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文 | 李海涛

摄影 | 李忠 夏连珠 龚慧娴 张天天 赵海猛 刘琳

动画 & 插图 | 李民 设计 | 王冰

关键词:

城市绿道 | 城市生态 | 碳中和

国家:新加坡

区位:新加坡

面积:约728平方千米

人口:约570万(2019年)

特色:生态环境增加全球竞争力

01“另类”城市绿道

一张绿网的N种用法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140多年前,饱受城市环境恶化困扰的波士顿,通过被称为“翡翠项链”的绿廊系统重塑城市环境。在此之后,绿廊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引入,抑制城市无序蔓延,留住城市绿色空间,并逐渐衍生出“城市绿道”的规划理念。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波士顿被称为“翡翠项链”城市绿道

如今,城市绿道已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标配,只不过,它早已从规划手法,升级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其中,新加坡“城市公园连道系统”(简称NParks)不仅助力新加坡驶向建设“自然城市”的目标,更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俯瞰

由于国土面积、可建设用地的限制,新加坡NParks并不是较为常见的“大手笔”环形绿带,而是与路网、水道紧密结合构建出的网络状绿廊结构。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城市公园连道系统”(简称NParks)示意图

空间上,NParks的绿廊网络长度已超过270公里,串联起城市350多座公园和4个自然保护区,使85%的家庭在小于400米范围内就能到达一座公园(2030年实现)。

功能上,NParks不只是市民公园,更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中有7种被认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再次出现。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栖息在NParks的鸟类

战略上,NParks是新加坡为新生代游客打造的“激情游线”(Passion Tours,共27条线路)最大的载体;更是国家战略的“四大水龙头”计划*(进口水、本地集水、再生水、海水淡化)中,最核心的本地集水区。

NParks将新加坡绿化覆盖率从1986年35.7%大幅上升到2007年46.5%,加速新加坡升级为自然之城。

*四大水龙头计划:为了摆脱淡水资源依赖从马来西亚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在进口水的基础上开辟出本地集水、新生水及海水淡化等供水方式,最终实现水源自供自足的目标。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覆盖率变化

从“居者有其屋”到“绿化运动”

(1960年代—1980年代)

1965年,刚刚建国的新加坡,经济主抓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转口贸易,通过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减轻国民生活压力,吸引新的劳动力。高速扩张的城市建设,致使新加坡生态环境迅速退化。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居者有其屋”计划在城市中催生出高密度的“组屋”模式

1970年代,李光耀提出“绿化岛”的概念,希望新加坡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变绿,“绿化运动”(在市区、新镇、社区建设公园、绿道)开始大规模实施。

不过,新加坡土地变得越来越稀缺,市区内更难以获得大面积土地用于公园建设,导致大型公园往往远离居住区,绿化运动陷入“好看不好用”的窘境 。

从“绿与蓝计划”到“花园城市”

(1990年代—2000年代)

1989年,绿道网络的初步构想诞生,并于1991年纳入“绿与蓝计划”(Green & Blue Plan)。该计划希望借助公园连道系统,连接原本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各类公园,优化城区内的低效用地,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公园连道局部

目前,已建成270多公里的公园连道,为全岛增加290公顷的开敞公园地。绿色环绕的城市整体形象,使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称号实至名归。

从“花园里的城市”到“自然城市”

(2005年至今)

2000年后,新加坡的经济开始转向创新经济。2005年新加坡的建设目标,由原本的“花园城市”转向“花园里的城市”,城市绿色环境从“好看”转向“好用”,通过环境魅力的塑造,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聚集。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滨海湾花园被称为“花园里的城市”的典范

次年,新加坡启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四大水龙头”计划,将有超过2/3的国土面积成为淡水集水区。多重目标的叠加,使曾经的绿道网络升级成为“城市公园连道系统”,推动自然环境进一步融合到城市结构中。

02 激活低效用地,构筑连道系统

逼出来的立体公园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提出“环形城市”(Ring City)规划理念:以城市中部约3000公顷热带雨林集水区为绿心,外围环绕建设自供自足的新市镇。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环形城市规划概念示意

以此概念为基础,城市发展出由中心集水区向外辐射11条主要河道,城市、道路交织其中的规划格局。不过,建设伴生出大量河道缓冲区、道路隔离带、灰色公共空间等等“低效用地”。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岛中心的中心集水区

这些低效空间,成为NParks前期首选“激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重构原有的绿道框架。

.优化“河道空间”

NParks绿廊网络的建设,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全力支持,与其强调重新挖掘低效用地价值,而非与城市争夺建设用地的策略密不可分。

以2012年完成的加冷河(碧山宏茂桥段)修复工程为例:原本混凝土结构的河道,无论是水渗透性,还是抗洪能力都比较差,更糟糕的是宽阔的河道切断了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联系,62公顷的绿地成为一个“摆设”。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加冷河局部改造前后对比(上图2009年,下图2016年)

改造后的自然式河道,不仅可以容纳100米(原为24米)的洪峰通过,并且使绿地的蓄水能力提升40%(每日可净化水86万吨),生物多样性提高30%,还新增加12%的活动空间。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河岸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加强其生态复原功能。公园内测试12种热带培植新技术,便于后期大范围推广

自然河道成为社区居民亲近自然的“社区公园”,也成为学校进行自然见学的科普空间。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自然化,而又热闹的加冷河

.升级“自然之路”

道路绿化带在NParks系统中占比最大,但无法进行规模化改造建设。

于是,NParks推出了“自然之道”改造计划:旨在公路两侧植被中,复制森林的生态结构,将道路升级为生态走廊。

通过划分露生层、树冠层、林下层、灌木层,搭配不同功能的树木,吸引鸟类和蝴蝶等动物、昆虫在此栖息。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生态走廊植被改造示意

生物多样性道路与社区紧密连接,居民们可以随时走入自然。目前共有37条道路改造完成,全长130公里,预计到2030年自然之路长度将超过300公里。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东部海岸连道改造后的生态走廊

.更新“治愈公园”

针对散落在居住区内的小公园,国家公园管理局(NParks主管机构)与大学卫生系统进行合作研究,赋予部分社区公园“治疗”功能,以促进居民心理健康,强化老年人认知能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2016年改造的HortPark是新加坡的第一个社区治疗性花园

治愈花园在恢复性空间种植“具有药效”、能产生镇静效果的植物,搭配自然风的环境设计,使居民身心得到放松;活动空间的植物则以温暖明亮的色彩来激发到访者的自信心。

治愈公园也面向护理人员、医疗从业人员、设计师,提供环境康复知识的学习实践培训。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鼓励“自然建筑”

城区内建筑群不仅产生热岛效应,还将绿色网络切割的七零八落。

2009年,NParks推出“天顶绿化植物奖励计划”(SGIS),鼓励建筑物建设屋顶花园、垂直绿化。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皮克林宾乐雅酒店的垂直绿化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oasia酒店的垂直绿化

该计划将为建筑的绿化建设投入提供50%的资金补贴,目前已有268个项目参与到奖励计划之中。这也进一步促进新加坡建筑垂直绿化的普及,这些绿色建筑将成为NParks网络的绿色连接点。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连道中的新加坡翠城新景住宅

03 主题分区,塑造连道魅力

有差异才能形成互补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NParks根据各绿廊聚集区的特点,将其分为三个主题区:自然生态区、城市休闲区、海洋魅力区。

各主题区保留并放大区域特色,并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共同提升NParks多元化的吸引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三大主题区示意

.临水而居的城市区

城市休闲主题连道,由中心城市连道和东北河流连道共同组成,大多数连道邻河而建。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该主题区的水系密布,串联著城市中心与多座新市镇,因此主题区通过打造水边的休闲设施,将人的活动引到水边,打造滨水生活,重振沿线新市镇的吸引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榜鹅新市镇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

以该区域的代表,榜鹅新市镇为例:榜鹅新市镇是1998年开发的新城,但一直缺乏吸引力,门可罗雀。

2009年“榜鹅21+”重振计划公布,新升级的榜鹅水道将成为滨水生活聚集区,塑造滨水城镇形象。

NParks在榜鹅水道沿线打造出多个亲水节点,从路面到水面形成多层次的市民运动空间。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榜鹅新水道沿线丰富的亲水节点

如今的榜鹅水道,俨然成为居民的“户外健身房”和“滨水会客厅”,榜鹅水道被誉为新加坡最美的风景连道,榜鹅新市镇也成为新加坡最具吸引力的新城之一。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榜鹅水道沿线活动的市民

.可体验的生态区

此主题连道区,由南岭连道、北部探索连道和西部冒险连道组成,沿线地貌从山地到雨林、从湿地到集水区、从历史道到保护区包罗万象,可谓是新加坡地貌多样性的展示区。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NParks根据地形风貌进行串联优化,建立绿色缓冲带,打造出5条“遗产之路”(囊括历史建筑、历史景观的道路)承接旅游功能。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愉悦山道遗产之路两侧星罗棋布的殖民地时期官邸

近些年,新加坡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NParks积极响应新规划并推出雨林之旅、山脊观鸟之旅、森林之旅等多样化的生态旅游路线。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与学校合作的观鸟之旅

此外,该区域还是NParks与动物兽医服务局,及其它研究机构联合展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核心区之一。同时,还是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CUGE)开展园林行业人员培训的实践基地。

.随时度假的海洋区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海洋魅力区主要由东部海岸环形连道构成,串联起新加坡最多变的海岸线,连接着新加坡最繁华的滨海湾。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东部海岸环形连道中的运动线路

连道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栈道,增设休闲设施,构建出滨海慢行休闲走廊,展现出新加坡自然与繁华并行的“海洋城市”特点。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能随时在此获得“度假感”。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海岸线营造出的滨海度假感

04 全民参与,生态绿廊有活力

细分需求,强化互动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公园建设,曾经历过因过度硬质化,导致“绿色”缺失。之后,建设第一代绿道又矫枉过正,出现大面积绿道中缺少市民活动空间,导致使用率较低的状况。

NParks吸取教训,在市区内无死角的设置活动设施,实现市民友好;在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实现生态友好,全方位提升绿廊的活力。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新加坡滨海堤坝控制中心屋顶改造的市民大公园

.使用,由浅入深

连道沿途除了设置健身角、休息亭、慢跑路、自行车道等基本功能,还会根据区域的社区规模,增加餐饮、便利店等商业功能,以增加市民使用频率。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连道沿途的小型商业配套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连道沿途的运动步道

除此之外,NParks还推出“自然界管家”的理念,与社区、居民共同治理、改造与其息息相关的绿道。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市区的“快闪小公园”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50多个公园的设计、建设、管理都将有沿线社区的深度参与,从而加强市民对生态治理的主动性。

.保护,由形式到功效

自然保护区内,融合远足、生态旅游的功能,但道路建设尽可能融入环境,保留自然边界;对于生态敏感地区使用瞭望所、廊桥等非侵入性的方式开展观赏、学习活动。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生态区内的观光廊道

城市内部绿廊中的单纯景观性水景观,改造为具有蓄水能力和水净化效用的生态洼地(bioswale),并尽可能增加隔离带宽度,容纳野生动物栖息,形成城市随处可见的自然环境。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滨海湾的生态洼地

.参与,由个人到群体

NParks全年不间断的推广以“每一个人的公园”为主旨的全民参与活动。

这些活动分为不同的主题,例如艺术与文化主题、表演与音乐会主题、园艺主题、自然主题、运动与健康主题等等,一旦某项新活动感兴趣的人数足够多,就会加入活动列表(NParks活动网站公示)。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NParks全年活动列表示意

缤纷多彩的活动主题,吸引著不同爱好的市民来这里聚集。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滨海湾植物园举办的灯光秀

2021年2月,《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公布,它为城市的可持续生活、绿色经济的发展,制定了17个目标。

其中NParks的绿廊网络承担起种植100万棵树、自行车网络扩大到1320公里等新职责,以助力新加坡提升“碳中和”*能力,吸引对碳中和有需求的公司,特别是科技创新类公司落户新加坡。

*碳中和:即零总碳量释放,通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

城市绿道,新加坡的“软实力”

内容来源 | 丈量城市公众号

发帖时间: 新加坡新闻

上一篇新闻

实行“疫苗护照”?新加坡正在大力促成,欧盟内部意见不一

下一篇新闻

新移民孩子机会来了!新加坡小学2C阶段要增加名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