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却不肯就医该不该罚款? 非常时期最考验公民素质
日前有一名读者突发奇想,向《海峡时报》投书一篇题为《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的信函,建议我国政府敢敢给这些铁齿的人罚款,否则他们不会怕。(示意图)
作者 郑智浩
原以为漫长的抗疫之路渐入佳境,能早日回归以往正常的生活,告别这场疫战;但谁也没料到,近一年半与冠病病毒展开的搏斗,似乎又再次回到原点。
全球出现了多种冠病变种毒株,管控再严密也无法阻挡冠病偷偷潜入。世界上有名的防疫模范生这些日子都拉响疫情警钟,狡猾的瘟疫似乎再度加大攻势。
在这段非常时期,最考验的就是老百姓的公民素质。
如果出现症状请马上看医生,不要“等等看”,也不要“自己医”!
传染病专家提醒说,民众若出现咳嗽、喉咙痛或者是流鼻水等症状,最好立即去求诊。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冠状病毒感染的症兆。(联合早报)
这话可不假。
新加坡在做足层层筛查检测之余,每天依然新增不少无关联病例及感染群。显而易见地,你我身边仍有部分染疫者未能及时找到,也未能立即隔离避免传播。
有症状又不及时求医,等同变相帮助冠病传播。
曾到访裕廊东JEM购物中心、西城(Westgate)和白沙坊(White Sands)的公众可进行免费检测,当中位于裕廊东前树群中学的检测中心,今早(20日)近百名公众排起长龙。(新明日报)
偏偏还有人不管不顾,认为伤风感冒是小事,非要拖到病情严重才肯去看医生。
近日有好些确诊案例就是这样:生病了坚持上班,甚至到公共场所溜达,最终引爆感染群。
日前有一名读者突发奇想,向《海峡时报》投书一篇题为《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的信函,建议我国政府敢敢给这些铁齿的人罚款,否则他们不会怕。
2021年5月18日读者来函:《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海峡时报)
文章开篇谴责这是个“自私行为”,说这些四处传播病毒的举动如同“携带隐形的武器”,并直指未及时求诊的病人的行为是在“犯罪”(crimimal)。
作者的重点在最后一段话:
“在公共场合没佩戴口罩,我们现在会被罚款;那么这些选择不看医生,携带冠病病毒到处趴趴走的人,也同样应该被罚款。”
可政府一声重罚,就能起到阻吓、警惕,或是威慑人心的作用吗?
(联合早报)
放在现实世界,未必能百分百奏效,尤其是在抗疫期间。
诚然,新加坡是个以严厉法律和守法自律而自豪的国度;重罚之下,老百姓怕惹上麻烦荷包破洞,自然会自动自发做好本分。
但别忘了,过度责罚也可能催生更多社会问题。
会不会有人几天后才察觉身体不妙,担心巨额罚款而“忍下来”不求诊,进而降低检测意愿?
MTExLjY1LjQ2LjI0
会不会有人为了逃避罚则而撒谎,随意捏造症状出现时间及到访地点?
会不会有人先天呼吸道过敏,仅因为常见流鼻涕的现象,而搞得自己神经兮兮?
相信届时还会出现有更多的“会不会”。
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有接触史的民众检测冠病,并加强防疫宣导,鼓励大家肩负起社会责任,速速斩断病毒在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20日)对此颇有同感,在面簿撰写长文,苦口婆心劝导国人在接下来“关键的三个星期”,做好“三件事”。贴文重点摘录如下:
发烧、喉咙痛、咳嗽、失去嗅觉或味觉,应尽早看医生,不要等了。
若家人出现病症,全家都应该自觉戴上口罩,不要一起共食,尽快检测。
如果家人执意不去看医生,就应该不断地唠叨(nag),或直接拖拽(drag)TA去看医生。
何晶总结说道: “越快阻断家庭成员之间的隐性传播,就能越快恢复正常生活。越快向医生求诊,早日获得医疗照顾,就能大大降低染疫风险,保障我们和家人。”
“不要等了,快去!(Don’t wait. Go!)”
无论如何,相信国人都不期望走到“凡事都要用罚款了事”的那个地步,因为那并非最好的解决之道。
自动自发,为自己也为他人着想的公民素质,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看看人家台湾,他们能做到,我们难道就做不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