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6日 星期四

李慧玲:新加坡报业控股媒体业务重组:“靠政府”的战略意义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计划将媒体业务转入一家担保有限公司。(档案照)

作者:李慧玲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SPH)准备征求股东同意,将媒体业务剥离;而新闻及通讯部长随即宣布,政府将支持成立这个新的担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CLG)。宣布后不久,我正好跟香港一所大学传播学院的老师对谈。对于这个模式,我开玩笑地说,在新加坡,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政府嘛。

这自然是戏谑之语。国外一些媒体同业,因为原来的营运模式被颠覆,有不少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并非唯独这个新公司这么做。政府会让新公司“靠”多少、“靠”多久,目前不得而知,预料政府不会完全被“靠”;政府之外的部分,相信须要新公司自己拼搏,也需要民间的资助和支持。

为什么“靠”政府之外,CLG也仰赖社会力量的支持,可以另文阐述。今天集中谈“靠政府”时,我们回顾未来CLG主席许文远对政府资助的说法:“这需要在数码媒体转型方面进行相当大笔的投资,并且很长时间不可能收回成本。政府愿意帮助SPH打造和强化这样的能量,进行创新的实验,壮大规模以扩大影响和接触。但是即便读者增加,要以数码收入抵销持续下跌的纸媒收入本身,财政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SPH媒体业务每年的开支以亿元计,新加坡政府以务实理性见称,如果不是从新加坡战略考虑出发,不会做这样的承担。如果是为了政党利益或者巩固政权而大费周章,恐怕难以见效,因为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中,读者能够比较、辨析信息背后的含义。新闻处理不专业、没有公信力,必遭到读者唾弃。那样的媒体财政上的投入是个无底洞,新加坡政府不会给自己挖坑跳。

小国尤其需要自己的发声平台

2018年底李显龙总理访问SPH后曾经在面簿发文,对主流媒体面对的挑战表示关切。政府这次在关键时刻出手,承诺在SPH得到股东同意拿出1亿多元的现金与股票为新公司注资后,扶持转型的新公司。这样积极的介入,正凸显了媒体对新加坡的战略意义。如果我们往更大处想,国家的“战略意义”,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对外的。用打造新加坡“软实力”的说法,或许听起来“扩张性”强,有点吓人,但是对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用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2019年说过的“中道之声”,那是重要,也不是外包所能为的。

对内而言,新加坡资讯畅通,与国际交流语言没有障碍,但是国际的议题与形势发展也很容易倒回来冲击新加坡。这样的时刻,倘若本地没有长期建立起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只任凭网络或社交媒体上真假难辨的信息涌现与传播,那将提高社会不稳定与撕裂的风险,对新加坡绝不是好事。

因此,这个媒体公司所出产的旗舰产品,必须是专业、有高度与深度,并且在国际上受到认可。1996年,时任总理吴作栋提出新加坡要成为东方的波士顿,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应该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当时一些评论者也抱持怀疑的态度,首先质疑的便是大学是否学术独立的问题。

时间向前推进,到了今天,即便我们不完全迷信排名,两所大学目前也未必完美,但是与20几年前相比,整体还是有了相当大的跨越。只不过作为本地大学,它们也责无旁贷地必须收取更多本地学生,而不是只接受世界各地的精英,因此不可能完全成为哈佛与普林斯顿。我们的大学必须要找出自己的模式,顶层能够培养世界尖端的人才,呈现有意义的学术成就;而基层能够为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预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MTExLjY1LjM0Ljk4

大学之所以可以这样长足的发展,与对知识、科学、文化的尊重,人才的招揽、制度的革新、高标杆的树立有关,而这些都与政府的资助有关。未来这个新的媒体公司,如果要真正发挥战略上的意义,理应也如此。因而SPH董事长李文献医生和未来新公司主席许文远所说的“高质量的新闻”,是个至高的目标。要维持高质量的内容,真不是各别总编辑自己说了算。媒体行业最透明的一点,是生产的内容都由读者评断。要出产高质量的内容,新的媒体公司需要的是培养、招揽、留住人才。人才是流动的,如果这个媒体公司拿不出水平,运作不专业,或者政府无法以理服人地以威权伸手干预新闻室,那人才和人心都是留不住的。读者同样也会离开。

内容的生产固然是核心的部分,但是我们都知道科技颠覆了各种习惯,用户的体验同样也决定了读者、受众是否要继续阅读和收看有关的内容。在数码媒体的生产链中,技术、产品、内容缺一不可。简单来说,技术部分包括了运算、储存、编码、解码等等;产品部分包括了设计、用户体验等;而一般读者比较熟悉和较常讨论的是内容的部分——高质量的新闻属于这个部分。

内容技术产品 得三头马车并进

内容、技术、产品得是三头马车并进,媒体业务如果要发挥战略性作用,技术与产品这两个方面也应该力争达到世界一流,否则内容再好也是徒然,传播不出去,不可能在国际上争一日之长短。这方面所需的大量资源投入,也是现在需要“靠政府”的原因。眼下新加坡成为国际科技公司在东南亚的重要据点,市场上对科技、产品的人才需求极大,新公司必须得能够争取和善用这样的人才,才能让媒体产品进入世界前列。

再者,SPH拥有四种不同语言的媒体产品,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只经营一份报纸产品的媒体公司不太一样。SPH的不同语言媒体产品,所掌握的内容更丰富,所能触达的受众也更广,这是优势。马来语的《每日新闻》对马来西亚或国际回教情况有更深入的资讯,那可以补充《联合早报》的内容。同样的,《联合早报》在中国或华人世界的报道与分析,如果能够为其他姐妹报刊所用,对于他们的受众,应该也有益处。

许文远在同媒体业务同人对话时,有个比喻:新报业媒体未来不是一部车子装上四个不同的引擎,而是四部装载各自引擎的车子在跑动。

如果新的媒体公司立下高远而可及的目标,这“四部”不同语言的“车子”,借助前面的内容、产品、技术“三头马车”的“马力”,向前奔驰,能够在国外也得到受众推崇,让新加坡的声音受到重视,让新加坡人引以为傲,“靠政府”发挥了自身的战略意义,长远而言,政府不也“靠”新报业媒体发挥其新加坡的战略意义!

当然,要到达这个“两相依靠”的境地,首先是SPH得过第一关:重组计划得到股东的同意。

作者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

李慧玲:新加坡报业控股媒体业务重组:“靠政府”的战略意义
上一篇新闻

后新冠时代富人的首选避险港

下一篇新闻

全程直播!去了趟商场,我在新加坡被叫去隔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