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中国的小学教育大对比!新加坡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
中国、新加坡小学教育对比
近年来,低龄留学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出国留学了,其中多数孩子的留学目的地是——新加坡。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闻过新加坡教育有多优秀,很多明星、富商都把孩子放到新加坡读书,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是在新加坡读的小学。
那新加坡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吸引那么多的中国留学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国和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
// 教育体制不同 //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
小学6年制,新加坡主课有四门,英文、母语、数学、科学,四门课在日常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分量很重。特别是英文考试,考卷比同年级英美加澳的考卷要难。
与国内相比,大学四级的英文水平答五年级的卷子,大概也就能做到50-60分(满分100分)。
作文稍难,因为细节描写时,中国学生的中式英文,描写力太差;听力和口语同样很难。
中国的教育体制
中国的小学同样是6年制,6年级学生需要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和新加坡不同的是,新加坡小学考试是决定学生是否能上政府中学,而中国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不管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如何,都有学校接收学生。
现在大多地方还没普及英文教育,很多小学3年级以后才有英语课程。并且国内没有好的英语环境,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效果不好。
许多同学想要留学,英语通常是他们的痛处。新加坡双语教学,中英双语环境,可以直接破除学习英语不爱开口的习惯,孩子可以在短时间内练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 教师水平不同 //
新加坡的教师招聘非常严格,堪比国内的大学。
(1)需要大学学位
(2)拥有理工学院或者工艺教育学院文凭
(3)通过包括英语教育和数学教育在内的5门剑桥英语课程 。还要经过教育部的审核,才能成为一名准教师。
中国的教师水平则不一样,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基本可以成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
影响最大的是教学,小编以前的英语老师,普通话和英语都不好,上课时老师在教,学生都忍不住笑。多名同学表示:英语没怎么学到,塑料普通话就学得很“标准”了。
部分学校没有做好师资的把控,让一些个人素质不过关的人混入教师队伍中。这也是国内时有幼儿园虐童、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等事件的关键原因之一。
当然,小编说的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总体水平,只是通过一些个例反映师资不好会有些什么问题。
// 科目教育不同 //
新加坡:小学教育最有特点的学科是“科学”,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国内在初中、高中才学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MTExLjY1LjcwLjE0MA==
学习并联电路、磁的原理和应用、物理的一些基本理论、植物、动物、遗传、进化、循环等很多知识,学的非常细,部分环节甚至比国内高中的生物书更深更细,内容非常有用和有趣,学习更全面。
中国:由于科目比国内多,学生们的精力主要用在掌握书本知识和大纲内容,而不是向更高、深扩展。
相对于新加坡来说,学得很生硬,不够活跃。所以,小学阶段,新加坡式的教育着力于提高语言能力、掌握基础自然科学知识,这点相差很大。
//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同 //
新加坡和中国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却有所差异。
中国的“德智体美劳”
中国注重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祖国培育花朵,比较注重孩子的成绩,各种各样的年级考核较多。
现在国内,“德智”的水平是上来了,但是“体美劳”这三方面的教育还是非常欠缺,甚至对于一些学校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通常会有其他主科占用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来给学生补课,就因为语数英三科才是考试的科目。
新加坡的“全面教育”
新加坡小学注重的“全面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价值观和品格,并确保他们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素质。
学校提供多种教育途径,开设丰富的学术课程和活动课程来实现全面教育。
除了学术课程,学术还通过课程辅助活动培养在音乐、美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情趣和才华。
学校还提供深广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服务学习课程,让学生为社区做出贡献,也是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
还有教育和职业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发展他们的潜能。
// 兴趣教育、选课的不同 //
中国中小学课程主要以语数英为主,不存在选课一说。学生的兴趣活动一般是通过设立美术课、体育课、书法课等一些副科课程作为培养指导。
一些学校会开设兴趣班课程,但多为课余活动,有一些需要收取额外的费用。大多数家长会在学校以外,为孩子报读一些课外的兴趣培训班,例如钢琴、书法、画画之类的。
新加坡中小学课程较为丰富,除了学术课、深广课之外,举办的活动与课程完全照顾到了能力和兴趣各异的学生,并且提供选课。
一个刚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和孩子就要面对200多门课程,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条件等选择。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教育更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