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遥远的新加坡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让你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既近在眼前又远隔万里,那多数人稍加思索一定会说:新加坡!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标志性建筑物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被誉为“狮城”

是的,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似懂非懂,似熟悉又陌生的神秘国度。新加坡带给国人最早的印象应该来自于80、90年代由新加坡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自1984年在我国播出的《雾锁南洋》开始,我国引进的新加坡电视剧至今已逾60部,新加坡电视剧曾经也像现如今的韩剧、美剧一样,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红极一时。新加坡连续剧以其五花八门的故事,多元化的人物性格一度非常受中国观众欢迎。这同新加坡人口多元化有关系,其通用的语言有汉语、英语、印度语以及马来语等等,每个语种的人群都比较广,所以在从事电视剧或者电影创作的时候这些都会有所照顾,多元文化因素使其在海外发行的时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在旅途》、《窈窕淑女》、《调色板》、《出人头地》、《法网情天》、《烈焰焚情》等都曾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占据一定的收视率。而新加坡的改编自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和金庸的《笑傲江湖》在内地取景拍摄的古装剧《莲花争霸》更是在内地掀起一股收视狂潮,一时间万人空巷、拥趸无数。我现在还能记起主题曲《江湖路》的主旋律和部分歌词。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观众通过各种电视剧接触到了新加坡先进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新加坡人也是说汉语的(说实话,新加坡演员的普通话水平比同时期的香港演员至少高出一个等级),他们的文化基因与我们基本一样,拥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尽管是来自海外的电视剧,但是我们接受起来毫无障碍,甚至很容易与剧情发生共鸣。于是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新加坡人就是中国人,,,,,,

遥远的新加坡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新加坡电视剧

遥远的新加坡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新加坡电视剧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新加坡电视剧

遥远的新加坡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新加坡电视剧

可是如果现在你遇到新加坡华人时你问他:你是中国人么(chinese)?他大概率会特意强调:我是新加坡华人(singapore chinese)。别小看这一字之差,这一字就清晰地表达出新加坡华人人的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为什么同为华夏后裔,同文同种的新加坡华人在身份认同上会与我们有如此大的区别呢,那就要扒一扒新加坡的历史了。

遥远的新加坡

先看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面积为69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新加坡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的总人口为508万,当中新加坡公民有323万人,永久居民54万人,其余约131万非居民(非居民包括那些持工作准证、就业准证、长期社交访问准证及学生证等在本地逗留的外国人)。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印度语的一个分支语言)和英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自己的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种族区分:华族为272万,占74.7%;马来族为49万,占13.6%;印度族为32万,占比8.9%;余者为其他种族。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莆田人、潮汕人、广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这些人多数是当年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了生存而“闯南洋”的后代。

据学者考证,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氏外国传》,当时的新加坡被称为蒲罗中,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的音译,"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但是新加坡真正迈入人类的历史舞台则要等到近代了。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探索地球的脚步,新加坡因为地处两大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连接通道的马六甲海峡,自然也引起了英国殖民者的关注。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正式条约,统治新加坡。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新加坡作为自由港, 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 1821年,首批移民的中国帆船自厦门开抵新加坡,无数的闽、粤贫苦劳动者背井离乡,开启了华人在南洋的奋斗历程。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对新加坡族群实行的是"分而治之"的种族隔离政策。 殖民时期,新加坡各族群团体间都有很明显的经济、劳工分界线,各自居住在彼此独立的空间区域,职业和学校中, 华人社会处于半自治状态。 官吏、驻军和商贾主要是英国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包括富商、内地农民和劳工。马来人通常是渔夫和船夫,并担任巡逻警察。1820年至1840年,新加坡作为港口城市飞速发展。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新加坡成为连接欧洲和中国的最短路程,大大提高其国际战略地位。1931年至1947之间,本地出生人口开始超越移民人口。可以说,新加坡是一个因为海运和港口而生的城市。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航运路线上

然而,好景不长。1942日本侵略者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昔日纵横全球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荣耀不再,已经无力抵抗日军凌厉的进攻,在日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1942年2月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率领13万驻新加坡英军向3万名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3万人向3万人投降,英军简直就是废物)。日军陆军第25军占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新加坡华人对日本侵略者开展了的顽强抵抗,这也激起了日本人对华人族群的整体仇恨 。日本人占领新加坡之后,支持马来人并利用告密政策,鼓励马来人迫害华人,拉大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隔阂和仇恨。 日本统治新加坡的时间里,新加坡民生凋敝、人口伤亡惨重。另一方面,日军采取各种手段疯狂搜刮人力,以补充在战争中的军力和劳力的不足。还采取了疯狂的经济掠夺政策, "人们缴纳的征税税率,在日本统治期间增加了40倍" 。日据时期的新加坡是新加坡最黑暗的时代。

遥远的新加坡

驻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

新加坡作为“狮城”的由来。新加坡古称淡马锡(爪哇语“海市”之意),公元8世纪建国,归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相传11世纪时,室利佛逝王国的王子与谬内岛的公主结为百年之好,在谬内岛住了下来。一天,王子携公主外出打猎,乘船时遇大风浪,在即将翻船时,王子把王冠丢到海里,风浪顿时平静下来。他们便把船划到马锡海边。在附近树林里打猎时,他们忽然发现一只头黑胸白、身体红色、行动敏捷的怪兽,随从告诉王子这是一只狮子,王子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地方,便决定留下来。因登岸时首见狮子,后来他就把淡马锡改名为新加坡拉。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坡拉”是城的意思。这便是新加坡和狮子城名称的来历。所以游客在新加坡到处可以看到狮子造型的雕塑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加坡的华人汉语水平好么?首先,马来西亚的华人汉语水平就非常好,而新加坡作为曾经是马来西亚联邦的一部分又是华人比例最高的地方,故而新加坡华人懂汉语也就不足为奇了。新加坡华人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而付出的努力真的可以用“一波三折”这四个字来形容。二战结束以后,鉴于大英帝国在战争中的拉胯表现,曾经的英属殖民地纷纷掀起独立浪潮,马来西亚也不例外。1957年8月3日,马来西亚宣布正式独立。而此时的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联邦的一部分。其实在马来西亚独立以前,英国政府就赋予新加坡相当大的自治权,新加坡完全可以不必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当时新加坡的政治领袖李光耀更希望华人势力可以左右马来西亚的政治方向,因为当时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40%,而且华人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其他种族。马来西亚的其他种族政党也非常清楚这一状况,为了将华人的政治势力排挤出马来西亚政坛,在1965年全票通过将华人聚集区的新加坡踢出了马来西亚联邦的提案。新加坡至此被迫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首任总统。可以说,新加坡是被迫的,含着泪被踢出马来西亚。

遥远的新加坡

126赞成、0票反对,大马国会将新加坡驱逐,图为1965年李光耀在国家电视台节目上哭泣

可是身为华人后裔的李光耀一上台就态度强硬地反对使用汉语。他给出的理由有二,一是政治上的原因,二是经济上的原因。在政治上,新中国已经成立,中国大陆成为了中华文化圈的核心,如果新加坡坚持使用汉语容易在国际站位中迈向东方阵营。而这与李光耀确定的走西方路线的政治定位相违背,所以他禁止推广汉语,而是选择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加坡独特的地缘政治问题。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又与马来西亚相邻。这两个邻居都是亲美,亲英的政治路线国家,如果新加坡把汉语定位官方语言,容易引起这两个国家的“夹攻”的潜在威胁。在经济上,新加坡作为扼守欧亚海运咽喉的天然港口,拥有着绝佳的海运经济优势。大英帝国虽然衰落了,可是继承大英帝国衣钵的美国绝对是英国文明的延续者。在整个20世纪,英语的国际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李光耀认为,如果把汉语定位第一官方语言,对以转口贸易经济为主的新加坡将非常不利,而英语作为国际第一语言,更容易被世界各国的海商接受。于是在建国之初,新加坡政府就特意强调英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新加坡政府也越来越发现汉语使用的重要性了,于是在出于政治经济的顾虑,为了有效推广国家政策,1979年,新加坡设立推广华语理事会,从官方层面进行“讲华语运动”。这里的华语,其实是指以中国北方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因为新加坡的华人主要以广东潮汕人、福建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主,这三类人群各自有各自的方言体系,沟通起来非常不容易、不方便。放眼世界的华人圈,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把北京官话作为官方汉语,从实用性来说,北方方言更具有竞争力。李光耀也非常有前瞻性的意识到中国的未来潜力无限,推行与中国一样的普通话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新加坡领导人非常讲究高效、实用,1969年设计出了一套自己的简体字表,1976年后完全采用了中国大陆的简体字。

遥远的新加坡

李光耀宣布讲华语运动开幕

从1981年开始,电视和广播的汉语方言节目几乎停播,只允许少量播放。传统媒介中的方言不再被鼓励,方言逐步收窄成为家庭用语。在学校里,学生讲方言被罚款,有些甚至还得把“我不再讲方言”写几百遍。但是即便官方层面依旧推广华语,英语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新加坡领导人不能拒绝的,新加坡推广英语的力度要明显大于推广华语。为了进一步方便学习和掌握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吸引西方国家投资,拉近华裔、印度裔、马来裔的团结,政府鼓励华人读英校,而早期的华校毕业生常遭遇就业问题。新加坡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也并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后来,新加坡对以华语为媒介的华校关停并转,所有中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华语逐渐成为外语课。讲华语运动开展将近40多年,基于北方方言的新加坡“华语”掌握人数大增,成为了华人共同的通用语,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有别于中国普通话的一种当地文化符号。但新加坡对英语的倚重,又让推广华语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原本以方言为家庭语言的华人并没有改说华语,而改说了英语,以英语为家庭语言的华人剧增。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各种语言使用统计表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就是这么纠结而拧巴。最终在英语、华语的双重“威胁”下,新加坡的汉语方言更是逐渐式微,尤其是新加坡的华裔90后,华语能力不行,方言又不会说,而最终索性把英语当成母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实行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政策,新加坡华人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普通的华语交流不成问题,但是涉及到高阶的汉语言使用例如成语、历史典故、专用词汇的掌握等方面,新加坡华人的中文能力就不能应对了。其汉语水平远不如邻近的马来西亚华人,更不及大中华地区。

遥远的新加坡

2017年讲华语运动出洋相,读写成“渎”

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我认为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大致经历了无认同、有认同两个阶段。先说第一个阶段,无认同阶段。从19世纪开始,中国逐渐处于内忧外患中,人民深受贫困、饥饿和战争之苦,部分东南沿海的汉人不断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谋生。华人们将中国的丝绸和茶叶通过新加坡,转售给欧洲商人,然后将印度的商品带回中国。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大部分人来新加坡的中国人都是通过宗亲关系相互推荐,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算高,没有一技之长,且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只能通过宗亲力量抱团取暖,逐步形成了各种小圈子。华人的祖籍十分复杂,由于已经身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在没有种族纷争的前提下,华人统一的身份认同并不突出。在大英帝国的“庇护”下,新加坡当时的内外环境良好,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各种族和睦相处,华人依旧会根据所属的民系、方言而形成“小团体”。华人之间只有以同乡、同宗为纽带的小团体认同,并无统一的华人身份认同。第二个阶段,有认同阶段。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新加坡开始了3年的日据时期。由于新加坡是华人主体社会,且华人积极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南洋华人汇款回国、义捐之数达50亿元,而1939年中国政府的战费才不过18亿,许多华侨回国投身抗战一线),为报复新加坡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日本对新加坡进行了残暴的统治,将近2万新加坡华人被进行了种族清洗。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华人们共同的身份认同。日本战败后,英军重返新加坡,但威信已大打折扣,大英帝国不再战无不胜,也间接地增强华人的“独立自主”的政治意识。

遥远的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庆祝日本战败投降,街头悬挂青天白日旗

遥远的新加坡

1945年,新加坡华人拿出青天白日旗庆祝抗战胜利

有关新加坡的话题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上一篇新闻

老年人是否适合移民新加坡呢?我的父母来告诉你答案

下一篇新闻

江西大贪官李华波落网记,拿九千万人民币贪污款去豪赌,逃到新加坡被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