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1日 星期二

借用“白人特权”谈新加坡“华人特权” 学者:简直荒谬

美国学者认为,全球多个国家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并非族群之间的不平等,而是各经济阶层向上提升机会不均等,因此与其只关注种族问题,还不如多考虑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社会流动性。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线上举办的新加坡透视论坛2021研讨会,前天进行第二天的讨论。美国人口地理学家科特金(Joel Kotkin)教授在题为“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的社会学专题讨论中,做出以上表示。

科特金说:“问题在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许教育程度不高,很难适应复杂的经济体系,但这不是种族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或者说缺乏社会流动性的问题。”

借用“白人特权”谈新加坡“华人特权” 学者:简直荒谬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在线上举办的新加坡透视论坛2021研讨会,前天进行第二天的讨论。美国人口地理学家科特金(上排中)、南大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多元社会跨宗教关系学”研究生计划主任阿拉米慕沙(上排右)、国大社会学系副主任吴佩松副教授(下排右)以及非营利组织以人为本网络联盟联合创办人冯美玲(下排左)围绕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等社会学课题进行讨论,主持讨论的是政策研究所的马修博士(上排左)。(新加坡透视论坛2021直播平台截屏)

缩小收入差距 对族群关系起积极作用

他强调,为这一群人提供提升的机会,是整个社会一起进步的最佳途径,重点是让弱势群体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掌握所需的技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加坡解决得不错,美国可以从中学习不少。”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多元社会跨宗教关系学”研究生计划主任阿拉米慕沙(Mohammad Alami Musa)也指出,国家的团结及社会的凝聚力也须要通过经济繁荣来实现。

他说,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新加坡人的收入整体上有所提升,收入最低20百分点的人收入增加的速度比处于中位数的人来得快,反应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降到0.4以下,他认为这将对族群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也说,如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区别也不再限于收入,而是是否掌握科技、享有数码资源,甚至是家中是否拥有电脑,“我认为这是新式的社会划分,有可能产生社会断层”。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吴佩松副教授则指出,与族群差异相比,接下来10年至20年,人们更关注的将是性别宗教及地域认同这些跨越种族的区分方式。

他也说,在本地的外来人士经济情况也出现两极化,既有住在公寓等私人房产、掌握高技能的高端者,也有住在客工宿舍、技能与薪金都比较低的客工。

“如何让这两个群体融入本地社会也成问题,现在已经有年轻及中年国人为此投身政治,而他们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一些是较为保守、较排外的本土主义者,也有倾向于自由派的一群……接下来10年这些问题都会涌现,尤其是冠病疫情平复之后。”

借用“白人特权”概念谈“华人特权”有欠思量

吴佩松也指出,生搬硬套美国“白人特权”的概念在新加坡大谈“华人特权”,即不符合本地历史,也没有考虑到两地族群间关系的不同。

“当有人提出‘华人特权’的时候,事实上是不加辨别地引进另一个社会的历史……结果全体华人都得为这些历史问题背上黑锅。”

非营利组织以人为本网络联盟(People-Centered Internet)联合创办人冯美玲也说,借用“白人特权”的概念来谈“华人特权”有欠思量,“直接套用另外一个国家的概念,简直荒谬。”

阿拉米慕沙也认同吴佩松的说法,并指出“特权”概念有独特的内涵及语境,不应过度简单化。“你得要仔细研究语境、局势及社会背景,只有在搞清楚概念的时候,才做出更正当的结论。”

阿拉米慕沙也说,他坚信对话的力量,“我希望能够在接下来10年至20年,看到人们更多地进行对话,这是避免社会两极化的灵丹妙药”。

记者:陈可扬

借用“白人特权”谈新加坡“华人特权” 学者:简直荒谬
上一篇新闻

口罩也有透明的了!你能接受吗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青年文化节结合线上线下活动,邀青年发掘不一样的华族文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