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近八成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高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新加坡人环保意识高,即便一般冷气机比较便宜,有近八成民众会为了环保,选择购买较节能的冷气机,为爱护环境尽一分力。

据悉,共有520名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人参与这项研究,其中87%是拥屋族。

调查的详情

研究结果显示,就算知道将冷气调至更低温会让孩子或同事感到更舒适,超过八成民众还是会选择将冷气调至23至25摄氏度,以降低整体碳排放量。

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近八成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此外,近九成受访者也会在没有使用电器时将电器关掉。另外,超过六成新加坡民众会选购本地种植,而非从欧美进口的蔬菜,以尽自己一分力,减少碳足迹。

专家指出,非常富有同理心的民众更可能采取环保的做法,而这类民众爱护环境的可能性比没有同理心的民众高出超过五倍。

南大研究团队在进行研究时,让民众做与同理心有关的问卷,题目包括是否容易心软、看到别人被欺负会否想保护对方等。民众作答时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为依据。

李克特量表分四级,1为强烈反对,4则为强烈赞成。每答一题,选择强烈反对就得1分,强烈赞成就得4分。每题平均超过3分的人属于非常有同理心,更懂得体恤他人。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参与研究的民众非常富有同理心。

专家表示,非常富有同理心的国人不仅会为与他们较亲近的人,如同事、家人等着想,也更能在做决定时,考虑到国家、其他家庭、生活环境等他们较亲近社交圈以外的其他大环境因素。

此外,专家还指出,民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富同理心;越有同理心,就越有可能采取更有利于社会大众的做法,为建设更具韧性和永续的新加坡尽一分力。

新加坡的环保教育

新加坡民众之所以有着超高的环保意识,源自于新加坡政府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在新加坡的各个教学阶段,都有着明确的环保教育目标。新加坡小学至初级学院的环境教育课程也都各有侧重。

小学阶段

对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如污染和砍伐森林)有基本了解,并通过社会知识课学习负责任使用资源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

会进一步解释碳循环和温室气体如何影响全球变暖。中学生也在地理课上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

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近八成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高

初院学院

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课皆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以及采取紧急行动减低影响的重要性。学生也在理解与写作课上就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展开讨论。

生命学习计划

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这不仅因其严格的管理,更与它的教育分不开。针对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新加坡教育部曾发布了一项“生命学习计划”(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

该计划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和构建理念的宝贵机会。

作为“生命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新加坡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块专属的“生态保护园”,以便他们将科学课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可以在园内培育多种植物,以构建生态环境,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近八成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高

除科学课外,学校还将环保理念融入了其他课程。例如,在艺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节约用水”主题海报,同时为节约用水提出建议。

在手工课堂上,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生活用品,体验日常生活垃圾的再次利用;英语课中含有“节约用水”的主题阅读材料。

此外,五、六年级的学生会在环境保护的小组项目中,跟随老师一起实地调研,例如定期观察一条河流,并记录变化数据;参观垃圾回收处,并观察垃圾处理的过程,以及垃圾分类人员的具体工作。

以上活动不仅让孩子从小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做环保的小主人,并初步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孩子们从中学会关注身边的环保现状,懂得环保就从身边做起。

此外,学校在学生接触到环保理念之前,会先带他们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真实的食物链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生物间微妙的变化,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最后在书本中得到印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启蒙教学会让学生慢慢懂得生命的意义。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孩子与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亲密联结,相信今日种下的环保种子,会悄悄在他日萌发出新芽。

环境保护重在认知和行动,学校希望向学生传授保护环境的正确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让他们具备为所在社区做出积极贡献的基本技能。

南洋理工大学调查显示:近八成新加坡民众环保意识高

上一篇新闻

酸菜鱼特价啦!低至6.3折的川菜馆!!你还不来尝尝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南侨中学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庆祝74周年校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