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04日 星期五

新加坡映像

新加坡是除了中国之外,华人华裔占比最大的国家,也是现代中国了解世界的桥头堡。1978年11月5日到14日,邓小平为了寻找社会发展经验,依次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三个国家中,新加坡给小平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开启中国的未来,邓小平向李光耀取经。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借鉴了“新加坡模式”,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新加坡是南洋色彩和本土理念共存、危机意识与和谐精神并重,在参观新加坡美术馆时,恰巧遇到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展。在异国他乡看到中国画家的展览,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吴冠中曾经解释过:“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它的道德品质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可见,这种道德文化的连接,也是很多中国人喜欢来新加坡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新加坡滨海湾夜景

我对于新加坡的最初印象,还是从电视剧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还没有走出国门。30多集的《人在旅途》电视剧,让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它的主题曲《人在旅途》,更是家喻户晓的歌曲。那时县城大街旁边商店的音响,经常环绕着:“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作为新加坡的图腾鱼尾狮(虚构的鱼身狮头的动物),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喷水雕塑,,它是由新加坡华人林浪新为旅游标志设计的形象,成为了新加坡的城市地标。这种创造能力,是新加坡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前驻新加坡大使张九桓接受《中国日报》专访,他说李光耀曾经说过:“现在大家都说新加坡发展的不错,可是我们这些人的祖辈都是广东、福建沿海的穷人,都是在过去那个年代生活困难才到海外去下南洋,希望能够打拼一下、闯出一翻天地来。”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博物馆,看到李光耀接受采访时录像。他谈到新加坡别样的建国经历,多次哽咽,潸然泪下,令人动容。当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整个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经过数年奋斗,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

鱼尾狮

中国人到了新加坡,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但实际上,新加坡特别强调新加坡意识,新加坡的华人,首先是新加坡人,然后才是华人。另外,华人族裔来源较广,福建人最多,特别是闽南人。广东人其次,还有其他地区人群。在新加坡,说闽南语的人群较多,各地都有不同语言,华人之间的交流和统一也成问题。

新加坡地处两个穆斯林大国中间,也是被踢出马来亚联邦,建国之后,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新加坡地处于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交汇之处,本身也有各种族裔和宗教影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新加坡也存在严重的种族和宗教问题。新加坡独立建国之后,一直提倡各族裔平等相处,大家都是新加坡人。通过国家认同而淡化种族,让各族人民能够友好相处。因为殖民地关系,英语成为官方语言。李光耀对于华人建立的南洋大学一直采取打压策略,常人很难理解,但放在大历史的角度,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包括后来的华语运动,其实也是消除地方语言,也是消除小区域团体,统一到大华人,或大新加坡来。其实就是“书同文、车同轨”,才能统一管理。1990年,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复交之后,新加坡才和中国建交。

南洋理工大学内华裔馆

李光耀曾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在您的心中,您觉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后能发展成怎样?”李光耀的回答并非记者所想一般,勾勒出新加坡的美好未来,而是直接回答,我不确定一百年以后,新加坡是否存在。新加坡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一群精英领导者在沙上捏出来的,是一座“耸立在沼泽地上的80层高楼”。80层高楼自然非常漂亮,但当时它却是耸立在沼泽里的,它的根基不稳,危机重重。这段话我们读出了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这个国家的担忧,同时更看出了新加坡能发展到如今的不易。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新加坡人天然具有忧患意识和集体危机感,而这种忧患意识和集体危机感又反作用成为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动力。短短50多年的时间,新加坡从一个小小的岛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发达国家,背后的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居安思危意识不禁让人感叹。

上一篇新闻

反对党选区的一条坡道花了七年才建成 新加坡执政党有双重政治标准

下一篇新闻

想全家移民新加坡、哪种方式最简单快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