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运”还是“晨练”,坡式中文真的很难懂吗
2月18日一篇题为《20米大树轰然倒下,压死正在晨运的38岁女子》的文章,激起了评论区关于“晨运”这个词的激烈讨论。
(图源:pixabay)
有一部分读者留言说,早晨的锻炼应该是“晨练”。
也有一部分读者认为,“晨运”这个词没问题。
“晨运”还是“晨练”?
“晨练”一词成立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晨运”这个词到底存不存在?
带着疑问,查询了新加坡和中国大陆部分权威媒体对于“晨运”这个词的用法。
一圈看下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媒体的确使用“晨运”更多。
有趣的是,包括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在内的一部分中国大陆媒体也用“晨运”。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大陆媒体用“晨练”的频率更高。
说了这么多,不仅仅是想为“晨运”这个词找到一点点存在的理由,也想呼吁不同地区的中文使用者能够包容多样性的中文词汇表达。
毕竟,这是一门我们都热爱的语言嘛。
因用词引起热议 已不是第一次了
还记得去年12月的这篇文章吗?
《李显龙放假啦!新加坡总理清两个星期年假》,当时就因为用“清”年假,而不是“请”年假引起热议。
当时评论区也出现了两派观点。赞同“清”的读者认为,“清”年假是“清除”年假,源自英语的“clear leave”的说法。“请”年假源自中文的“请假”。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在这样的讨论中,大家是不是也看到了一字之差向我们展示出的中文的博大精深呢?
新式中文错了吗?
除了上面两个例子,新加坡中文(或新式中文)其实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甚至在很多正式场合闹出过笑话。
比如这篇200个字里出现18个生僻字的通告。
比如2017年的华语运动推介仪式上的“听说渎写”,推广华语,却连“渎”和“读”都分不清。
比如某银行的中文翻译……
比如地铁里的提示牌。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时候都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认为,新加坡人从小掌握多种语言,想说中文的时候,脑袋里装的是英语词汇/语法,不能快速地转换,所以思维比较慢。
有人认为,新加坡人太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而忽视了规范性与美感,认为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只要起到互相交流的作用即可。
不过也有不少新加坡人觉得委屈,他们认为无论是新加坡式华文还是Singlish都是新加坡独特文化的体现。
由于新加坡社会融合了华人(如福建移民、潮州移民、海南移民等)、马来族、印度族等多种族文化,所以语言中夹杂了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等。
加上华文与英文的基础,调和出来的就是自家不一样的烟火。某种意义上讲,新式语言成了他们对自己特殊文化的认同。
引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结尾,“含义越丰富的语言,越具有包容的文化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