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男性必须要阳刚吗
1月29日,中国教育部答复政协委员的提案《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引起轩然大波。
很多人讶异:都2021年了,居然还能听到“男性必须阳刚”之论?
在新加坡,类似的争议也一样存在。
1月14日,一名18岁跨性别大学生,在Reddit论坛上发帖控诉新加坡教育部阻止她进行荷尔蒙补充疗法(HRT)。
该名学生在帖文中指出,她认为自己是“由男性转为女性”的跨性别女性,此前曾被心理卫生学院诊断出患上“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
此言一出,新加坡关于性别的议题风云再起,再度引起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少数群体,在校内受到歧视的讨论。
那么,在2021年的新加坡,男性必须要“阳刚”吗?
01. 男性必须阳刚?
该名学生透露,小学时期,她就读于男校。由于无法融入学生群体,经常被欺负,那是她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上了中学后,她进入了男女混校,情况才有所好转,自己也结交到了新的朋友。
2019年就读于中学期间,她被诊断患有性别焦虑症,一种因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不一致而导致的焦虑与压力。
也就是说,她在生理上是男性,但在自我认知中是女性。
对于她的想法,身边的朋友和师长均愿意支持,家人也同意让她进行荷尔蒙补充疗法,并与医生达成共识,在18岁后开始进行治疗。
她于2020年3月,将诊断证明交给校方,并通过校方联络了教育部。起初,教育部也一直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调整相关安排。
然而,在去年8月刚满18岁可以开始进行荷尔蒙治疗时,她收到医生通知,表示教育部以她是学生为由,要求了解治疗的详情。教育部与她的医生开会后,要求医生停止开诊断证明给学校,也不能在尚未通知教育部的情况下,推荐她进行荷尔蒙治疗。
10月,学校高层要求她与她的父亲到校,告诉他们,如果她执意要接受荷尔蒙治疗,剂量必须减少,否则一旦艾希莉在生理外观上的转变使得她再也无法穿下男生制服,她就会被退学。
一个月后,她又在上课时被叫出去训斥她的头发长度,要她剪短发,否则不得到学校上课。
校长说,她的存在,对校园的环境是种破坏。
1月16日,教育部对这次事件作出了回应,表示尊重卫生部专业人员的意见,不干涉任何医疗决定。同时也吁请学生和校方澄清,讨论学校应如何提供更多帮助,并鼓励学生应寻求学校或教师的帮助。
“我们无权干预任何治疗,这都是由相关家庭决定的事情。”
“所有学校均有照顾学生之责,并配合家长和医疗人员密切合作。”
这篇回应的大意就是,总而言之,荷尔蒙补充疗法是由医院和病人决定的,未成年人还需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和教育部没啥关系。
2月1日国会答疑上,新加坡教育部长黄循财则重申教育部早前的立场,即这项医疗决定权最终落在医生、病患及他们的家属身上。他强调,教育部首要关注的是为学生提供支持,以及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黄循财也指出,诊断患有性别焦虑症学生在遵守某些校规方面可能会面对一些挑战,在有合理的医疗理由的情况下,学校会采取灵活态度,同有关学生探讨务实可行的安排。
但很显然,教育部的声明和部长的重申并不能平息舆论风波,反而遭到网友的强烈批评。许多网友批教育部对此事缺乏敏感度,甚至是“故意叫错跨性别者的性别”(misgendering)。
该名学生随后也在论坛上留言表示,教育部在说谎,与她从医生那里得知的相矛盾。此外,教育部在发文中使用“他”而非“她”的行为,也违背了医生对于她的治疗建议。
此后,超过300名教师、辅导员和社会服务工作者发起请愿书,要求教育部实施明确的政策,支持跨性别学生。 他们表示,有证据表明,跨性别青年在被阻止转变性别时,面对更高的忧郁症和自杀风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些青年,而不是增加他们面临的挑战。 “身为教育和社工,我们见证过并听说跨性别学生在新加坡学校里遭遇类似情况。”
签署请愿书的人士除上所述,还包括心理学家和护士等,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全名、姓名字母缩写或匿名签署请愿书;这项活动也获得另外八个组织参与。
请愿书内也要求教育部在学校提供包容性的性别教育、让教师和辅导员接受有关“性别不安和LGBTQ+”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为学生,包括跨性别学生,制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签署人也促请当局,把任何跟学生身心健康有关的决定留给专业人士,不该干涉其中。
1月26日,五名青年在教育部总部外示威抗议,他们举著各式各样反对性别歧视的标语:
“trans students will NOT be erased”(跨性别学生不会消失)
“FIX SCHOOL NOT STUDENT”(需要改变的是学校,而不是我们)
“trans students deserve access to HEALTHCARE & SUPPORT”(医保系统也应该对跨性别的学生一视同仁)
“HOW CAN WE GET A's WHEN YOUR CARE FOR US IS AN F”(你对我们漠不关心,我们怎么能考A) ……
其中一名示威者在声明中称,教育部属校对跨性别学生的歧视包括管制学生的发型、规定男女学生的校服、没有提供充足的医疗设施,以及防止跨性别校友回校,并呼吁当局能帮助跨性别学生。
尽管由于集会没获警方批准,三名青年在拒绝遵从指示后被逮捕,当晚被保释。
但他们所举的标语中仍有一份标语分外醒目:
“WHY ARE WE NOT IN YOUR SEX ED”(为什么我们不在你的性教育里)。
一个人从小开始受到的教育,无疑会对他将来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虽然孩子的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成人影响、教育的共同结果。
这就要说到新加坡教育系统中从娃娃开始抓起的性别教育了。
02.新加坡的性别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性别议题牵涉到了价值判断,而学校则应该扮演辅助的角色帮助学生增强对自身的认知。性别教育因此就成了新加坡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性别教育方面,早在2000年,新加坡就发展出了性别教育架构,制定了原则、目标以及性别教育在各所学校实施的主题。
新加坡学校性别教育的相关政策有五项:
新加坡当地的所有学校必须提供性别教育;
新加坡当地的所有政府学校必须实施成长计划,自主与某特定信仰的政府资助学校可以有自己的方案;
在新加坡,中学3年级学生及初级学院/高级中学需要实施打破壁垒方案;
父母有权选择让孩子不参加部分或全部课程;
新加坡的学校可以利用相关的专业与社区资源,但必须遵守性别教育的指导原则。
而学校性别教育的主题则有以下四点:
人类发展:心理情绪与青春期的影响;
人际关系:与异性建立健康关系的价值与技巧;
性行为与健康:性的表达与结果;
社会影响:法律规范对于性别认同与性表达的社会效应与影响。
除此之外,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长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
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区分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
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
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 am a boy ”或“i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 are a girl。”他就会很生气地大喊:“no!i am a boy !”
有没有发现,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学校,其实都是希望孩子学着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表现出与生理性别相匹配的行为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男孩子像男孩子,女孩子像女孩子。
但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理性别其实不是特别认同,在这样的性别教育之下,是否会产生自卑自弃心理?会否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与欺凌?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本就是校园霸凌最常用的借口。
再有一点,跨性别者从不曾出现在新加坡的性别教育中,那么这是否会引起孩子们对于跨性别同学的反感与孤立?
教育部或许是担心在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的时候引入此种教育会动摇他们对自身性别的认知,但这些问题其实都无法回避,也必须解决。
03.性少数群体会受歧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LGBTQ+。
它指代一系列“性少数群体”,包括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变性者(Transgender)、双灵(Two-Spirit)、酷儿(Queer)、疑性恋(Questioning)、双性人(Intersex)、无性恋(Asexual)和接受、支持性少数群体的异性恋(Ally)等等。
在新加坡,LGBTQ+一直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别的不说,同性恋在新加坡就是禁忌、是罪。
曾经有电视台因播放一档和同性恋情侣及其领养的小孩有关的节目,被电视节目审查机构处以1.5万新元,约合1.1万美元的罚款。
大名鼎鼎的新加坡刑法第377A条就规定:任何在新加坡的男性,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自己房间里关起门来,和其他男性进行猥亵行为,都是要被罚监禁的,最高可判2年。
虽然这条法律只针对男男之间的猥亵行为,其他方面就比较模棱两可,但还是不难看出,新加坡在这方面非常传统与保守。
那377A条法律会被废除吗?
不得不说,很难。在民主国家和地区,同性恋议题背后都有选举考量,新加坡也不例外。如果只争取到小众的开放派票源,却丢失大量的保守票源(包括宗教团体、建国一代、立国一代),没有一个执政党会要在同性恋议题上做出重大政策改变。
虽然现今在新加坡,只要LGBTQ+不影响他人的生活或者工作,大家的态度就是"Don‘t Judge!",这比起早期九十年代前的新加坡社会的思想更为开放、些许民众的接受度也更为提高,但LGBTQ+群体仍然还是得不到官方认同。
同性恋者不能在新加坡结婚,不能抚养或收养小孩,也不能献血……也就是说新加坡政府目前还不能让同性恋群体拥有跟普通人一样的权益。
在跨性别者方面,1971年,首次有人在新加坡进行变性手术,新加坡则于1973年允许已接受手术者更易合法性别。
曾有一位妇产科医师S. Shan Ratnam以性别重置手术闻名。1975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设立了性别身份门诊与性别重置手术门诊,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一度是性别重置手术的重镇之一,执行了超过500次的性别重置手术,当中甚至有超过一半是外国人慕名而至。
然而,尽管新加坡政府合法化性别重置手术,却似乎不喜欢新加坡以此为名,在Ratnam医师过世前,便时常施压要使他的性别门诊关闭,并在他2001年过世后,马上关闭他生前经营有成的性别门诊。不过在当地跨性别团体的陈情下,在2003年再次开启门诊。
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在性别治理一事上的矛盾,一方面在法律上保持开放,鼓励经历性别焦虑的人在医疗协助下得到想要的身体,一方面却又保持低调,不想鼓励性别多元主义。
在婚姻方面,《妇女宪章》第12条第2款列明,已通过变性手术者与异性者的婚姻永远有效。第3款也说明双方的性别以身份证上所注明为准,这代表已接受手术的变性者有权与异性通婚。
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新加坡的性少数群体无疑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歧视的,但民间的态度已在悄然改变。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2018年的调查显示,有六成新加坡人认为同性之间结婚是“错误”或“很可能有错”的。但是在18岁至25岁的新加坡人当中,近六成认为同性结婚“没错”或“很可能没错”。
研究的初步结论就是:整体而言,新加坡人对这类社会道德课题的态度普遍上仍保守,但新加坡人对同性性行为和同性婚姻等课题的态度日趋开放。
现实生活中,新加坡早就有很多LGBTQ+平权运动,例如声势浩大每年一度的Pink Dot——粉红点集会。
粉红点集会是新加坡的一个关于跨性别群体的年度户外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会在芳林公园举行。举办粉红点的目的是声援同性恋、双性恋,还有跨性别人士倡导“有爱无类”(freedom to love),每年到场参与的人都很多。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孙子,李显扬的儿子——李桓武,2018年在facebook上公开宣布出柜。
他也曾勇敢站出来呼吁新加坡人支持LGBT人群,并且希望即便是“直”的普通人,也站出来帮助这些LGBTQ+人群,让他们也一起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尊严,快乐且幸福地自在生活。
他的祖父,李光耀当年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曾经被问到,自己的孙子如果是同性恋会怎么办?李光耀总理表示:同性恋是基因造成的,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子孙是同性恋者,自己将会坦然接受。
现任总理李显龙也曾表示:会忍受它(同性恋)的存在,直到社会态度改变。
除了上述的问题,新加坡的性别平权,在意识观念、社会结构和职场环境等方面都走在了亚洲的前列。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性别平等排名中,新加坡为全球第十一,亚洲第一。
但不管是性少数群体,还是普通男女,要想做到真正的平等、不歧视,或许得先从摆脱“男性必须阳刚”这种刻板印象开始。
至于性别选择,这是每个人,都该享有的自由。
你对性少数群体持什么态度?
资料来源:
1. 联合早报:黄循财:切勿让性别认同课题分裂我国社会
2. 8视界新加坡:逾300名教师和社工 促教育部施政支持跨性别学生
3. 8视界新加坡:跨性别学生指教育部阻挠进行治疗 教育部:指控不实
4. 金吉列:“阳刚之气”争议下国外如何进行性别教育?
5. 联合早报:教育部外抗议学生性取向受歧视 三青年被捕
6. 万宗纶:她-他风暴:新加坡教育部威胁“跨性别诊疗”干预事件
7. 新加坡红蚂蚁:新加坡会出现同性恋国会议员吗?李光耀曾说不介意有同性恋议员
8. 维基百科:新加坡LGBT权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