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1日 星期六

辗转16年,新加坡大佬圆梦延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名新加坡人,不远万里,将准备上市的公司迁到延安,这是怎样的精神?

蓝伟光给出了答案。

这位新加坡籍华人控股的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日前通过上市审核,或将成为陕西第三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事实上,从2003年初次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到辗转陕北延安,十六年间,三达膜三度冲刺资本市场,其间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背后操盘的蓝伟光,又是怎样一位人物?

于陕西地方政府、地方企业而言,三达膜的几番运作,又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

01

十六年前的2003年6月,远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股票市场,一只新股上市。

这只名为“新达科技”的股票,全称为新达科技有限公司,共有4亿股票,发行价0.44新元/股。

彼时的外汇行情是,0.44新元大约相当于2元人民币。

股票的大股东为蓝伟光与陈霓夫妇,两人合计持股75%,社会公众持股25%。

新股上市,科技概念,广阔市场……

倘若放在A股,这样的股票,也许不时被股民炒作几番。甚至,创出新高也未可知。

但在新加坡,新达科技的股价却长期低迷。

大股东难掩失望之情——退市!

原因很明晰。

大股东认为,新达科技主要业务集中于中国,新加坡市场对其研究覆蓋不足。这导致股票交投量低,股价长期低迷,不能真实反映新达科技的市场价值。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境内的资本市场则实现了快速健康地发展。

此话不假。

从2005年6月的低点998点开始,上证指数酝酿多年的力量开始逐步爆发。那是A股难得一遇的大牛市。

大牛市一口气上涨两年多,创下6124点历史高点,至今难以超越。

看着沪指大涨,再看看长期低迷的新达科技,怎能接受?

从长期发展战略考虑,新达科技选择从新加坡退市,筹划境内整体上市。

因此,上市八年后的2011年6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正式同意新达科技退市。

不过,资本市场,岂是想来就来?更何况,谁能保证,国外退市后,就一定能在国内上市?

02

既然对新加坡股价不满,且早已计划境内上市,提早准备亦是必然。

2005年3月1日,三达膜的前身,三达(厦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立。由三达膜科技、新加坡三达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

其业务,专注于膜材料研发、膜组件生产、膜软件开发、膜设备制造、膜系统集成和膜技术应用。

简而言之,它构建了一条涵盖“膜材料-膜组件-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的膜产业链。产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生物发酵,水质净化,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

这是一家含有新加坡资金的企业。

待新加坡那边退市后,境内上市的步骤更加紧凑。2012年6月,三达环境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彼时的发起人,分别为新加坡三达膜、清源中国、易励投资、程捷投资和岷佳投资。其中,新加坡三达膜控股58.85%。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这是三达膜上市的第一步,也是大股东的重要一步。

1964年出生的蓝伟光,是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化学博士。此时他已48岁,距新加坡首次上市,已近10年。距他与妻子加入新加坡国籍,已15年。

除了商人身份,蓝伟光还在大学任职。1985年至1991年,他任集美大学助教;自1997年至今历任厦门大学副教授、教授。

妻子陈霓小他两岁,同为新加坡国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陈霓历任集美大学助理实验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师。自2003年至今任新达科技董事,自2005年至2012年6月任三达环境董事等职务。

打拼这些年,对境内上市,期盼日久。

然而,功亏一篑。2017年12月,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了三达膜的首发申请。

至此,三达膜的第二次IPO冲刺,以失败告终。

03

不过,这未能阻挡三达膜的卷土重来。

早在被否前的2017年2月,三达膜已由延安市宝塔区引进,在宝塔区投资设厂。

谁也未曾料想,从此,三达膜竟然与延安结下不解之缘。

延安与三达膜的合作不断加深,其中,延安膜谷·陕北水乡项目便是一例。

该项目计划为延安十三个县区200万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免费提供真净水装置,建设真净水示范项目与样板工程。

率先入驻延安膜谷的三达膜,将在延安新区建设一条年产120万支纳滤芯的生产线,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

此外,据《延安日报》报道,三达膜正在执行延安新区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项目,延大新校区污水处理厂,延安新区直饮水项目,延安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项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期间,三达膜在资本市场的进展,也柳暗花明。

2018年9月,三达膜由厦门搬迁至延安,落户宝塔区。一年后,借助科创板的东风,三达膜过会。

三达膜,三冲刺。由境外到境内,由省外再到省内,不仅过程漫长,而且颇富戏剧性。

此番经历,对陕西众多后备上市企业,也值得参考。

就全省层面而言,陕西已初步遴选100家后备企业。当西部超导、铂力特、三达膜陆续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后,其它企业的推进步伐亦在进行。但其难度,自然不可小视。

再以西安市来看。西安的“龙门计划”,要求在2021年打造100家上市公司,压力也不可谓不大。

虽然艰难,但也恰恰是一次契机。

冲刺途中,一次不成,不妨再来一次;冲刺不成,借壳再试;上主板不成,转战科创板……

只要运作得当,陕西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局面终将被改变,何乐不为。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办法总是有的……

上一篇新闻

去新加坡不可错过的美食

下一篇新闻

全球第六座亚洲第一座乐高主题乐园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天游旅游攻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