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奥运会新加坡仍未有收获 运动选手的培育是否存有缺陷
本届东京奥运新加坡共派出23名运动员,出战12个比赛项目。(新加坡全国奥委会提供)
作者 任千里
本届奥运会已经进入尾声,新加坡团队再次上演“空手道”而回,令国人不无遗憾。
其实这不是稀奇的事,根据记录,新加坡有史以来在奥运这个世界体育最高殿堂只得过五面奖牌,一金二银二铜。这次有不少国人感到不满,可能是因为上一届约瑟林的金牌太过激动人心,印象太深刻,以致对本届的赛情存有某种幻想。
对于一些人在网上不分青红皂白批评选手的做法,确实不应该,包括哈莉玛总统在内的很多政要都出面加以纠正,呼吁国人要在精神上支持选手。
在各种评论之中,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唐振辉8月2日在东京接受本地电视台CNA访问时讲的话,我觉得最是中肯,也切中要害。
唐振辉说, 新加坡选手在本届比赛有不少令人鼓舞的表现,但如果表现欠佳或是很差,选手必须接受问责,为自己的表现作出解释。但是,批评或建议也有分建设性和非建设性,批评必须划出界限,不能沦为人身攻击或是带有恶意。
他特别称许几个未得奖牌但表现不俗的选手,包括羽毛球的骆建佑、击剑的Amita Berthier和Kiria Tikanah,以及桌球的于梦雨。
为什么我觉得这番评论掷地有声?
因为很多人,包括在关注新加坡选手的外国人会说,整个比赛铩羽而归,不应该责怪选手,不能得失心太重,要保持体育精神。
但唐振辉的这番评论其实点到为止地指出,选手必须为自己的表现负责——向国人负责。
参赛是代表国家,训练过程中有国家资源的挹注(虽然分配或许有待检讨),因此参赛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这点很清楚。
然而与此同时,要指出,所谓对国人负责,指出自己不足之处,并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要接受民众的精神凌虐,而是实事求是的告诉专业和绝大多数不专业的观众,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未来可以怎样改善。
这种检讨对公众的意义是:
除了了解这名选手是否达到极限,或是潜质没有发挥,或一时间心理状态有所欠缺,未来是否看好,等等。
公众也必须谨守公开批评的界限:
不能口出恶言,甚至要继续给他们鼓励加油。这才是成熟国家的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一味表示要体恤、要鼓励、要抱抱安慰选手、不要批评,其实是种泛滥的温情。
2020年东京奥运会羽毛球赛。2021年7月28日,新加坡羽毛球选手骆建佑在男单G组赛中不敌印度尼西亚选手佐纳丹,力拼三局之后以1比2(20比22,21比13,18比21)落败,止步小组赛。(海峡时报)
专业运动员是一项需要高度纪律的职业。每一个运动员接受国家(或者商业机构)的资助,在国际竞技场上尽力表现,是工作更是责任。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足球界的运动员或教练会因为表现不佳被球迷斥责,甚至被“下课”。
但运动员都有心理状态不佳的时候,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员,不是由党国机器以举国之力强迫推动,就必须考虑个人因素造成的表现欠佳。这也是公众理应被告知、以便决定未来继续支持还是不再支持这名运动员的原因。
对选手予以精神上的肯定是应该的,但不涉及恶意谩骂的批评,无论是指出问题,或要求解释,不能被视为苛刻。这应该是国人最大的共识。
2020年东京奥运会游泳赛。2021年7月29日,新加坡游泳选手约瑟林在日本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男子100米蝶泳预赛中,只能以53秒21的成绩完赛,在51名泳手中总排名第44位,无缘晋级半决赛。(海峡时报)
从另一角度来说,今天的新加坡已属富裕国家,但在国际体育竞技的表现一直处于欲振乏力的状态,国人自然郁闷难解。了解选手的真实情况固然重要。但最应该认真检视的,其实是我们的全盘体育政策。
新加坡各个体育总会每年获取政府拨款等众多公共资源,那么多年以来,有没有提出可行而有效的培育计划,圈外人不易判断,但如今看来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成绩。
桌球的借助外援政策,虽然在过去受到很多批评,但表现有目共睹。2008和2012两届奥运以及其他区域性比赛都有不错的成绩,因此不算是坏政策,只不过这项政策不可持续。
近年已看不到乒总提出更清晰的培训计划,尤其看不出接班人才在哪里,比起人才辈出的一些亚洲国家,令人忧虑。
2020年东京奥运会桌球赛。2021年8月3日,新加坡桌球女队选手冯天薇(左起)、林叶和于梦雨在奥运桌球女子团体赛复赛中,以总成绩0比3不敌中国女团,无缘半决赛。(联合早报)
每一个体育总会相信都有自己的培育人才与发展计划,但总会领导人必须确保计划不流于纸张作业和年度预算的消化,而是实实在在用在人才的挖掘与培训,有实力定期向国人展示成果——无论是奖牌还是让国人看出运动员的潜质。
以东京奥运中的台湾为例,本届以10面奖牌感动不分党派的全台湾人,被称为体坛的“寒武纪大爆发”(意即生命物种密集诞生的时代),其中好几个优质选手都是原住民,而台湾原住民总人口不过60万人。
台湾官方在九年前开始规划办理“培育优秀原住民族学校运动人才执行计划”,今日表现卓越的原住民选手几乎都是计划下孵育的成果。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还在学校的后起之秀更是源源不绝,等待在国际体坛发光。为什么台湾能在短短时间、不必经由高压训练就栽培出那么丰硕的果实,是很值得新加坡政府参考的。
台湾参赛近40年,总奖牌数目已经累计34枚。其官方预算编列和选手待遇并没有比新加坡好,甚至选手在训练或比赛中往往要感到委屈,却能在每一届奥运都有所斩获。
尤其是2000年之后的表现不断进步,可见其挖掘人才、栽培与训练一定都有可取之处,包括体育院校和人才众多,选手意志力坚强等等。
台湾的奥运选手搭机赴日时,曾发生“经济舱”风波,包括戴资颖(左)在内的运动员都被安排搭乘经济舱,而非原本规划的商务舱,而官员反而搭乘商务舱,引发朝野立委抨击和舆论反弹,蔡英文为此致歉。(互联网)
反观本地,普通市民想必都希望知道,中学等级的新加坡体育学校成立17年,有多少运动项目的选手出自该校?
“只求过程不计成果”、“体育精神最重要”,这些话都没有错,但也都属于片面的安慰性质。
比赛的目的就是检验个人训练成果——和考试一定要全力以赴一样——国家之间的比赛,除了考验选手的成就,也间接考验国力。
因为这样的比赛多少背负国家荣耀,对选手来说会有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因此莫不全力以赴,而最终成果就能折射国家在发掘人才、培育与激励人才的种种制度上是否健全。
亚洲国家的体育路线多以国家为主栽培选手,美国等西方国家则走职业化商业化路线,只要其中不存在作伪、强迫等等因素,都没问题。重点是路线本身要能有效培养并激励社会上潜在的体育人才,给予他们发挥到最大化的机会。
而比赛场上长期欲振乏力,恰恰说明我们制度上必然存在结构性缺陷。这方面的问题,寻常百姓不会明白,但官方对具体情况必须有所掌握。
如果要下定决心发展体育,纳税人肯定举双手赞成,但一定要拿出可行有效的完整方案,不要再梦想世界杯足球赛那种大型项目,先从个人项目着手,一年一年持续挖掘人才,让人才在小项目上扎根壮大,同时整顿体育总会,引入更具备前瞻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才是正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