入学考试,以确保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进入。

具有顶尖教学质量的私校,除了三育以外,还有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

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

S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

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SFMS)创立于1960年,崇尚“培育全人”的教育理念,许多学生在这里学习并考获剑桥大学“A”水准教育证书,从而继续迈入著名大学深造,并在各自的领域中成为专业人士。

学校注重学术和非学术的教育,严格遵循新加坡教育部的大纲进行授课。

学校提供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且拥有经验丰富、资历强大的教师,校内也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提供新加坡普通四年制初中及两年制高中课程。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英语强化课程和中学课程同时进行。无论学生考取的“N”或“O”水准证书还是“A”水准证书,学校都会给予每一位在校学生有继续升学的机会,以保证学生能顺利进入本地或海外大专院校深造。

新加坡YMCA学校也是顶尖的私立中小学之一。

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学院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新加坡YMCA学校始建于1913年,具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融合多种族、多文化以及拥有国际课程的先锋学校。

学校采用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拔条件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推荐,入学笔试及面试。

新加坡YMCA学校文化多元,全力发掘不同背景学生的个人潜力,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并且培养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所教会学校,学校的所有盈余将全部用于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打破阶层、种族、国籍、宗教和政治观点的壁垒是学校长期以来的目标。

学校开设的课程有O水准预备班(中二、中三和中四)、政府中学预备班课程(各级别)、短期语言和进深课程、特设的假期营会及游学班,特别适合12-18岁的中学生。

上一篇新闻

2020周杰伦新加坡演唱会,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次的音乐之旅

下一篇新闻

花园城市的背后,少不了这一群大学生的付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