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园”新加坡:让工业设计成为艺术品
“城市花园”新加坡,既是游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也是一座“设计创意之都”。
不用说远近闻名的滨海湾花园、金沙酒店,就连街道上一座大厦,一幢普通的绿化住宅,或许都隐藏着独特的设计理念。
新加坡无处不在的工业设计
“A city in a garden”是新加坡的最新一次定位。1963年,当李光耀在新加坡荷兰村一带种下了第一棵黄牛木的时候,也同时开启了“花园城市”的绿化计划。也许50几年前,李光耀并没有预料到,如今新加坡已经从“花园城市”转变成“花园里的城市”。
座落于新加坡市中心的皮克林宾乐雅,凭借其创新的花园酒店概念及多样化节能设计备受赞扬,酒店用繁荣茂盛的绿色与周边临近公园连成一气,形成连续的绿色景观,成为周围环境中的一个耀眼存在。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滨海湾花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植物园,也是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由滨海南花园、滨海东花园和滨海中花园三个风格各异的水岸花园连接而成。整个项目有一个智能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让濒危植物能在新加坡蓬勃发展,向群众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地方。
滨海湾花园
红点博物馆座落于滨海湾区 ,全玻璃的建筑正面和耀眼的几何造型,让这座博物馆在这一区汇聚的杰出建筑群中一点也不遑多让。新加坡红点设计博物馆是继德国埃森之后的第二座博物馆,第三座红点设计博物馆则坐落于中国厦门。堪称全球最大规模的当代设计展示场所,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曾获得设计界的权威奖项红点产品设计大奖。
新加坡红点博物馆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以规划设计为主的举措,例如ABC水敏感设计计划、PCN公园连接带计划和全国绿色建筑节能计划等。亚洲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学习新加坡景观的做法,并使得它们的城市景观以更自然的方式被设计展示出来。中国一些城市也纷纷打出“南下”这张牌,与新加坡互动频频。“如果用新加坡的设计概念去发展重庆火锅,这东西应该会很好玩。” 重庆室内设计联合会联席会长兼秘书长朱柏霖表示。
朱柏霖认为,“新加坡设计”有至少两大元素值得借鉴。首先,绿色生态是当下全球共同课题,新加坡许多建筑的垂直绿化做得非常成功,值得有“山水大城”称号的重庆参考。朱柏霖认为,商业空间是城市软实力展现的最佳载体,而新加坡设计师熟悉全球零售业态,对商场、电影院、酒店等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解“非常到位”。
中新在发展中寻求合作
1961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成立,同时设立工业研究部门,探讨如何生产具有创意和优良设计的优质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Setron收音机、飞利浦收录机、火车紧急制动板手、有天线和翻盖的爱立信第一代手机等产品如雨后春笋在这座“花园城市”冒出。
此后,新加坡建筑师SooK.Chan领衔设计了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鼓励创新与设计的模范展示,旨在促进新加坡的设计文化,内部设有报告厅,公共展览区等功能设施。国家设计中心内还设有国家设计机构——新加坡设计理事会 ,帮助新加坡利用设计促进创新和发展。
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
新加坡设计理事会发布的《设计2025总体规划》提出,要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创新驱动的经济体、一个可爱的城市,还提出未来在推动设计创新意识普及、人才培养、品牌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这与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不谋而合。在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产业因工业设计而更具活力,世界因工业设计而更加美好。
新加坡Transfoma房屋质检机器人
马凯认为,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产生的新的生产力,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抓手,要摆在《中国制造2025》的突出重要位置上加以推动。
专业会议与大赛提供平台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国家、地区间设计交流与合作,促进设计创新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等会议,在广西设立合作机构、定期开展创新设计交流活动、推动中国企业落地东盟等,为中国与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合作添砖加瓦。
“新加坡政府就是新加坡创意者们的伯乐,以新加坡总理为主席的国家级创新指导委员会将主动推广那些优秀的创意,为它们寻找投资者。”在第二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上,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说。
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
曾士生表示,创新设计需要伯乐,才有机会孵化;孵化项目需要投资,才有机会成为产品;产品需要市场,才能发扬光大。新加坡愿做“中介”,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合作。
今年,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拟于11月中旬将在柳州继续举办,进一步为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工业设计领域的企业和设计师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作为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二届“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已经启动并正面向全球征集设计作品。这一大赛的继续举办也将拓展中国—东盟工业设计界交流空间,为双边合作探索更多机会。
来源:中国设计之窗、东博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