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新加坡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现象受关注,如何预防?

新加坡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现象受关注,如何预防?

社交是成长的“刚需”

对于疏解心理压力来说,学会体察和调节情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交支援也非常重要,有时候一句良言就可以救人一命。

人们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论“社交”的时候,总是喜欢说,社交能力是未来需要的一种竞争力,却较少从精神健康的角度来认识社交的重要性。曾有机构发布数据称,过去疫情期间,人们由于大幅减少社交,焦虑和抑郁人群增加。单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讲,也是这样,有朋友可以倾诉我们的烦恼的时候,会体会到“喜悦一经分享就倍增,烦恼一经分享就减半”,这是人们心理上最直接的感受。对孩子们来说,社交不仅对于维持精神健康非常重要,而且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养料。在一个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从同辈那里得到回应和确认,也常常需要通过和同辈的互动,建立对自我的认知。同辈的支持,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在与同辈的来往中,他们学会信任与被信任,在玩耍中,他们交换对彼此的信任。小朋友自己,对社交的重视的程度,有时会超出大人的想象。有的孩子会单纯因为在同辈面前小小的出糗,就情绪低落很久。有时,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各方面都比较弱势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和同辈做游戏的机会,不惜在集体游戏中做一个“牺牲者”,担任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担任的游戏角色。还有一些孩子,看似调皮,但出格的举动常常都是为了赢得同辈的关注。有的学校在处理欺凌事件时,会为受欺凌者建立一个支援网络,包括了同辈中的朋友。这种做法比较专业,正是因为背后的逻辑在于对同辈社交的重视,符合心理科学。我的童书《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和《家乐移民了》实际上关注的也是同辈社交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一书去年获得了新加坡大众书局读者票选好书奖,这反映了新加坡家长们对孩子的情绪和社交话题,也表现出了关注。

新加坡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现象受关注,如何预防?

有孩子常常问,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上学?现代科技和网络如此发达,还有人工智能的加持,一个人想要学习什么知识,完全不必依赖学校也可以做到。但是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学校?我想答案就是在于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有的国家有合法“在家上学”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父母也会为他们安排充足的社交时间和场合。毕竟,单纯学习知识并不能令人真正长大。我曾在《孩子勤奋的底线在哪里?》一文中说过,勤奋学习是应该的,但是也要有底线,自由而充分的社交就是其中的一条底线。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关怀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地应付生活中的挑战。”

这是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说明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我常常都会在进入一些学校演讲前温习一下。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说教,但优先关注孩童心理健康的理念应该埋在和儿童有关的人心中。

说起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有的是一时冲动,有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长期积累。虽然自杀的原因往往很复杂,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寻。我想如果我们成人能够多做一些,主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连接和沟通,儿童自杀的现象应该也会相应减少吧!以下是往期关于学生自杀的有关评论(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以下是往期关于亲子关系的部分评论(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徐海娜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系列绘本,可以在新加坡玲子网络书房、新加坡大众书局以及其他书店购买。

新加坡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现象受关注,如何预防?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另一片星空,原文首发FT中文网,作者:徐海娜)

上一篇新闻

2023中国旅游展在新加坡成功举办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小一报名2A阶段开始!10所小学首日申请超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