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态文明制度 水资源
水源保有与整体生态污染控制挂钩
水资源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命脉。作为岛国,天然的淡水资源很少,建国之初大概只能满足 20%左右的需求,其余80%依靠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但这对新加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制约,甚至关系外商和本国企业对新加坡发展的信心。
新加坡整个的水资源战略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是解决水资源的供给问题, 通过“四大水源”,一是继续从马来西亚购水;二是工业污水的处理净化再用,也就是新生水;第三个就是海水淡化,现在成本还比较高一些,但长期而言它是源源不绝的;第四个呢,也是重要的一块,就是尽量减少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做一个雨水的截留。
城市规划细分地块从源头控制污染
把雨水的收集与整个生态污染的控制挂钩。把全岛分成 55 大片,927个小片,每一片土地功能有详细的定位,什么地方可以有轻度的污染,什么地方又完全不能污染,什么地方是水的资源保护,什么地方是森林的保护区,什么地方是花园。
雨污分流
雨水污染比较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比较重,新加坡把这两个分离。有个巨大的工程,叫做地下深沟隧道系统,就是在地下挖埋很深的粗管道运送 污水,与它相连的管网覆盖范围广泛,收集全岛的生活污水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这些污水先通过物理化的处理,虽然还有一些细菌和其他污染物,但可以达到肉眼看着比较洁净的标准,然后再送到新生水厂净化,成为可饮用的水源。
把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变成集水区, 截留雨水,最著名的就是麦里芝水库一带的中央集水区。新加坡全岛一共有17个水库,重要的水库之间相互连接,当一个水库由于暴雨,水溢出来的时候,可以有效分流到其他水库。
把水引入城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把水引入到市区中间来的过程中,新加坡有几个在水利水务方面的大手笔。比如一个是早期加冷河和新加坡河的改造。新加坡河和加冷河是新加坡的两条主要河流,但是它们一度是废水和污水排放的代名词,新加坡政府用了十年时间,把清理新加坡河和加冷河,两岸原来的污染企业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些旅馆啊,高尚的住宅啊。
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
早期是清洁绿化,强调的是绿化,植树。第二个阶段是清洁美化,开始建花园,新加坡全岛现在分布着300多个花园。那么90年代之后基本上是第三阶段,把水引入城市,带来动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