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2日 星期三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后巷,是认识岛国历史的地方。早期的新加坡后巷有很实际的用途,但形象也很负面。许多不正当的事都在后巷上演,无疑是罪案的温床。随着岛国的发展,后巷刷新面貌,展现建筑、艺术与庶民生活之美。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甘榜格南后巷画廊的壁画异常亮眼,斑斓色彩为后巷增添朝气。

后巷是见不得光的地方。当太阳如镁光灯把建筑物的正面照得容光焕发时,背面的后巷却黯然失色,沾不上一点光彩。

后巷在早期的新加坡有很实际的用途。当时的卫生设施简陋,排水系统不佳,住户一般采用桶子解决“大号”,然后摆放在后巷的洞口或后门外,深夜由挑粪人前来收集,俗称“夜来香”。由此可见,后巷确实是个见不得光的地方,而且还臭气熏天,令人却步。

儿时对后巷的印象也很负面,狐群狗党,光天化日下,许多殴斗事件、抢劫和非法交易都发生在幽静的后巷里。因为避开执法人员的视线,所有不正当的事皆可能在这里上演,无疑是罪案的温床,避而远之。

随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国家,各方面的设施大有改善,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后巷也不例外。经过一番整顿及洗刷,绝大部分的后巷已“重见天日”,是个明净、整洁的地方。

后巷看建筑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劳明达街一带的后巷有不同结构的旋螺梯,外墙斑驳流露岁月的痕迹。

走入后巷,我通常会先留意建筑细节及特色。欣赏一座建筑除了看门面,倘若绕个圈探背面,总能看出一些心得。旋螺梯常见于南洋建筑的背面,充满韵律的结构其实有火患逃生用途,今天看来颇具视觉美感。据悉,旋螺梯早期也方便挑粪人上门提取摆放在后门的粪桶,当年和美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

多年前白沙浮老屋的旋螺梯已漆上彩色,柔和了钢骨水泥,引人瞩目。多年来频频出现在个别新加旅游指南,成为岛国街巷的代言。今天的白沙浮早已摆脱过往的妖气,干净整洁,路人们都把后巷当捷径走。那天来此游晃,有个老翁步履蹒跚地在后巷拾荒。城市光鲜的背后,仍有不少弱势者在隙缝中求生存,巷内散发庶民气息。

除了这些,我也喜欢中峇鲁的后巷,主要是这里的建筑有别于城里其他区域,百看不厌。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住宅,一般仅三四层楼,结合包浩斯(Bauhaus)与装饰艺术(Art Deco)的建筑美学。

中峇鲁住宅区由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师操刀,当时英国的建筑风较为保守,这群海派来的年轻建筑师不愿依样画葫芦,在中峇鲁的规划中不受束缚大展拳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建筑物在当时相当前卫,带有航空和游轮的曲线结构,属于摩登流线型建筑风(Streamline Moderne)。

此建筑风是装饰艺术建筑的晚期派系,这些元素同时延伸到建筑的后方,因此除了旋螺梯,在中峇鲁的后巷还设有方角形的梯阶,构筑几何图形,干净利落,委实别致。

中峇鲁的地势起伏,我是近日路过才察觉。从永锡街(Yong Siak St)走向源全街 (Guan Chuan St),上下错落有致,随斜坡行走不缺趣味。隔街的几条后巷明净易行,看老房子看后门亦是情趣。这么一走也须花上好几分钟,直通大马路后,仿佛已穿梭半个中峇鲁。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茂源台的后巷呈弧形,颠覆一般后巷的笔直固定印象。

另外,该区的茂源台(Moh Guan Terrace)建筑结构带弧度,犹如马蹄形状;因此其后巷呈弧形,颠覆了一般后巷的笔直固定印象。居民们皆喜爱在后巷种植盆栽添绿意,而茂源台第78座住屋底层还保留了岛国首个住宅区内的大型民用防空壕。

若想多看旋螺梯,不妨到劳明达街一带,美智路(Beatty Rd)的后巷就有结构迥异的旋螺梯,外墙斑驳流露岁月的痕迹。这里还有比较细致的楼梯,形状如之字形曲线,呈现别样的建筑风情。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之字形曲线的楼梯为后巷呈现别样的建筑风情。

厦门街后巷的老井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厦门街后巷的百年老井。

后巷也是认识岛国历史的地方。在安祥山的山脚下,即厦门街(Amoy St)的后巷,保留了一口老井,稍不留神很容易忽略。老井有百余年历史,宛如出土文物,和牛车水渊源颇深,可追溯先辈们当年的生活情况。

19世纪初,许多贸易商把船只停泊在直落亚逸盆地沿岸,然后到安祥山的一口水井取水。他们用牛车把水运到直落亚逸与Kreta Ayer(马来文“水车”之意)一带,因此后者也称为“牛车水”。

直落亚逸一带的山丘没有流溪,居民必须掘井汲水。当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市区共有4000口井。由于多数靠近阴沟,受到污水污染,造成诸多居民患病,最终都封闭了。

安祥山下的这口井被时间腐蚀长满青苔。井内有水迹,却不能使用。由于有水分的滋润,野植物滋长茂盛,属岛国少数仅存的水井。

有趣的是,离老井不远的分岔巷子内,隐藏一家日式料理餐馆。狭窄的入口非常隐蔽,食饕尝美食须费心思寻找一番。想起城里一些特色餐馆和小酒吧也将入口设在后巷,甚为低调,成了用餐体验的一环,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不为过。

甘榜格南的露天画廊

甘榜格南的后巷颇有看头。这和该区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甘榜格南在保留马来传统文化和蜕变成潮区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街头巷尾看点多,可圈可点。在此可喝到很亲民的一元几角的拉茶,也有六七元一杯的精品咖啡,迎合不同消费群。

哈芝巷巷尾赫赫有名的大型埃及图像壁画多年来是游客体验新加坡街道的绝佳拍摄背景。疫情前,访客如织,自拍、群拍不落人后。这里的壁画比本地壁画家叶耀宗的古早味画作早了些,可谓本地巷子壁画的始祖。

放眼望去,甘榜格南这个含有历史底蕴的老区在建筑结构上展现的是南洋式的两层楼排屋,一排店铺十来家,约200米长,意味后巷有十足的发挥空间。本地创意兼策展事务所The Admin发起的格南画廊(Gelam Gallery)便利用此优势,自2019年起在临近苏丹回教堂的马士吉街(Muscat St),以后巷的墙壁当画布,汇集本地和区域的30多位艺术工作者发挥创意,挥洒自如,画作异常亮眼。

露天画廊横跨两条街,笔直的老店铺背对着背,后墙两侧的画作多元,目不暇接。涂鸦式的壁画以外,还有一些立体的装置艺术,有的甚至镶嵌在框子内,确实有画廊的氛围,不同的是,置身后巷,多了一份随性。

露天画廊内容煞是有趣,有的天马行空,创意不受束缚;有的接地气,把周边景色作为主题,甚至连路边的垃圾桶都不放过,融入画中。色彩斑斓的壁画无疑为甘榜格南增添生气。

后巷的商机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哈芝巷咖啡店业者在后巷开了侧窗卖饮料。

后巷也商机处处。在哈芝巷有咖啡店开了侧窗“顺便”售卖咖啡、茶水等饮料,为太阳底下的路人解渴。这家老字号咖啡店其实面向美芝路,虾面口碑佳,窗口正好对着后巷,业者于是看准壁缝中衍生的商机,小副业方便路人,省去拐弯进入咖啡店排队买茶水的累赘,不禁联想到英文一词“side business”。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陈文棋在阿里哇街后巷经营理发生意27年,成了该区独特景象。

对理发师陈文棋而言,后巷是个糊口的地方。陈文棋自1994年起在阿里哇街(Aliwal St)的后巷摆摊经营理发生意,一晃27年,成了该区独特的风景线。

现年75岁的陈文棋曾在理发店打工,后来经人介绍选择在后巷谋生。据悉,阿里哇街在鼎盛期至少有六名街头理发师;然而,在岁月的轮替中,这群理发师不是退休就是离世,陈文棋可谓岛国唯一的后巷理发师。

到访的平日午后,陈文棋手艺熟练地为老顾客剪发和剃胡子,旁边还坐着一名顾客耐心等候。每周五天,他都会风雨不改带着理发工具箱来到后巷开档。

比起现代化的发廊,后巷理发摊没有舒适的冷气,也没有先进的理发器材。陈文棋属于老派理发师,修一次发至少十来分钟,若包括剃胡和修鼻毛就更长了,慢工出细货,急不来。因此在相对幽静的后巷剪发倒有几分闲情逸致,时间放缓了。

陈文棋见证了后巷从杂乱到整洁的蜕变,话不多的他坦言一个人在巷弄开档较为自由,不过必须看老天爷的脸色。虽然搭起遮棚遮风避雨,一旦遇上坏天气,顾客足不出户,生意难免大受影响。即使天不作美,陈文棋手中的剃刀不曾怠慢,在修修剪剪中,为顾客理清烦恼丝,后巷的日子过得格外清闲。

小印度的艺术漫步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小印度的后巷配合建筑的高度,接地气地画上雄赳赳的孔雀壁画。

于2015年推出的“艺术漫步小印度”(Artwalk Little India)通过艺术活动拉近了该区与群众的距离,尤其是隐藏在巷弄的大型壁画予人一个穿街走巷的最佳理由,边欣赏边沉浸在小印度浓郁的异族风味中。

小印度的两层楼老店屋在建筑结构上较高,墙壁面积也因此更宽敞,这一带的壁画所展现的又是另一种风貌。柏利利奥巷(Belilios Lane)的后巷就配合建筑的高度,很接地气地画上雄赳赳的孔雀图像,令人眼前一亮。孔雀除了是印度的国鸟,也寓意幸福和吉祥,即神圣的象征,画家则用现代手法将孔雀形象化,耳目一新。

位于德斯加路(Desker Rd)和巴布巷(Baboo Lane)的巷子,有刻画街景的大型壁画,创作手法立体。由于画作覆盖整片墙面,景物比例放大好几倍,充满细节,颇有视觉震撼。小印度一带道路纵横交错,人声杂沓,巷子间收藏不少惊喜,慢慢走总有新发现。

由拉萨尔艺术学院与新加坡旅游局联办的“艺术漫步小印度”每年配合新加坡艺术周举行,在该区各处设有街头表演、展览等活动,把参与者带入后巷,活了巷子,多年来办得有声有色,是许多艺术爱好者所青睐的。

好在这些作品全年展出,而且一直更新,公众可随着后巷的壁画自行安排观赏路线。今年的“艺术漫步小印度”不受疫情影响,将如期于本月份举行,令人拭目以待。更多详情可上artwalklittleindia.sg查询。

未来的后巷

多年前曾在实里基路的幽暗后巷享用了一碗顺滑的豆花,意犹未尽。由于那家著名的豆花摊堂食有限,为应付高客流量而在后巷摆放桌椅,是很特殊的体验,吃出一份悠闲。也曾在市区的后巷与一群在做热身运动的年轻人擦身而过,由此可见,后巷的用途甚广。

设在新加坡的“未来城市实验室”(Future Cities Laboratory)的研究员数年前提出改善本地后巷的方案“Reclaiming Backlanes”(直译“回收后巷”),学者们建议把岛国不起眼的后巷改造成具有生活气息的市集或花园,塑造一个有亲和力的共用空间,并通过中央冷气系统减少能源消耗,有绿化环境之效,同时去除冷气机从墙面凸出,有碍观瞻的现象。

“未来城市实验室”由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联合设立,这项报告让我们看到后巷的发展潜能,尤其在寸土如金的岛国,优化后巷空间有待深入探讨。未来的后巷将是什么模样?我希望它是一个凝聚社区,凸显该区特色,生机勃勃的地方。说不定未来的后巷会超出我们的想像呢。

文/摄影:蓝郁

这里曾经是新加坡最见不得光的地方,如今脱去妖气成了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第一美女范文芳好会穿,皮衣配吊带高级时髦,气场不输超模

下一篇新闻

工作途中消失,只留下一车腐臭食材,她到哪去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