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对于母语保护,关注有加
新加坡·母语保护
圣婴女子小学华文教师谢秀彬展示字卡教具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自201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开始在全国24所小学内试行“母语辅助计划”,旨在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母语弱的学生提升语文能力。
从2021年起,母语辅助计划将覆蓋新加坡所有小学的三年级学生,2022年会覆蓋小学四年级学生。
据了解,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将以小班形式上华文课,节数与其他学生一样。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指出,教育部将分阶段为教师提供培训与反馈,确保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目前,各校教师人数依学校需要和师资而定,每所学校将至少有1名教师。
除了师资力量的保证,教育部也会提供给教师必要的教学资源,如字卡、图卡、电子简报等。与普通教师不同的是,辅助计划使用的字卡用不同颜色突出汉字部首,以便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字。
圣婴女子小学华文教师谢秀彬表示,计划中的每项活动和游戏背后都有其目的,旨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她发现学生的专注力增强了。而教具和教案由教育部统一提供,设计十分系统,对教师很有帮助。
恒力小学华文教师郑伊婷发现,一段时间后,她的学生更有信心使用华语了,学习课文的核心部分时也能更快上手。她指出,2018年上了培训课后,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的同事也会到课堂旁听并给予她反馈,她也曾去其他试教学校听课,向其他教师学习。
根据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辅助计划后,在华文课上的参与感变得更强,持续的口语对答比一般学生多了14%,书写内容也多了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学华文更有信心和兴趣了。
新加坡·双语教育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是探索连接世界与固守根基的平衡。
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新加坡以其兼容并包的姿态接纳了包括华族、马来族、印族、欧裔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多元的种族带来了多元的语言,但也带来了群体的割裂和沟通的障碍。
直至1959年前,四大语文源流学校(华校、英校、马来文学校、泰米尔校)仍各自为政。但敏锐的新加坡政府已经明确意识到,语言割裂对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于是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在1959年后大力推动“双语教育”,一方面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另一方面以“华文”作为文化根基。
因此,以莱佛士书院为首的“英校”和以华侨中学为首的“华校”在新加坡并存。由于 “英语”是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和工具语言,所以历史上“华文”的推广和使用多次受到挑战。1979年,政府意识到华校的没落,提出保留九所特选学校并招收TOP 10%的学生。
另外,教育部还拨予额外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九所华校加强英文培养。学生既可以在华校环境里受到中华文化熏陶,同时又能保证其英文水平可以和英校媲美。
今天,这些特选中学没有辜负新加坡培养双语人才以及传承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和学校教育的官方语言,新加坡的英语教育自然毋需赘言。
新加坡在双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毋庸置疑。英文和华文就像是新加坡的“双臂”,“英文”这只臂膀让新加坡能够高效地学习世界的先进理念、文化,突破语言的障碍,直入到最领先的领域;而“中文”这只臂膀让新加坡保留了华人的传统文化根基,避免了失去身份认同、成为“香蕉人”的困境。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曾这样评价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双语政策兼顾工具语言与文化语言,需要制度性的保障,让学生经历长期的学习过程”。
新加坡教育模式优势凸显,多重文化塑造竞争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类型的移民国家,在这个国家中融合了多种文化,所以在教育上会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对孩子进行深入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新加坡的学生六岁就可以上小学,小学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六年,其中前四年主要是一个基础阶段,教学会从英文,母语还有数学三个方面入手,因为新加坡主张的是双语教学,所以能够在基础阶段就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等到四年之后,会开始进行分流,此次的分流依据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所以学生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比较科学的技能学习。
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讲究的是基础跟个性化发展,在稳固好学生基础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进行有效的划分,这样相当于是在给学生进行定制化的学习教育。
因为新加坡的国情,所以这样的基础教学方式是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放在英美国家或者是中国国内,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实施,因为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国情的问题。
从家长的角度上来说,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上,更多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移民新加坡,很多人都是看中了新加坡的基础教学,在国内的教育已经成为固定式,升学压力也是现在不少中国父母所担心的事情。在基础教育上,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础,所以更多的是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国内基本上是进行规范化的教育,因为国情不同,所以能够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