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教育公众虽重要 但仍须透过执法让公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就如当局规定国人出门须戴口罩一样,专家学者认为,继续教育公众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时,还是得同步透过立法和执法更有效地让国人逐渐养成不乱丢垃圾或记得收拾餐盘等良好卫生习惯。
但也有年轻环保人士指出,立法非长远之计,有些人还是会违规,更有效的途径或是探讨透过制定政策,减少废物量和减少使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
配合昨天的世界清洁日,以及“保持清洁,新加坡”运动推广至今迈入10周年,公共卫生理事会昨天与来自公私领域、学界和商界的人士展开对话,探讨如何在本地创造更整洁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与对话会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指出,其实只要一小撮人乱丢垃圾,周遭环境就会变得脏乱。所以他认为,执法还是有必要的。他相信,只要透过宣导、教育、立法和执法等不同途径,就能加强信息的传递,达到保持环境整洁。
他说,除非立法后展开执法,否则他不认为立法是最管用的。他说,立法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大家终究还是得相互提醒应该保持适当的行为。他希望,公众能自动自发地养成维护良好公共卫生和环境整洁的习惯。
公共卫生理事会主席爱德华·迪西瓦受访时则以过去乱吐口香糖的情况为例,解释立法和执法的必要性。
他说,当局是在相关禁令实施后,才成功改善了乱吐口香糖的情况。他也说,冠病疫情蔓延开来后,当局鼓励大家戴口罩,但没有执法时,大家容易忘了这些习惯。
爱德华·迪西瓦认为:“依照过去的经验看来,多管齐下透过执法、立法、教育公众、教育学生等不同方式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应该继续。”
但海洋可持续(Seastainable Co)创办人田思惠对于透过执法,进一步达到保持环境整洁,持不同看法。田思惠是积极参与净滩活动的本地年轻人之一。
她说,总是会有人会做违法的事,所以立法并非长远之计。当局还须投入大量资源执法。
田思惠说,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透过相关政策,让企业减少所丢弃的废物,例如:按照所丢弃的塑料废弃物等征税。
欧盟已开始针对无法再循环的塑料包装按公斤征税。田思惠认为,从政策方面下手会让更多企业更自觉,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塑料废弃物。
她也建议,与其全面禁用塑料袋或吸管,不如探讨实施更针对性的禁令,禁用会破坏环境的材料,例如发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俗称发泡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