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年历史的新加坡百货Robinsons倒了,时代翻篇了
新加坡著名百货公司罗敏申(Robinsons)10月30日宣告清盘,这意味着这家拥有162年历史的大型一站式购物商场终未能挨过商业寒冬,即将走入历史。
罗敏申百货位于乌节路的麒麟百货门店即将关闭(资料图片)
这是罗敏申百货继今年8月底关闭新加坡裕廊东JEM商场分店之后,再度宣布关闭全岛仅存的两家门店——位于乌节路麒麟大厦(the Heeren)和新加坡莱佛士坊 (the Raffles City Shopping Center)。
同时,其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两家店面也将关闭,进入清盘程序。
罗敏申百货发表声明称,公司“由于百货商场需求疲软,无力维系经营”而做出清盘决定的。
据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罗敏申百货已经连续六年销售呈现萎缩。2018年,亏损5440万美元,而在2014年,其营收高达2.57亿美元。
罗敏申发布清盘关店消息后,周末起对服装、鞋帽、香水、厨房用具等进行减价促销。不少消费者专程来排队抢购商品,兑换优惠券。
入驻罗敏申的品牌商家也紧急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撤货。罗敏申百货乌节路和莱佛士坊两家门店一度出现抢购人潮。
入夜排队到即将关门的罗敏申百货排队抢购的新加坡市民(资料图片)
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Josephine Teo)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对我个人来说,感觉像失去了什么,罗敏申百货已经成为我们成长时代的一部分,它在新加坡零售发展进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很多新加坡人对杨莉明部长的感受有共鸣。关于罗敏申的记忆,是众多新加坡人成长过程中兴奋的购物体验,更是关于时代的标签。
不过杨莉明也指出,现在的新加坡年轻一辈可能与老一辈人的感受不同,年轻消费群体可能更熟悉像Lazada和Shopee这样的电商平台。
“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我们的产业必须要转型。”她指出,消费环境在变化,企业不能停留在原地,疫情更是加速了企业的转型。
新加坡线下百货难敌
“疫情x电商”双重冲击?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大小电商平台崛起,网购日益普及。面对来自线上零售的冲击,像罗敏申这样的大型百货本就面临着传统经营困境以及船大难调头的转型难题。而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敏申的倒下看似合乎当今商业世界的丛林法则,却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疫情的确造成不少企业破产到底,但对于熟悉罗敏申百货的新加坡人来说,很多新加坡人还是愿意相信,这家百年企业有望挺过疫情,保持屹立不倒。
而罗敏申百货最终未能坚持到春暖花开之时。这家对于众多新加坡人来说有些情怀记忆的百年老店宣告清盘,也引发新加坡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众多消费者感到唏嘘的同时,业界也开始对罗敏申百货这种持续多年的一站式购物商场经营模式表示担忧。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主任洪瑞云(Ang Swee Hoon)副教授指出,罗敏申百货这种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一站式购物模式其实仍然可行,只是消费者数量会逐步下降,因为很多人可以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购买到想要的商品。
教授简介
ANG Swee Hoon|洪瑞云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系副主任、副教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市场营销学博士
教研领域:创意、学、品牌个性、跨文化消费者行为等
“不过,尽管越来越多人选择网购,但线下购物也还值得关注。”洪瑞云认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开始向线下发展。比如,亚马逊收购Whole Foods以后,建立了实体店Amazon Go;阿里巴巴也有盒马鲜生实体店。
另一方面,因为线上线下购物体验不同。消费者还是会有线下实体店的购物需求,逛街能让部分消费者实现走出家门与朋友聚会的附加价值。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主任卢耀群(Lawrence Loh)认为,以罗敏申百货为鉴,线下购物商场店铺如果不做出根本性的转变,那么还会有更多实体店面临倒闭。
他说,“对于所有零售企业来说,无论大小,如果现在不抓紧发展线上零售业务,恐怕就没有未来了。 ”
教授简介
Lawrence LOH | 卢耀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
(CGIO)主任
研究领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战略管理等
洪瑞云也认为,其他百货公司如果想避免重蹈罗敏申覆辙,就要更具市场敏感度。“要牢牢把握住顾客的喜好,多了解他们想要什么,线下店要多上架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洪瑞云指出,消费者的口味和流行趋势变化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加快。所以,品牌的灵敏度和适应力尤其重要。
此外,谈到罗敏申百货的倒闭会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洪瑞云认为,市场必然要进行整合,优胜劣汰之下,购物商场会更少。
“其他的百货商场要生存,就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尤其在新加坡,每家商场看起来都差不多,此时差异化就显得很重要。”洪瑞云指出,“消费者网购的选择面更大,所以线下实体店的差异化竞争就不能只限于一家百货公司或者在新加坡岛内,而是要面对整体国际化的竞争。”
百年见证
Robinsons走入历史
罗敏申百货成立于1858年2月1日,是新加坡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公司。这家百年企业由来自澳大利亚的英国移民Philip Robinson和监狱看守James Gaborian Spicer在新加坡创立。
文献记载,创始人起初是以Spicer & Robinson的名义做商品买卖业务,后来在位于来福士坊的地段做“家庭式仓库”,售卖茶叶、米、糖、饼干、肉类等食品。
一年以后,创始人之一的Spicer离开,Robinson引入新的合伙人George Rappa,公司更名Robinson and Company,继续开展业务经营。
很快生意就兴旺起来,当时的顾客就已经包括马来群岛的统治者和暹罗国王蒙库特。门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几度搬迁。
位于莱福士坊的罗敏申百货老照片(图片出自Kouo Shang-Wei及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
创始人Robinson去世以后,生意由他的儿子Stamford Raffles Robinson接手,公司进一步蓬勃发展。1920年,注册成为有限公司。然而经济大萧条时期,公司陷入多年亏损,直至1936年才实现盈利。
1940年代,日军占领期间,罗敏申百货一度关闭。二战结束后,又重新恢复经营。
1955年,罗敏申百货不仅成为远东第一家完全安装空调的百货商场,还收购了另一家百货公司John Little 76%的股份。1958年,罗敏申获得了英国玛莎百货在新加坡的经营权。
风雨百年,罗敏申百货经历过两次日军的炮火和洗劫,也见证了新马地区的繁荣与变迁。
1972年,这家百货公司位于莱福士坊的地标性建筑还遭遇过一场火灾,损失超过2100万新元。
1972年,位于莱福士坊的罗敏申百货遭遇大火,造成9死70余伤,财务损失达2100万新元(图片来自星洲日报)
罗敏申鼎盛时期在新加坡拥有四间百货商场,其业务也扩展至马来西亚,在吉隆坡拥有两间大型百货门店。
其位于新加坡莱佛士坊的门店2001年开业,乌节路门店占地六层,于2013年开业。
2006年,华侨银行曾把罗敏申集团29.9%的股份出售给印尼力宝集团。2008年4月,阿联Al Futtaim集团以每股7.2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罗敏申百货88%的股份。
在新东家的带领下,罗敏申百货曾一度试图进军高档品牌市场。2011年9月,在滨海湾金沙开设20000多平方英尺概念店。但并未成功,两年后其位于金沙的概念店关闭。
2016年,罗敏申百货推出自己的第一个电商网站,同年底关闭位于Plaza Singapura的旗下最后一家John Little百货。
如今,这家新加坡百年商场难敌时代大势,在电商与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即将带着几代新加坡人的购物记忆走入历史。
NUSBIZ综合整理
文:王彤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自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管理局网站、星洲日报以及Robinsons网页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构观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