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缅甸国内局势动荡,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当地国人保持警惕

缅甸国内的形势仍处在动荡之中,近日,缅甸方面传出缅甸警方对平民开枪导致人员伤亡。消息一出,引起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

对此,新加坡外交部呼吁缅甸当局保持克制、立即采取措施缓和局势,避免更多人命伤亡。

缅甸国内局势动荡,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当地国人保持警惕

缅甸近日爆发多起大规模抗议活动

此外,新加坡外交部指出,新加坡驻仰光大使馆一直与在当地的新加坡人保持联系。由于局势动荡,在缅新加坡人应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前往发生抗议活动的地区,并且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当地新闻。

新加坡外交部的态度

针对缅甸警方对平民开枪导致人员伤亡,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使用致命武器是“无可辩解”的行为,有关当局必须防止进一步的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他说:

“我们强烈呼吁维安部队保持最大克制,以避免造成更多伤害和生命损失。维安部队也应立即采取措施缓和局势,恢复平静。”

发言人还表示,缅甸各方应在不诉诸暴力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实现全国和解,并让缅甸回到民主过渡的道路上。如果局势继续升级,这将给缅甸和该地区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

此外,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也呼吁当地国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个人安全,并立即到外交部网站eregister.mfa.gov.sg登记,以便外交人员在紧急情况时联系。

缅甸国内形势动荡

缅甸国内的示威运动正在演化为一场血腥镇压。据悉,此前在首都内比都的警方镇压中,一20岁少女头部中枪,19日逝世,成了政变后乱局的第一个罹难者。

这名少女的死亡引发更多示威抗议,仰光有更多人走上街头。少数族裔、作家、诗人和运输工人等群体组成游行队伍,要求军方马上释放翁山淑枝等人,并还政于民。对于军方承诺日后会举行选举交权,他们都表示怀疑。

缅甸国内局势动荡,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当地国人保持警惕

缅甸的抗议活动

参与组织抗议游行的抗议者表示,虽然一些少数党派对翁山淑枝曾经承诺会建立联邦制有所怀疑,但现在是所有人团结的时候了。

曼德勒出事后,欧盟立刻做出反应。欧盟外交政策首席代表博雷尔发推文,对缅甸和平示威者遭遇的暴力对待加以强烈谴责。他表示,欧盟外长周一将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缅甸局势的最新发展,并会做出适当决策。

在缅甸少女示威者死亡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为此感到难过,并谴责缅甸政府对示威者使用武力。

身处缅甸的新加坡国人

据悉,目前约500名旅居缅甸的新加坡人已向新加坡驻仰光大使馆登记,其中仅有17人选择回国。对此,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强调,大使馆与其他旅居缅甸的国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提供领事服务。

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在缅新加坡人向当局登记,并尽量避免参与大型聚会和示威活动、遵守当地法律和条例,以及密切留意局势的变化。维文表示:

“我也希望军方能尽早释放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翁山淑枝以及其他政治领袖,让他们参与讨论与协商。缅甸当权者必须制定长远与和平的政治解决方案,包括回归到民主转型的道路上。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对缅甸和本区域都有严重影响。”

缅甸国内局势动荡,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当地国人保持警惕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医生

维文说,仰光国际机场于2月4日重新开放,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已在5日恢复。新加坡将继续关注手机和网络服务中断是否会影响国人寻求领事服务。他说:

“世界银行预测缅甸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冠病疫情使情况更糟,我不支持对缅甸采取全面制裁,因为伤害最大的会是当地平民。”

据了解,新加坡是缅甸最大投资国,截至去年12月,累积投资额达240亿美元,过去五年的投资额同比增加了10倍。随着缅甸政局演变,维文表示新加坡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对当地的投资,但政府不会干预商业决定,只是尽可能提供透明的信息。

我国外交部的态度

针对缅甸国内动荡的局势,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东盟大家庭一员。没有其他国家比中国和东盟更关心缅甸的局势,更希望缅甸恢复并保持和平稳定。缅甸局势持续动荡,不符合缅甸国家和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地区国家共同利益。

缅甸军方和政党都对国家稳定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希望缅甸各方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以和平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继续有序推进国内民主转型进程。

王毅表示,中国支持东盟以“东盟(东盟)方式”就缓和缅甸当前事态发挥应有的作用。支持东盟召开非正式外长会,秉持不干涉内政和协商一致原则尽快与缅甸接触沟通。

中国也乐见印尼积极致力于东盟大家庭的团结合作。中国愿与东盟开展密切协调,并为推动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缅甸国内局势动荡,新加坡外交部呼吁当地国人保持警惕

上一篇新闻

狮城头条:展望2021新加坡商业发展研讨会即将开幕

下一篇新闻

7位数种子资金,冰淇淋市场格局要被这款机器颠覆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