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 星期一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近来,中国出手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使外界关注近年发展炽热、乱象丛生的“补习”风潮会否在当局重拳打击下从此消失,以至家长与学生在未来将如何适应等问题。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其实,补习文化广泛见于亚洲地区,除了我们熟悉的中国,还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以至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地方的家长普遍喜欢为子女报读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等校外课程,务求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争取较舒适美满的将来。然而,补习文化到底是为国家带来更佳的竞争力,还是衍生其他的社会问题?

补习班或增益课程旨在为学生开拓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见识和技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类课程已经沦为争夺高分的工具。新加坡教育部部长陈振声昨日在公共服务署和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联办的线上论坛上回答了对本地学生是否过于依赖补习这一问题。

“如果学生在校外上很多课程,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展技能,我是相当乐见的。但学生如果上补习班不只为了考试及格,而是为争夺高分数,那我就颇为担心。这么做等于把成功的定义看得过于狭隘。”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具体情况

陈振声先生表示:应该要将人们的成功定义的更宽广。因为现在人们都在追求同样的成功指标,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新加坡教育制度压力大。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习课程以外的知识,也尽量按照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01 陈振声先生曾向一群中学和高中学生提问,假如教育部把课程内容减半,他们怎么看?

成绩稍微不错的学生说:“课程内容若减半,每个人争取考好那剩余一半内容的考试,目标不再是考90分,而是要考99分,那他们的压力反而加大。”

所以即使课程减少,也未必能减压。整个社会需要重新定义成功的范围,在观念上或能更加平衡。

做好终身学习和学前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政策和制度须不断与时并进,而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注重中小学及高等学府正规教育,还须做好终身学习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仍会是政府的一大关注领域,但与之相关的更高昂费用可能引起年轻家长的顾虑。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陈振声强调:政府会继续设法帮助家长减轻幼儿园的开销压力,并通过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及展开相关研究,继续提升学前教育的素质。

计划将在2025年,让八成孩童都能就读于政府资助的幼儿园。

其中,为帮助孩童掌握现代经济所需的多元技能,不仅得加强在“科技工数”(简称STEM)方面的学习,也得培养好奇心和自信心等软技能。

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

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CET)需要应经济更动与行业趋势而转变,让成人学生的培训为的就业带来了实质改善,这也就意味着高等学府教职员也得抱持终身学习态度。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近年来政府对国立教育学院和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等投放了大量资源,下来将推动成人学习学院的发展。

目前CET制度已经在政府、工运、培训员与教育工作者,以及雇主与业者之间形成强大的合作关系。

02 政府也表示将从三方面降低成人学习的门槛:

多元化的学校和教育渠道

多元化的技能

多元化的观点和体验

针对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政府会继续为弱势家庭及学生提供支持,协助他们改善生活,并为他们带来希望。

儿童发展账户充值计划

新加坡教育部与伊顿基金会(ECF)和新加坡社区基金会(CFS)合作开展了儿童发展账户充值计划,使大约1300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龄前儿童受益。

这项倡议得到了新加坡小学生家庭生活提升工作小组(UPLIFT)的推动,旨在加强对弱势家庭学生的支持。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伊顿基金会和新加坡社区基金会计划在未来三年中为“儿童发展账户”捐款近一百万新加坡元。

从2020年11月开始,这些符合条件的儿童将在未来的一至三年内通过“儿童发展账户”获得每年最多250新加坡元的资助。

新加坡政府也将为符合条件的儿童通过“儿童发展账户”发放每人每年500新加坡元的资助款项。

三年间,这些家庭最多可获得1500新加坡元的政府资助。

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可以使用这些资金来支付儿童学费和经过婴儿福利批准机构(AIs)核准的医疗费用。

亚洲补习文化炽热泛滥成灾还是提升了社会竞争力?新加坡教育部长有何观点
上一篇新闻

对新加坡又爱又恨?大马人与狮城的爱恨情仇

下一篇新闻

送票!新加坡最大游乐场西部开新店,职业体验、蹦床、手工,还有儿童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