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考察笔记:惠安秀涂与新加坡惠安人
继续写写闽南侨乡考察笔记。
去过惠安秀涂两次,如果村子没有被拆,应该还会再去。
虽然是福建人,2018年之前从未听说过秀涂,去了之后才明白泉州港曾经的意义,了解惠泉人是如何下南洋的。
田野调查可以让很多坐在书斋里想破头的问题豁然开朗。
新加坡的惠安人中祖籍秀涂的人很少,秀涂人多往台湾、香港、马来西亚。
第一次去秀涂是2018年5月,陪同张东孝先生夫妻前往。
5月的天气热到爆,从泉州租车前往,按照惠安侨联人士的指导,在秀津小学停车参观。
大热天里,学生穿戴整齐列队欢迎敲锣打鼓,第一次见到这阵仗,体会到什么是衣锦还乡,虽然只是小跟班。
列队欢迎的师生们 在学校里参观了一下,在挂有张东孝伯父(张泰助)与父亲(张泰煌)名字的教室前合影拍照,他们对于秀津小学建设多有捐助。
张东孝夫妻与当地人士在以其父名字命名的教室前合影
现在闽南乡村学校建设很好,设备很先进,在一间教室里坐下喝茶聊天,获赠了一本有关秀涂的出版物。
张东孝先生与侨联人士、村书记聊天
校舍局部
上课中
随后去张家祠堂祭拜,很是感慨,当年两位青年迈出艰难一步,彻底改变家族命运,不能不信命!
张东孝先生在祠堂内祭拜先祖
与据说是远亲的村民交谈
然后到张东孝先生祖居看看,不大的石头四合院,应该是1960年或是70年代,其父寄钱回来翻修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匆匆一瞥,照了几张相离开。
早已无人居住的祖居
张东孝先生指著父亲的房间
无论是带学生,还是陪同长辈返乡,通常无法进行田野调查,但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决定找机会再去看看。
滨海大道所在地曾是秀涂码头
2018年11月再次去秀涂,虽然只有半天时间,出发前做了些准备,算是初步调查,意识到秀涂村面临的拆迁压力,如果不及时做调查记录,这个村落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首先是滨海大道的扩建,包括张东孝先生祖居在内的房子都在拆迁范围之内。想想看现在的滨海大道已经是将老秀涂的一部分抹去了,未来只是多抹一点而已,难免失落。
宽阔的滨海大道
远眺泉州湾大桥
其次,作为泉州台商开发区的一部分,秀涂村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已经被规划,拆迁在所难以避免。虽然当地人心有惆怅,似乎也是无能为力,也不知道百年村庄能留下些什么。
村内的拆迁标语
虽然秀涂村也增建了不少新房子,老区保留的相对完整,村落肌理还是很明显,可以分辨出发展的脉络,有助于了解秀涂张家的历史。
秀涂曾是泉州港重要的一部分,泉州海关曾在此设有分关,村中有几处秀涂分关相关遗迹,是县级保护单位。秀涂人对秀涂港是非常的自豪,在新加坡的惠安人也曾记录其重要性,可惜时过境迁。
秀涂分关遗迹
秀涂分关遗迹
秀涂老街曾是重要的商业街,听当地人说起曾经的繁荣,很难想像已经废弃的街道曾是人来人往,有多少人从这里下南洋,又有多少人从这里踏上返乡的路。
秀涂老街
曾经的店面
秀涂村还留有不少老宅,虽然大多废弃中,以石构建筑为主,有钱人家会贴烟炙红砖,有些设有碉楼,可以见到钢筋混凝土的早期运用。老街曲折蜿蜒,石板路下应该是当年的沟渠。
秀涂碉楼
秀涂侨房
老街“骑楼”
作为泉州海关分关之一,也是泉州外港重要的一部分,秀涂村还有一些遗迹是为航海功能而建设的。例如,高耸的望远楼是用来观察进出船只。虽然标注是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到村真的不容易。
秀涂望远楼
高耸的望远楼
秀涂村是闽南乡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历史却很少人关注,加上没有吸引眼球的古迹建筑,村落的历史人文价值往往被直接忽略,在规划图中变成大片色块。
发掘与定义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迫在眉睫,研究不应该跟风走,哪里风大哪里人多。。。
秀涂老厝
每每有机会与海外华人谈到他们的祖籍地发展,总是努力跟他们解释,现在闽南乡村不再需要寄钱扶贫,更多的是需要在历史研究保护上的助力,让更多人看到祖籍地的价值,从而在大开发的狂潮中得以保护而生存下来。
尽力而为所能做的是调查记录研究,让更多人看见这些村落的存在与意义,保护也是一场生存之战。
秀涂老区景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