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张克润:南大精神在高教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张克润(字泽润,号恪瑞)1973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现南洋理工大学)获壹等荣誉文学士(政府与行政学系)。现任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The 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cademic Society, NUAAS)副会长兼文新加坡文化遗产组组长 。

来源:《联合早报》2019年10月30日言论版,感谢作者张克润老师授权转载。

1995年6月3日前总理吴作栋先生在南大云南园校址庆祝南大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晚会中,表达了政府支持将南大毕业生名册,从国立大学迁移到南洋理工大学的立场,同时他表扬肯定南大毕业生的贡献。

他指出他们永远是新加坡主流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社会的主要支柱。他们的“华族色彩”及儒家价值观,就跟其他新加坡人所具有的“马来色彩”、“印度色彩”以及西方取向一样的重要,这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特的全球性国家。

2005年8月29日李显龙总理在云南园华裔馆前庆祝南大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庆典时指出:“在当时物质贫乏、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新马华人社会发挥众志成城的精神,在这片园地上建立了东南亚唯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让许许多多年轻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那种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后人追忆、景仰和学习。南大毕业生得到建校先辈的启发,走出校园后,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发挥了奋发图强、逆境求存的精神,对国家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着李总理点燃火炬并高举起来,传给南大三代校友,一棒接一棒,组成“薪火相传集体行”之路,从行政楼去到新落成的“南洋四合院”:生物科学院主持落成开幕仪式。南大被政府关闭、南大理工大学校史从1981年算起与南洋大学无关等等的误解与误会开始烟消零散。

2019年10月19日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南大人文学院前厅为“新加坡福建会馆楼”和“陈六使径”主持揭牌仪式。它们坐落在国家古迹—前南大行政楼(今华裔馆)、云南园建校纪念碑/八角亭及南大湖的毗邻,形成浓郁的校园历史见证及气氛。

这是对倡办南大陈六使先生认捐500万元、福建会馆捐出523英亩南大地皮及曾经为南大创办出钱出力的先辈和社团无私奉献的肯定及景仰,也是对历史的追忆及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

鲜为人知的一项事实:改写新加坡高校校史(1995年国立大学庆祝建校90周年纪念)的人是南大杰出校友锺兆祥博士。当1991年政府合并南洋理工学院及教育学院改组为南洋理工大学时,吴作栋总理接受国会教育委员会将南大毕业生名册从国大迁回南大的建议,南大被关闭的言论又再次沸沸扬扬出现在媒体中,这引发南大校友以“火凤凰”比喻南大已经死亡,别再提起南大以免引发悲痛。

当时,锺博士开始到国大法学院寻找探讨国立大学法、南洋理工学院法及南洋理工大学法的真相,其研究结果在国大校友季刊(ALUMNUS,1994三月第17期)获得发表并腾清了“南大与新大合并为国大”后校友的法律地位。

换言之,国大法由于赋予前院校(Predecessor Institutes)校友成为国大校友的法律地位,结果追溯国大校友的前院校就包括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校、1912年的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成立的莱佛士学院、1949年爱德华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成立的南洋大学、1962年马大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及1980年新大和南大合并为国立大学。国大法确认前院校的毕业生都是国大校友,这使一路来南大被政府关闭及南大生为无主孤魂的误解与误会获得释然。结果,在国立大学批准及认可上,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cademic Society:NUAAS)在1995年获得社团注册局的批准成立并邀请前国大理学院院长高立人博士为会务顾问。

国大成立于1980年,而校长陈庆炎博士、林彬教授及校方却迟至1994年才全面搞清楚全体前院校毕业生为国大校友,结果马大毕业的国大校友事务处处长PeterLim在1995年大张旗鼓策划国大成立90周年纪念庆典;接着,李总理也2005年庆祝南大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时以实际的行动点燃南大精神的火炬,传给南大三代校友,让南大精神“薪火相传”;现在又由教育部长王乙康主持将南洋谷及人文学院冠为“陈六使径”和“新加坡福建会馆楼”,追思当年的壮举,再次弘扬了勇于开拓、百折不挠、奋发图强、逆境求存的南大精神。

今年新加坡立国五十四年,现在政府在公开场合讨论多元种族中个别族群的问题,甚至赞扬其对国家的贡献,而不必担心引起其他族群的敏感反应;同时也不必担心讨论华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引起邻国的紧张。这除了表现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自信,也说明大部分国民都接受英语作为工作及沟通语言的基础上,政府意识到母语作为建国基业的主要支柱,不能不予重视。

华语除了作为新加坡华族之间的沟通语言外,国内外已经不会因为学习中华语文及文化,而认为有碍国家及邻国的发展;反之,它已经成为沟通邻国,联络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既然前南大的成立与华族自力更生,创办高等学府为华族子弟提供完整的小学、中学及高等教育有关,并在建校过程中不断配合国家整体需要,调整其教学语文为英文,适应及配合多元种族及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导致1980年南大与新大合并组成国大,并在与国大互补发展的基础上于1991年设立理工大学。现在,两所高等学府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大学,其常年经费都由政府按大学法加以补贴,成为造就国家人才的最高学府。

张克润:南大精神在高教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周围邻国的语言文化,特别是我国三大种族的语言文化的学习及训练,将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即刻加以调整的现实。从小学、中学、高中及大学,完整落实最少两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双语政策,肯定对我国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直接有关。不管是哪种语言文化的学习,教育专家都认为从孩子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化开始并提早加以启蒙建立基础,将会是事半功倍。各种族的多元文化“色彩”就是新加坡的色彩。

现今的双语政策已在小学及中学落实执行。值得呼吁的是,当局应在高校加强三大种族语言文化学术的学习、训练及研究。这样由小到大,由浅到深,一步一步要求学子双语并重,并在各学术领域中重视现实及多元化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专业科技与本身深层传统文化及多元文化交叉的研究及开发。

南大成立之初,其校徽就标明重视三大种族的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对于华族希望其子弟学习并创造性地发挥其母语传统文化学术,是天经义的合理要求。

目前多所高校为配合整体国家教育体制的大发展方向及需要,更加重视把传统文化教育学术正式纳入在其课程中正是时候。换言之,高校必需开始提倡双语并重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这无形中就是把南大精神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正轨中。总之,若把南大精神准确纳入双语并重的正确轨道上,也就不枉陈六使先生和福建会馆等华族先辈和多元社团机构的苦心。

今年是新加坡高校教育发轫114周年(特指国大校史)及南大成立64周年,也是新坡开埠200周年及建国54周年。我们以最热烈的期待,实事求是地把南大精神准确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体系中,使到百年树人的双语教育政策由上到下,得以完整地落实,则新加坡各种族公民既有自信又能与邻国人民和睦相处,确实做到发挥及体现新南洋精神的实质与内容。

正如南大校长苏布拉·苏雷什教授指出的:“我们为新加坡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而庆贺,雀跃本地有两所大学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及孕育出令人称羡的研发、创新和教育生态的当儿,也要确保本地社群的贡献不被后世新加坡人遗忘。”南大在上个月最新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特辑》全球大学排行中,首次登上前50强,排名第48;国大则排名第25。

我们期待南大精神在高校体系中的永续发展。

张克润,南大校友学术会副会长暨新加坡文化遗产组组长2019-10-26完稿。

新加坡研究由瀛寰微智工作室(WeGlonal)策划运营。刊发作品如非原创,版权皆为作者及原刊发机构所有,如涉版权争议,请留言或联系 [email protected],谢谢!

张克润:南大精神在高教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彻底打破文理疆界

下一篇新闻

来新加坡竟然还没玩过极限飞盘?速来解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