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 星期三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编者按:随着新加坡宣布“与冠病共存”,社区疫情也再次反弹,近日确诊病例高达900多起。

网友“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新加坡生活十余年,对这里的生活一直都是给予很高评价。最近,他针对新加坡防疫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了分析。

本文作者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为全球汉诗总会理事。(新加坡眼APP用户名:也无风雨也无晴。)

新冠疫情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随着新加坡开放政策的实施,最近社区病例暴增。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有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笔者仅就自己的观察,把个人认为防疫可能出现的漏洞做个简单的分析。

如果政府对于这些观察已经预料到并且做了充足的准备,那么目前的政策可能已经是“无奈之举”;但是如果有疏忽,那么这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改进机会。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对于疫苗的过分看重使得很多人在个人防疫上放松了警惕。以为自己打了疫苗便无大碍,真的把新冠病毒当成了“流感”。在外戴口罩不规范,公共场所摘下口罩等等行为在网络的报道中也屡见不鲜。尤其在公交、地铁等人流拥挤的相对封闭的空间,稍有疏忽,便可能被感染。

在食阁里,很多年长人士习惯叫上一杯咖啡就坐一下午,全程没有佩戴口罩,甚至还有零星人群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年长人士本身就属于高危人群,抵抗力不如年轻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可能存在新冠病毒的公共场所下,患病几率可能会大幅提高。

在商场里,很多人手里马上一杯奶茶或者咖啡就可以作为自己不戴口罩的挡箭牌。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示意图,图片来源:HealthHub)

在到处可见的垃圾桶旁,吸烟者也是全程没有佩戴口罩。

其次,政府现在放弃了对无关联病例的追踪,这在笔者看来是极其不可思议的。虽然不可否认,追踪无关联病例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低,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比如说,到底是因为个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而感染?还是佩戴了毫无防疫效果只徒有其表的棉口罩?还是真的佩戴了医用口罩并且按照要求佩戴,但就是感染了?只有最后一种可能才会把疫情的传播归结到变种病毒的狡猾、传播能力强、让人防不胜防上。其余的便是防疫上的漏洞,不能用“变种病毒太厉害”这样的话一概而论。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示意图,图片来源:Pixabay)

再次,现在的政策要求密切接触者在家隔离。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本地很多人合租房子,那么如何确保一名租客确诊不会牵连到其他人?前不久新闻报道一名房东被隔离,因为他的房客被通知是密切接触者。好在最后虚惊一场,二人都没有确诊。但是万一其中一人隔离期间确诊怎么办?其他室友的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当然还有孩子的问题。目前可能要等到明年才会给12岁以下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那现阶段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于成人本身就弱一些,现在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还要开放课堂,无异于把国家未来的希望置于险地。这也是无数家长最担心的一点。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图源:教育部长陈振声脸书)

最后便是舆论上的导向问题。之前看到新闻报道某教授提出“如果一个人感染了病毒,但是没有症状,那么有个好处就是他会获得免疫,这种免疫机能对之后的病毒有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且不说感染之后会不会因为重症导致身体机能的永久问题,就现在这个病毒的变种速度,打了疫苗都不一定有效果,得了就会免疫?实在有悖科学。

还有就是把新冠当成“流感”的舆论。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虽然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几乎和流感差不多,但是对于后遗症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很多患者在康复一年后仍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试问在研究结果还没确凿的情况下,如何能把二者相等?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示意图,图片来源:Pixabay)

笔者在新加坡生活十余年,对这里的生活一直都是给予很高评价的。但是这次疫情爆发后,政府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了解了政府的苦衷之后,已经不是那个盲目要求政府“封城”、“锁国”的诉求者了。但是在这片世界上最宜居国家之一的土地上,在这个以华人为主导的多种族国家中,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西方的“精英文化”,也希望看到华族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们确实需要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绝不能一错再错,绝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放任疫情肆行。人民的健康和经济一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本文来自新加坡眼APP网友也无风雨也无晴,《新加坡眼》声明: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新加坡在与病毒共存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每日案例突破 1,000 大关, 许多人还是希望开放边境

下一篇新闻

王乙康:狮城医疗开始面对压力 “不能让医护负担过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