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更新口罩指导方针:布口罩应由两至三层各具功能布料制成
新加坡有关口罩使用的指导原则将调整!
新加坡卫生部建议所有民众
在户外应戴过滤保护功能高的口罩,
到人多的地方或在室内更应如此。
更新后的佩戴口罩指导原则,建议公众使用具有良好过滤保护功能的口罩,以应对传播率更强的变异毒株。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推出新的口罩指导方针,提醒公众正确选购和佩戴口罩的方式。其中,本地制造的手术口罩必须符合国际检测标准,或达到95%细菌过滤效率。进口商也必须通知当局进口口罩的详情,如果发现安全问题,当局会将产品下架。
专家表示高效过滤的口罩指的是有95%细菌过滤效率的口罩。
更新口罩指导方针
根据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在网站上发布的资料,布口罩应该由不同布料制成,包括防水外层、可阻挡微粒的过滤中层如可用后丢的过滤片,以及可吸收使用者唾沫的吸水内层。这种口罩通常不透光。
该局说,人民协会和淡马锡基金会早前派发的口罩都具备良好的过滤功能。
布口罩其他须注意的事项包括,布料过滤效率佳、可透气、服贴脸部和下巴,完全遮盖口鼻,避免飞沫喷出。公众不应该使用有呼气闸的口罩。
卫生科学局说,布口罩可以防止使用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把唾沫喷到他人身上,在难以遵守安全距离的公共场合如公共运输上尤其管用。
未出现症状的带病者如果戴着布口罩,就不会不经意地把病毒传给他人。
不过,布口罩不属于医用设备,品质和有效性不受卫生科学局监管。由于在医疗设施内治疗或动手术时,病毒传播风险较高,因此在这些地方不适合用布口罩。
若使用者会接触带病者就应该戴外科口罩
至于外科口罩(或称医用口罩),卫生科学局说,这是既可以防止使用者唾沫喷出,也可以防止他人的传染物喷到使用者脸上的口罩,是受其监管的医用设备。
如果使用者会接触带病者或可能的带病者,例如去诊所看医生或照顾病患,就应该戴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是按照国际标准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方法测试,其过滤效率高、透气,并可有效防止液体穿透。它的细菌过滤效率为至少95%。
卫生科学局说,本地获准制造外科口罩的制造厂都必须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可以安全使用。该局至今已批准26家本地外科口罩制造厂,以应付本地的口罩需求。
基于公共卫生考量,进口商仍须向卫生科学局通报口罩进口详情和数量。该局也会监督全球有关口罩安全的报告,如果发现安全隐患,会采取行动,如下令进口商回收口罩。
卫生科学局呼吁公众时时刻刻戴上适合的口罩,在摘下口罩时只触碰耳带,不要触碰口罩表面。摘下口罩后应该洗手。
戴口罩时尽量不要说话,减少口罩内的凝露,延长口罩有效期。如果口罩肮脏或湿了,应该更换。口罩一用过算是污染了,不应该再使用。
如果戴可重用口罩,应该遵守制造商的指示清洗,用了指定次数后应更换。
何谓“过滤保护功能”?
据新传媒英文媒体CNA报道,口罩包装上通常会标明细菌过滤效果(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BFE),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口罩过滤细菌的效率,在这点上,用来生产口罩的材料或布料至关重要。
MTExLjY1LjM1Ljcz
拥有高BFE就意味着拥有更好的过滤效果,能更有效防止细菌传播。一般上,手术口罩(Surgical Masks)的细菌过滤效果达到至少95%,也就是可过滤掉95%的细菌。
根据最新的口罩指导原则,适合用的口罩就包括手术口罩,或者用至少两层布料做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口罩(reusuable masks)。如果不清楚哪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口罩有效,可参考人民协会和淡马锡基金发放的口罩,那些就是有良好过滤功能的可重复使用口罩。
最好的防疫法:把口罩戴好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提醒国人有了好的口罩,也要把口罩戴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他说:“不管病毒是如何传播,把好口罩戴好了,是最好防止病毒传播的方式。”
卫生部也提醒戴口罩时要确保完好遮住口鼻。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传染病教授Laurent Renia建议一次性口罩如果长时间佩戴,就应每隔4小时就换一次,如果使用重复使用口罩就应每天清洗。
目前佩戴口罩的条例
目前,当局规定凡是年满6岁以上的公众外出时都必须戴好口罩。两岁以下的孩童为安全起见不建议戴口罩。
一旦被发现外出时没戴口罩,初犯者可被罚款300元,重犯者会面对更高罚款金额,严重者可被控上法庭。公众只可以在做剧烈运动时才能拿下口罩,但运动后要戴回口罩。
哪些口罩不适合?
具有排气功能的口罩无法有效过滤细菌,就不适合佩戴了。
另外,塑料罩或其他面罩如脖套(Neck Gaiters)、方巾(Bandannas)、围巾以及手帕都不算是口罩。卫生部也指出,面罩不能有效停止病毒传播,不能取代口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