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在1992年上映的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里,充满了西洋人对东南亚的幻想。

这幻想里面,离不开的就是颇具南洋风情的藤编家具。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情人》里面的饭店,用的就是藤椅*

在甘榜时代的新加坡,藤编家具一度非常流行,很多人家都有藤桌藤椅。

藤编的小物件也处处可见:猪笼、畚箕、盖鸡用的罩子、摔豆芽的筛子……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仓库里面刚翻出来的二十多年前的迷你椅子*

然而现在,大家不会在自己家养猪养鸡发豆芽了,超市里都有现成的肉和菜卖。

藤编制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步步走进了历史里。板材和塑料更是取代了藤编家具的地位。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但是,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却依然不肯向时代屈服,固执地守着他的藤编店。

这家藤编店就是位于加冷峇鲁(Kallang Bahru)的“合盛”。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拥有超过50年制作竹藤制品经验的吴克成老先生已经年近八旬。他被认为有可能是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

如今吴老先生与他的儿子吴奕光先生,一起打理著“合盛”这家小店。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1969年,吴老先生最早在劳明达路(Lavender Street)开了这家藤编店。8年之后,老店搬迁到了现在的地址,便再也没有动过。

这家小店虽然只有七十多平方米,但里面满满当当地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藤制品。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藤编店虽小,但却是吴家自己的产业。除了这间小店外,吴家还在泰戈尔巷(Tagore Lane)有一间二百多平方米的仓库。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不动产,小店才抵抗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飘摇。

藤编店做的是竹、藤制品的生意。吴老先生不仅亲自手工制作,更从其他国家进口同类商品。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每当作品得到顾客的肯定与赞美,那种满足感,五十年来都从未消失。就算现在藤制品已成为时代的配角,但它在吴克成的心中仍然地位不减。

60年代是属于他双手的黄金时代,家家户户都在使用藤器物品,吴先生的杰作,甚至曾出口到世界各地。当时为了应付大量的需求,他们还在甘榜菜市(Kampong Chai Chee)设立工厂,聘请了大约四十多位员工。这些员工对老板吴先生而言,更像是“战友”。大家每天都在朝一个目标迈进,努力拚搏。

但时间渐渐地将他们淘汰,人们选择转向其他材料制作的物品。藤制品的需求逐渐下降,曾经的战友们也依依投降。有时他会坐在藤椅上,悠悠地缅怀着这过去的美好时光。

如今懂得欣赏藤制品的人不多,他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懂竹藤是什么,哪里会知道它的好呢?”藤制家具不但具有艺术性,还有利于环保。藤椅凉爽透气,特别适合天气闷热的新加坡。

当问及这门手艺的继承人时,吴克成黯然地说孩子有自己想要的另一片天。儿子虽然接手了生意,但手艺却后续无人。儿子选择改变生意模式,不再依靠手工制作,主要引进马来西亚、印尼的藤制品。吴先生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很尊重儿子的决定。

即使藤制品已逐渐淡出生活空间,但它从未离开过吴克成的心。盯着双手的吴先生,就像是坐上了时光机一样,回忆一点一滴涌上心头。可惜,美好时光只能回味啊。

新加坡最后一位藤编匠人,一生如手
上一篇新闻

李显龙总理发文: 感到失望、还未进入新常态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疫情升温 香港商经局:未能重启新港“旅游气泡”计划,8月底再检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