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6日 星期五

新加坡警方失物待领处效率提升的背后原因

近年来,新加坡警察部队失物待领处通过技术革新和空间优化,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三年,该部门共处理了超过14万起失物案件,其中一半以上的失物得以物归原主。

失物待领处负责集中管理全岛邻里警局和警岗接收的遗失物品,物品种类繁多,从钱包、手表到单只鞋子应有尽有。全岛共有32个邻里警局和56个警岗设有自助失物收集箱,警方每日根据数据安排收集工作,随后将物品送至待领处进行处理和追踪失主。

据警方统计,2022年失物待领处处理了大约4.2万起案件,而前两年每年案件数均在5万起左右。在所有案件中,超过50%的失物成功归还失主,未被领取的物品则包括失主不再需要的物件,例如已注销的银行卡等。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工作量,失物待领处自2021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将运营空间扩大一倍,并引入先进技术。警方发言人透露,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案件记录时间缩短了约60%至70%,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

在具体操作中,失物送达待领处后,会由运输机器人协助完成物品识别、报案记录、失主查询及归类保管等流程。工作人员将失物置于特定黑色盘中,利用上方的人工智能摄像头,几秒内即可识别出钥匙、现金或身份证等物品,并自动录入系统,免去了手动输入的繁琐步骤。识别完成后,RPA技术将相关信息生成失物报告,并通过数据比对自动匹配失主信息,方便警方及时联系。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法令,失物待领处会保管物品30天,保管期限从物品存入收集箱或交给警员时开始计算。若30天内无人认领,贵重物品将被送往拍卖,所得款项存入警方指定账户。若失主事后能证明物品所有权,警方会将拍卖所得转交给失主。而对于不值钱的物品,如单只shoe袜,若无人认领,通常会在30天后直接丢弃。

失物待领处组长莫哈末胡赛尼副警监表示,公众在认领失物时,若能提供失物编号、遗失的时间地点或物品的独特特征,将大大有助于警方核实身份并归还物品。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多语文学如何抵御单语化挑战?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股市创历史新高,银行股表现如何?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