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戴口罩的2020年,摄影记者都在拍什么
提起新马分家时,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建国总理李光耀在记者会上流泪的那个定格镜头。这就是新闻摄影的魅力,也充分表现了其记录历史的使命。
防疫措施在2020年6月2日才开始分阶段解封。就在2020年5月最后一个周末,新闻中心摄影团队出动无人机,以影像记录这段特殊期间新加坡的空寂面貌。没有了游客,新加坡河游船全体停泊在克拉码头,河道交通陷入停顿,河面平静得几乎泛不起一丝涟漪。(陈渊庄摄)
2020年在历史上深深烙下脚印——除了冠病疫情所带来的广泛及深远影响,这年也是我国大选之年。摄影记者走在前线,走入生活,以求反映现实,在阻断措施期间却也面对巨大挑战:活动都搬到线上,总不能老拍屏幕吧?大家惧“毒”,避免碰面,到底能拍什么?人人都戴着口罩,如何拍出受访者最佳一面?
发挥创意和巧妙构思的结果,是一张张刻录历史的精彩画面,用一条时间线将之贯穿成册再翻页,仿佛重现了2020年重要的每一刻。
在传统媒体以外,社交平台各自精彩。在无法出国的日子里,百姓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网民化身摄影师,晒美食花艺风景等美图。望出窗外,他们惊艳于奥妙无穷的气象变化;在外运动,路旁的野花野草生机勃勃,触动心灵。
《光影》精选摄影记者去年的部分佳作,与读者再走一趟时间廊,愿大家且行且珍惜。
2020年1月,年初的牛车水年货市场热闹场面依旧,谁也想不到不久后一场大流行病会席卷全球。(唐家鸿摄)
2020年2月,两年一次的新加坡航空展在疫情阴影下,如期在2月11日开始举行,虽然超过70个参展商临时退展,但美国和中国依然派战机参加飞行表演。(谢智扬摄)
2020年3月,马来西亚宣布3月17日午夜封锁关卡后,新柔长堤出现赶回新加坡的长长车笼。18日,平时车辆络绎不绝的新柔长堤变成死寂一片,呈另类特异风景。(叶振忠摄)
对抗这场世纪之疫,处于前线的医护工作者是最辛苦。公众发起捐献食品、防疫配套等行动,为医护人员加油打气,向他们致敬。(严宣融摄)
2020年4月,政府宣布从7日起实施一系列病毒阻断措施,学校从8日起也转为全面居家学习。当天,超市许多食材再次被抢购一空。(叶振忠摄)
封城前一晚,这名服装店员工用塑料袋套住人形模特儿。两周后病毒阻断措施条例收紧,非必要行业都得暂停。(陈斌勤摄)
阻断措施期间,人们不准在外用餐、闲荡。岛国处处的座位都系上或贴上封条,阻止人们坐下。(叶振忠摄)
2020年5月,政府宣布建筑业客工每两周就得接受一次冠病检测,为复工做好准备。图为新加坡中央医院医护人员为客工做冠病检测。(邬福梁摄)
病毒阻断措施期间,路边野草丛生,也让国人意识到客工对维持我国市容整洁的重要性。部分客工获准开工后割除野草。(何炳耀摄)
空拍寂静无人的大巴窑游泳池,呈现另一构图美。(龙国雄摄)
2020年6月,随着阻断措施进入解封第一阶段,所有宗教场所从6月2日起获准重开。一些信徒前往佛光山为往生家属做佛事。(叶振忠摄)
2020年6月19日,餐馆恢复堂食,但食客人数受限,不同组的食客之间也要保持距离。解封第二阶段的餐馆,堂食防疫两不误。一家餐馆在座位上放置泰迪熊,提醒食客保持1米社交距离。(谢智扬摄)
2020年7月10日,新加坡在疫情中举行第13届全国选举,所有265万名选民都必须戴上口罩,到1100个投票站投票。(邝启聪摄)
2020年8月,这年的国庆庆典规模缩小, 更多庆祝活动走入社区。机动部队兵分五路开入邻里,民众沿途观看,争相拍照。(何炳耀摄)
2020年9月22日,约中午时分,新加坡上空出现“日晕”现象,一道光环围绕太阳周围,蔚为奇观。(何家俊摄)
2020年10月,新加坡航空公司推出一系列体验和服务,包括在Restaurant [email protected]享用飞机餐,公众反应热烈。这家不起飞的“餐馆“在10月24日“开业”。(李健玮摄)
2020年11月,自3月底新加坡出现首个客工宿舍成为冠病感染群之后,其他宿舍不断爆出客工确诊,客工的住宿环境与卫生条件更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当局沉着积极地解决问题,终将病毒传播控制下来,到了11月中旬客工宿舍已没有出现病例。图为一度是新加坡最大感染群的榜鹅S11宿舍。(严宣融摄)
2020年12月,全球多个国家地区都封锁边境,导致航空业折翼,新航和樟宜国际机场也躲不过这场冠病危机,趁著寒冬酝酿质的蜕变,蓄势待发。现在, 新航已作好准备为他国和地区运送疫苗,确保疫苗安全送抵目的地。
(林泽锐摄)
文:蔡婉婷 图:陈渊庄, 唐家鸿, 谢智扬, 叶振忠, 严宣融, 陈斌勤, 邬福梁, 何炳耀, 龙国雄, 邝启聪, 何家俊, 李健玮, 林泽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