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新加坡张氏总会

新加坡张氏总会

新加坡张氏总会

新加坡张氏总会大楼

延续历史传承,缔造族群优势

新加坡张氏总会成立至今已有80年之历史。作为一个族群团体,这一段历史标志着一段岁月的流程,也负载了一段岁月的沧桑。

如果说,家是一个人的归属,那么族就是所有家的整合。家与族,如藤连瓜,似水融乳,彼此连体同构,不可分割。因此族群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它就不仅仅是代代相传的血脉延伸,也包含着人世间班剥陆离的种种,更应该是生生不息的历史剪影,传递著家族群体在薪火传承中无以超脱的时代冲击,以及社会影响。

我们需要延续历史的传承,而不单单只是文化的传承。一部东南亚史,其实也是一部族群生存挣扎史。我们需要延续先贤那种为族群而奋。

张姓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最主要成员。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张姓及其古老。其公认血缘亲祖,是上古时代 “最伟大的帝王” 黄帝。挥发明弓,被封为监造弓矢的 “弓正” 官,赐姓为张。

新加坡张氏总会

张挥

张挥之后繁衍迅速,至汉已成巨族大姓,唐代列为十大 “国柱”之姓。明代覆盖全国93%之国土,迄20世纪80年代末,张姓人口逾亿,位居百姓之首。

张姓以武威见长,代有元帅,大将与强兵,是一军武之姓。 张姓也是一个极富果敢和进取精神的家族。 张姓的列祖列宗们,扛着那面透著英武之气的旗帜,数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同为张姓子裔,我们愿与您共同缅怀先贤的丰功伟绩,学习我们先贤那种极富果敢和进取的精神。团结宗亲,携手走向世界。

愿与您分享此信念, 欢迎您上网浏览!也欢迎您与我们联系及提供看法与意见!斗的历史。从这一意义来讲,新加坡张氏总会的存在,不但为我们族群的团体提供一个载体!同时也在于寻找一种历史的责任与效果。

老驿伏枥,志在千里新加坡张氏总会

步逾21世纪,回顾百年沧海桑田,张氏族人移居海外,虽无史料可查,相信何止百年历史?远史虽无史籍可考,近百年来张氏族人在新加坡的历史,可透过张氏总会的成长历史,略窥一、二。

根据总会现有史料的整理,远在1930年,吾族先贤建金、 三品、 逸凡等宗亲耆老已在本坡俗称 "无尾港" 的地方组织小规模的祭奠祖先的活动,历时多年。 随着祭奠活动的逐年扩大,更多宗亲的参与,逐决定于每年清明节,结合本地张氏后裔的力量,正式组织祭奠张氏历代先贤的祭典,以求护佑本地的张氏后裔,亦借此向各宗亲、商号募款备办牲礼、果品、冥金等。 一方面以示慎终追远,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筹募活动,也加强了宗亲之间的联系与感情,为后来的组织工作创造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发展至1937年,吾族先贤耆老琼林、三品等感于祭奠活动的逐年扩大,实有组织社团的必要。 近者可以更好的管理及延续现有的祭奠活动、远者则可团结族人之力量,谋求族人的福利。 逐于当年清明节祭奠大典春宴时,向众人提出筹组正式团体的动议,旋即获得进之、建金、天玉、淑源、逸凡、玛登、德发、棋楠、文流、再来、天扶、文晃、集福等宗亲的认同,一致议决进行筹备组织社团工作,决定于小坡 “启信街” 由琼州族亲所创办的 “张氏阅报室” 召开发起人大会。

是日参与会议之发起人分别为进之、再来、棋楠、家平、琼琳、嗣云、天玉、文晃、清炎、公推进之为临时大会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决暂定名为“张氏家族自治会”。 而在经费方面,先由文晃借出五百元当筹备费,复得云卿、朝锦、开川、圭滩、顺助、金荣、集福、喜顺、竹圃、永安、和霜及成业等宗亲的经济赞助,筹备工作始得顺利进行。后由天扶之介绍,暂借海南街 “益友互助社” 会所为临时筹备秘书处,并于该处召开第2次筹备会议,“张氏家族自治会” 从此正式成立。 进之获众人推选担任第1届会长,任期1年,本会基础逐告奠定。

相濡以沫,携手同进

由于长期借用他人之地方始终不便。 当届领导成员为求开展活动,吸引宗亲参加,决定租用中国街29号2楼为会所,并改名为“马来亚统属张氏公会”,组织范围扩大至马来亚13州,同时积极招收马来亚各州宗亲为会员。

但组织结构的急速扩大,同时也为组织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马来亚的会员若有丧事,本会派人前往吊唁与执绋,路途遥远,殊为不便。于是决定缩小组织范围,改名为“新加坡张氏公会”,此一名称延用数年。后为符合本会不分省界、籍贯的宗旨,也为容纳各个籍贯之张氏宗亲和宗团,经执监委员会议决,再度改名为“张氏总会”延用至今。

1937年,执监理事会决定向海峡殖民地政府正式申请注册,同年获得社团法人之地位。成立之日恭请中华民国驻新加坡领事李仁先生揭幕,并设盛大宴会款待各界人士,一时冠盖云集,为况殊盛。

张氏总会成立之后,一时士气高昂,秣马厉兵,执监委员会众理事咸认为,从长远发展之计,应为后代子孙打下良好基础,自置会所责无旁贷。当届会长首捐千元,登高一呼, 众亲积极响应,历时一个月既已筹得万元。随即购置大坡“乞纳街”65号,整座三层楼之楼面“翠兰亭”为本会永久会所。

从此本会即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各项活动,会员人数逐年增加,并延续原有的祭奠活动,加以发展为协助会员宗亲处理丧事,正式成立张氏总会互助会,同时向政府申请注册获准,形成两个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互助会执委的选举与总会分开进行,有不同人选担任各自的工作,更全面的照顾本地宗亲的福利。

艰苦卓绝,复兴会务

张进之

张进之,新加坡儒商,生前任茶阳会馆总理,励志社社长,并创办启发学校和回春画社。新加坡沦陷后,参加地下组织抗日活动,积极为抗战组织筹款,被捕后,坚贞不渝,病死狱中,时年50。

张三品

吾族先贤耆老三品宗贤,为本会发起人之一,曾担任第8届主席

1941年,当进之连任第5届会长后,世界局势风起云涌,战火纷起。日本军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挥军南下,新马局势岌岌可危、人心惶惶,本会活动也相形停滞不前。

迄至1942年,日本军正式侵占新加坡, 一切社团禁止活动,本会会务也就暂告停顿。 故于1942年即1943年间,本会第6届及第7届之理事名单只留下一片空白。 其间幸赖三品、建金、天玉、淑源、棋楠诸耆老,艰苦卓绝,忍辱负重全力保存空置的会所,其功至伟,应予褒扬。

1944年底,日本军在世界的军事行动面对盟军的强烈反击,节节败退,已呈败势。 新加坡的日本驻军相形减少,对华人社团的管制也就兼顾不暇!诸耆老深感复兴会务适得其时,理应待时而动! 逐由三品召集建金、天玉、天扶、逸凡、淑源、其楠、燕水等耆老紧急密商,密谋复兴会务,共推三品为新任会长,是为第8届执监委员会。

三品接任会长期间,由于日本军尚未正式投降,也就不敢大张旗鼓开展会务活动。至到1945年, 盟军胜利捷报传来,众人再度济集一堂, 策划复兴会务大计,决定在报章上刊登本会重新登记会员启事。虽然吸引一部分会员重新登记,但仍未臻理想!

推陈出新,稳步发展

张淑源

淑源宗贤连任7届会长,领导有方。

张汉三

汉三宗贤带领张氏宗会走向社会,为我会塑造良好基础。

张两端

两端宗贤

由于重新登记会员成果不佳,诸老感于会员人数相对战前反而减少,决定改变作法,把全岛划分为12个分区,各区设有登记处,由区主任一名进驻,除登记失散之会员外,更积极开展招收新会员之活动, 历时3个月会员已达7百多人。时值1945年尾,适逢三品是届理事(第9届)任期已满,逐于年尾召开 “会员大会”,参于之会员人数为历届之冠,并且第一次选出产业信托人, 同时议决,会长及诸理事之任期改为两年一任。 淑源众望所归,获选为第10届会长。这对于总会来说,可说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会务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不能不归功于淑源宗长领导有方, 其从第10届连任到第16届(1946-1959年)共任7届会长。

1960年,汉三获选为本会第17届会长。其延续上任的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会务活动,使本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更为巩固。 同时亦凝集众会员宗亲的力量,开始一些福利活动,带领总会走向社会,为本会的社会形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也提高张氏总会的社会知名度。

汉三宗长从第17届连任到第19届(1960-1965年),共连任三届会长。

德隆望重,显赫一时新加坡张氏总会

如果说张氏总会于进之、三品会长任期间是处于草创期,淑源、汉三会长任期间则是成长期。那么,在接下来的两位会长手中,张氏总会的发展绝对可说是已达顶峰之辉煌期。

1966年,一位德高望重的客帮领袖脱颖而出获选为总会第20届会长。此人在商界极具众望, 他同时也担任当时数大会馆的会长,一生从事公益事业,造福社会. 他的就任,从此把张氏总会的社会的地位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位杰出的领袖就是本会发起人之一 ---云卿宗长的大公子张梦生。

张梦生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率领全体执监委员会成员, 大力开展会务活动。在其就任不到一年,他深感国家刚独立不久,会馆在建国的过程中,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而教育则是百年树人的大业。在他积极的推动下,总会于1967年正式设立会员子女中小学勤学奖励金。在此活动下历届受惠的会员子女不计其数!

而更值得大书的是,正是在张梦生的英明领导下,也就是他第二次连任会长的那一年,做出筹建张氏总会大厦的决定(时称张氏大会堂).

1968年在春祭宴会上,执监委员会既提出有关筹建大会堂之动议,并于同年之会员大会获得通过。同年10月6日执监委员会会议一致通过成立筹建大会堂委员会,选出梦生、泗川、建金三人为召集人。克彩、绍英、明添、庆类、水荃、昌泉、允中、永祥、裕来、进发、渑水、国良、衍德、良材、金城、逸民、泰煌、少白、维瀛、春暖、慎初、洋磷、醒磷、孙滚、平远、秀财、国平及祖泽,共31人为筹建委员会成员,共同负责策划进行筹建大会堂之工作.

至于建筑大会堂之经费来源,则不能不归功于克彩、建金、绍英及孙滚等宗亲耆老之大力宣传与四处奔波。当时绍英宗长以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载着克彩、建金、孙滚等跑遍全岛,大声疾呼,其功至伟,其行可敬。正是这种积极的献身精神,才能完成建造大会堂的大业, 为张氏总会的历史写下沁人肺腑的一页。这是张氏总会最宝贵的精神特质与资产,后人理应仿效!

1969年3月14日,经由克彩的提议,愿意以原价让出其所购买的芽笼29巷23号,面积共9千3百平方尺之地段建筑大会堂。 梦生主持是次的执监委员联席会议, 通过克彩之提议,随即召集筹建委员会会议,议决聘请郑及杨绘测公司负责策划大会堂的五层楼宫殿式图样,并向有关部门提呈申请书。

1969年6月15日,筹建委员会会议又选出建筑小组,克彩为小组主任,国良为副主任,裕来、金城、孙滚、建金、福金等为委员, 以跟进一切建筑事项。

1973年,建筑大会堂之工程图测获得正式批准,建筑小组随即在报章上刊登招标启事,投标共有6间公司, 经过常务委员会的密切商讨,最后决定由 “大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承建大会堂之工程,打桩工程则由克彩的 “庆记打桩私人有限公司” 承包。并聘请著名堪屿师何德明择日动土开工, 选定1974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吉日良辰,由当时的副会长兼互助会主席克彩主持奠基典礼。

建筑大会堂之工作虽在顺利进行,惟历经数年所筹之经费,仍不足以完成整项工程。克彩为此决定个人捐出5仟元,随即获得泗川、惠民与水荃的热烈响应。泗川分别捐出8万,后再追加两万共10万元,其后在建筑完工的尾声,又再面临经费告缺,乃由克彩动议向泗川宗长再借1万元, 他日由总会归还,惟后来泗川宗长则决定此1万元也算其个人之捐献,不需归还,其意可佳。总会为感念其贡献,把二楼礼堂定名为 《汉三礼堂》 (泗川之父)以资纪念。而大厦四楼及五楼又分别命名为 《惠民厅》 与 《水荃厅》 ,乃为纪念他们的慷慨捐献和贡献。希望我们后代子孙都代代感念这些宗亲耆老为我们所打下的深厚基础。

旋至1975年9月中,整座建筑大会堂工程完竣,执监委员会议决于同年10月5日,由大坡乞纳街 “翠兰亭” 搬到新大厦办工,原有之旧会所则出售他人,所得款项则拨归总会活动基金。

1976年,由于新大厦空间充足,在梦生的推动下,总会又增设康乐股,从此积极为总会会员提供各种康乐活动。在梦生的英明领导及执监诸委员的推动下,张氏总会的会务发展由此达到顶峰。

梦生宗长从第20届连任到第25届(1966-1977),历任6届会长。

张梦生把张氏总会的发展推向历史的高峰,然后接下来的一位潮帮的领袖则再接再厉,为张氏总会的发展再造一个高峰辉煌期。他就是第17届会长汉三宗长的儿子张泗川。

1978年,张泗川获选为总会第26届会长。此人在商界之名望,与张梦生是相映成辉, 不遑多让,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行事处世,颇为低调。

泗川在接任会长后,深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宗乡会馆的组织与策略也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他极力扩大总会的活动范围。在就职典礼上他还语意深长地说:本会今后的任务,不应只限于联络宗亲的感情或促进宗亲的互助, 也应开展健康之文娱活动。此外会馆应维护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教育我们的子孙保留及认识华族的文化传统。

1979年12月16日,晚上8点正,座落于芽笼29巷23号的张氏总会新大厦,正式由当届会长泗川宗长主持揭幕仪式,同时也举行庆祝总会成立42周年暨互助会成立40周年纪念,场面热烈。

1982年,在泗川的积极推动与赞助下,总会正式颁发老人渡岁金予贫困老人。 此外,泗川也延续其父的精神,率领总会积极回馈社会,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在总会54周年庆典上,他个人拨出两笔款项,以总会的名义捐赠芽笼东老人之家及芽笼士乃教育基金,此一高风亮节,诚让人心生仰慕。

泗川宗长从第26届连任到第33届(1978-1993),共任8届会长。

告别权威,举步艰难

一个世纪以来,宗乡会馆这个海外华人特有的组织,它的生存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承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它却有着太多的适应问题而欲振乏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进入90年代,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已令我们不得不告别一个权威的时代,随着张泗川的退位, 再没有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置于一个不受挑战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 一厢情愿的大量引进专业人士或知识分子,而不注重其献身精神。往往是在提高我们的组织水平的同时,也同样加强了权力斗争的能力。 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引进,意味着一种思想(理念)上的断层,如何处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又使我们组织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这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年代,也是一个步履维艰的年代,在整个90年代,短短的6年间,总会共换了3位会长,每位只任1届。

张木杉

1994年,张木杉获选为第34届会长。

这位左派工运分子出身的会长擅长组织与动员,

他担任历届总务多年,经验丰富,贡献颇大。

张树宽

1996年,张树宽获选为总会第35届会长。

其人温文敦厚,是名好好先生,在他任内,

极力加强总会与各属下宗团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表现良好。

张长中

1998年,张长中获选为总会第36届会长。

这位三枪集团的总裁,温文尔雅,是一名典型的儒商,

他就任后,殚精竭虑力求整顿与改革会务,并极力引进一批青年才俊,

为总会步入21世纪的发展,积蓄一批雄厚的人力资源。

重新定位,走向世界

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改变,也使到总会的会务活动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回顾历史,早年的宗乡组织除了维系宗亲的情谊之外,它还得为从唐山过来的宗亲办理住宿,寻找工作,甚或主持婚礼。当时的会馆也积极的参予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参予争取国家独立(本会第20届会长梦生宗长就曾积极的支持早年行动党的建国运动),为建立南洋大学而筹款。不但充满活力,也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自我定位。它即是社会功能取向的(如为南洋大学筹款),也是经济功能取向的(如为宗亲谋求工作),体现出一种多重性的功能,成员参予率高,组织结构完善,更充满活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意识的淡薄,这些原有的功能已逐渐式微。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如何重新定位,如何开发新的组织功能,已是当务之急。

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个团体的结构,其所处的环境与贮存的资源,都充份限制其迈向发展的大道。

一个团体或组织,若只具有经济功能,只能为其成员提供经济诱因(如商业团体为其成员提供商业资讯或情报的交流,加强商业机会)而不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那久而久之它将无法融入当地的社会,甚至脱离社会的主流。事实上,社会结构的发展或变化,在在都影响到企业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企业或团体,是可以独善其身,把自己排拒在社会结构之外的。

而如果一个组织只具有社会功能,并积极参予各种社会工作,发扬传统文化、艺术,颁发奖助学金,举办宗乡聚宴联系感情,它也将陷入一种缺乏为其成员提供一种“非公共财货”的经济诱因,无法吸引人们参加的困境。

综言之,团体应该如何“自我定位”简单的说也就是我们的团体应该扮演一个怎么样的社会角色,这牵涉到组织结构与目标的适应。然而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组织,往往具有一种代代相承的沿习与遗业,其组织结构大都偏向于僵化并带有惰性,要加以改变又谈何容易!

我们必须同意,我们的团体不能再只局限于联系宗亲的感情,而必然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使命或社会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使它更有活力及更具有生命力。如果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较佳的情况,我们就必须有勇气来做一种新的开始,而我们所已获致的经验,应该使我们比较善于承担这一任务。宏伟的目标,应该由那些具有宏伟的心灵的人们去完成它,而那些被套进一个僵硬模式里去的人是没有这份勇气与智慧的!让我们携手同进,回到社会上去,走向世界!

愿与您分享此一信念。

发起与赞助人

本会发起人

新加坡张氏总会

发起宗贤

本会创始赞助人

新加坡张氏总会

创始赞助宗贤

新加坡张氏总会新加坡张氏总会新加坡张氏总会新加坡张氏总会
上一篇新闻

欧萱大马拍剧 遇灵异事件

下一篇新闻

打击非法放贷!警方正调查222名嫌犯 年龄最小者仅15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