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DNA 从荒芜到花园——新加坡的绿色逆袭之路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一直是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的课题。近来,政府频频种树,增加岛国的花草树木量。11月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后港组屋屋顶种下罗汉松,以庆祝一年一度的植树日。
(图源:新加坡眼)
从荒芜到花园
曾经的新加坡是一片荒芜之地,居住环境非常恶劣。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构想,这50多年来,新加坡人民坚定不移地执行绿化运动,才有了如今“花园城市”的美誉。
(图源:KKday)
在建国之初,李光耀就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东南亚的绿洲。在他看来,只要有了清洁、绿色的自然环境,就能吸引国外的商人到新加坡来投资,就能吸引游客来新加坡旅游。
(图源:联合早报)
1963年6月,李光耀在新加坡荷兰村种下了一棵黄牛木,从此便开启了长达50年的全国植树运动,这位新加坡的“首席园丁”一有机会就会在狮城各处种一棵树苗,风雨无阻。
城市与自然
尽管城市的版图迅速扩大、人口急速增加,新加坡始终将绿化摆在首位。在土地资源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政府依然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而且还要求住宅前都要有绿地,时刻创造绿化的空间。
(图源:南洋视界)
城市中的建筑大多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绿植可以自由爬上墙壁,生长在人行天桥、马路和高架桥上。李光耀曾说:“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树和马路边的植物都移走,剩下的将是一个沉闷和难看的新加坡。”
(图源:新加坡的地图)
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9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联道系统(PCN);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连接城市中的众多绿道和水道,以实现公园、绿色空间、开阔空间和闲置空间网络化、一体化,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
(图源:meritushotels.com)
新加坡还邀请了许多日本景观建筑师,来设计建造专业的绿化公共场所。其中,有位建筑师设计了几处著名的景观,包括重建的新加坡植物园、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和巴西立公园。
绿色河流不断延续
想要真正建造一座花园中的城市,仅仅有随处可见的热带森林景观是不够的,还要让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和社区产生归属感和获得感。
(图源:联合早报)
因此,自1971年开始,新加坡每年都会举办植树节和清洁绿化活动月;从2005年开始的“花开社区”项目让企业和民众参与建设社区、学校等公共区域的花园,效果显著。不同职业的人士组成团体,在国家公园局的指导下,共同维护和美化社区花园。
(图源:wildlife)
近年来,新加坡在环境教育上也不断开拓新的举措,其中令人瞩目的一项便是于2013年发起的“生态学校项目”。“生态学校项目”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在全球推动的五个环境教育项目之一,旨在帮助学校改善校园环境,节约资源并减少碳足迹。
新加坡的“花园中的城市”不仅仅是要延续“花园城市”建设,通过植物装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生态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图源:ResearchGate)
2013年,新加坡政府耗费巨资,建造了亚洲第一座生态联道[email protected],使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和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重新连接,让两地的野生动物能够通过天桥拓展栖息地、增加基因交流。
在2014年,91岁高龄的李光耀仍坚持出席新加坡的科技植树节,这位一生致力于绿化新加坡的“首席园丁”表示,推动了50年的绿化运动,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新加坡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