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捷便利的途径解决民生小问题 有时反而欲速不达
小贩中心内,食客自行归还托盘。(海峡时报)
作者 王长安
小贩中心和咖啡店是新加坡心系国民的重要建设,维系千千万万靠美食营生的摊贩和食客。保持价廉物美和基本卫生水平是核心价值。
而维护两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有效率的清洁管理环节。
显然,这是一直处于劣势和受到忽略的环节,从工人的低薪待遇、专业的清洁工序和培训都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时特别纳闷,制定政策的官员是不是不用去廉价的小贩中心和咖啡店,因此看不到这些问题?
我万二分支持食客自行归还托盘的做法,对我来说,这等同于上完厕所要冲厕一样基本。但是,我不认为通过罚款、强制归还就能改变国民的行为。
好不容易看到空位,却发现桌上摆满肮脏的餐具和食物残羹,实在很扫兴。(海峡时报)
像过去新加坡展开的社会运动一样,我们必须有共同认可的目标,才能更轻易成功。
例如:礼貌运动、排队、禁止抽烟和吐痰,以及最近因疫情不戴口罩再加罚款一列,人民内心是压倒性赞成和愿意配合的,甚至会帮忙一起监督。
从管理上,小贩中心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结果反过来让食客来“帮”你解决。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其实,只要通过软性的宣传和“软硬兼施”的方式,也一样能在更长的时段内收到效果,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国人的行为。
例如,希望我们能设身处地为辛苦的清洁工人着想,提醒公众不断提高的清洁和人力费用。如果我们可以帮一点小忙的话,好处最终是转嫁到我们身上,让食物依然保持廉价和美味。
用餐后归还托盘餐具本来是举手之劳。(海峡时报)
即使是最近出现呼吁人民归还托盘的,即使骨子里想提升其趣味性,但是人民因扩音器被提醒的慌忙状态,真让我想起英国作家欧威尔的《1984》里的那句“老大哥在看着你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也许我们国家越来越不善于感性的言辞,反而是有理说到清,有帐算到清。
那么就请用理性去解读整件事情,而不是动不动就用法,动不动就把那些原本就会归还托盘的大部分人也给惹毛了。
单纯的新加坡人其实是很可爱的,不是不讲理的人。当然,一小搓是冥顽不灵的魔鬼。
大部分国人只要将真诚的信息敲进他们心坎里,他们肯定能买账,然后心服口服把托盘给送回去,最后习惯成自然。
(海峡时报)
到时,就算有一、两个家伙不主动归还碗盘,周围的“民间警察”兼目光也会把他们堵死、喷死,让他们乖乖就范。
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旧社会”不也曾经不排队、争先恐后、甚至随处可抽烟和随地吐痰吗?现在你试试看?这才是社会真正该期盼的进步与成功。
如今,少请了收碗碟的工人,还不是请一大群安全大使和环境局执法人员来,而且还是吃力不讨好的规劝,随时开罚单。这样真能维护小贩中心的清洁与卫生?
较令人不安的还是我们更擅于一遭遇“挫折”,一看到瓶颈就要用最决绝的方法,最快捷方便的管理途径来解决民生的小问题。小事当大事来办,说真的没有那么严重,也没有必要。
安全距离大使在中峇鲁熟食中心内巡逻。(海峡时报)
最终要走到这一步,我认为是遗憾的,代价也沉重,也代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和对话环节在某方面是破裂和失效的。
从自己的餐桌走去托盘收集站,其实只是短短的一程,只要发挥公民意识就可以轻轻松松走过去。
如今干戈大动,挥舞法令,劳师动众也一样能速成收效,只是走来的步伐沉重一些、心情郁闷一些,成效有待观察。
新加坡每一处小贩中心都有潜力成为“fine dining”(高级料理),现在一不留神吃顿饭就有可能被罚款(fine, dining),过往的趣味全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