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Hi,大家好,我是编辑部生活在清迈的小齐。

我住的小区里新搬来有一户邻居,她的三个孩子就读于我们多次提起的“竹子学校”潘亚顿。有一天,带孩子们一起外出,聊起了她的经历,惊呆了我!

从成都最牛的公立学校一路血拼到新加坡,鸡娃程度更上一层楼,突然一个急刹车,全家转移到清迈,是什么让她做出这么大的转变?这个过程都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她和三个孩子的故事。

*为了保护采访者,本文姓名和照片做了隐私处理。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01追逐名校梦我把孩子送进了成都最卷的学校

我是成都人,从小就在这个城市,后来有了三个孩子,他们也都在这里出生。

我的心底一直有个名校梦,小时候向往成都最好的小学,长大后也梦想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但一次次的和自己的梦想擦肩而过,这种遗憾一直留存到我有了孩子。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最大的姐姐Crystal6岁时,我们家拼尽全力把她送进了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学校,“成都五朵金花”之一的**公立小学。这所小学是成都最好的小学之一,在我小时候,要是哪个家长说自家孩子读这所学校,脸上总会洋溢着骄傲的表情。

一年级报名考试的有3000多人,一个年级15个班,一个班四十人,总共招600多个孩子,这600多学位里面有一部分留给职工的孩子和关系户的孩子,剩下的名额就是给硬考进去的。万幸的是,女儿被录取了。

我小时候没能考进这所小学,一直觉得很遗憾,所以对这所学校总有一种执念,我想让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这个愿望,现在读最好的小学,未来读最好的大学!

现在回想女儿的成长过程,似乎一直在被我潜移默化地影响,不论是她进入最好的公立小学,还是在她内心埋下的藤校梦,我曾一度对此感到兴奋。

但这些“目标”实现后,我却没有激动太久,因为现实太过残酷。那个我曾经认为“最好”的学校,用现在的话说其实是“最卷”的学校,伴随而来的是整个家庭一起掉入漩涡,之后的几年,我第一次体会到掉进漩涡而无法自拔的无力感

女儿刚进校,老师就通知我说:“你的女儿是班上两个还不认识拼音的孩子之一,作为家长,你要重视这个情况……”

老师说的另外一个孩子是我女儿的幼儿园同学,而其他的孩子全都在学前班学完了拼音,一些孩子的识字量也是相当惊人的,他们甚至在入小学前就完成了一年级的课程。我们还没到赛场时,别人就已经抢跑了,我们这时能做的就是追赶,尽量别被拉开太大差距。

学校作业很多,班主任会定时会把一周的作业全部发到群里,家长就要每天陪孩子做作业,家长必须参与,因为很多作业是要求家长跟孩子一起做的,家长还要给孩子批改,老师不改作业。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上晚自习,我们没有住校,走读生早上7:30就要到学校开始,一直到晚上8:30,这期间全部在学校学习。我坚持把女儿每天接回家,晚上从学校开车回家只用十几分钟,仿佛一天醒着的时候只有这个十几分钟是可以不考虑学习的事,回到家短暂的吃完加餐,继续写作业。

到了周末,一天补数学奥数,一天补语文,剩下的时间还要做各种作业。每个孩子都在外面补课,于是我们也必须补课,要不就考不过别人,而且还要比别人学得多学得难,才能有好的名次。女儿班上有一个同学课外辅导报了8个班,完全没有空余时间,相比起来,我们至少每周日还会尽量留出半天时间给孩子活动。

说说数学,学校的教学中实际上提高了难度,把很多奥数题放到日常教学中,每个孩子都在比谁学的多,学的难,完全脱离国家正规教材教学进度。经过几年的的训练,到了六年级就会被分班,数学特别好的放到一个班,可以直升中学,到时候将会参加大量竞赛。

按照女儿当时的成绩,六年级进入数学实验班不是没可能,这也是辛苦学习的一种目标和动力,虽然学得很苦,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姐姐小学到初中阶段在国内打好基础,然后再转到国外去读IB课程,顺便参加各种考试和补习。但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提前了这个计划。

首先是全球疫情的爆发,当时国内防控做得好,国内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国外留学的孩子影响很大,很多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没法出去,已经在国外读书的孩子想要回却回不来,我担心未来变化会更大,所以尽早送女儿出去,就成了我当下最紧急的事。

与此同时,女儿刚升入五年级,她的个人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女儿是个要强的孩子,很少说苦,但我发现孩子眼睛无神、精神涣散,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本该有的天真和活力。学习完全是被动的,除了考试、作业、补课,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人已经处在“麻木”的状态,而孩子的这种状态在学校是较为普遍的,也许学校认为大多数孩子的状态就是正常状态,但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孩子会随时崩溃。

在内外焦虑下,我们的出国计划提前了,女儿开始申请新加坡的学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备考,我让女儿转出了这所公立小学,进入了当地一所国际学校,这里可以给女儿提供足够的课余时间去准备新加坡的考试。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02读了一年国际学校三个月备考,申请到了新加坡最好的政府国际学校

我们把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选在新加坡,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有很高的IB考试成绩,女儿之前在公立学校成绩优异,一旦去了新加坡,可以适应那边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是新加坡离中国近,华人很多,文化差异不会太大。这些都更有助于她实现自己的藤校梦。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申请期有五个月,作为过渡,姐姐先转到了成都的**国际学校,在这里目的很明确,就是为新加坡的入学考试做准备。

就在那一年,出台了一些新政策,遍地开花的国际学校不能叫国际学校了,保留下来名字的国际学校一律改成外籍子女学校,只能收外籍学生。

国内的孩子可以读的国际学校一律变成双语学校,名字里不能出现国际两个字,所学教材不能有国外教材、不能有英文教材。

女儿进入**国际学校后,我发现她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也会和同学们聊聊娱乐八卦、或是哪个同学情感上又遇到了问题。学校不允许带手机,但是可以带电脑用WIFI上网,因此孩子们总能去网上看到很多刚发生的新鲜事,女儿也会跟我聊起这些。

学校的管理非常松弛,老师对孩子做到了最大程度包容,鼓励孩子有更多的个性发展,因此能看到很多不同样子的孩子,有的孩子天性活泼,甚至会调皮捣蛋,老师也很包容他们,有的孩子兴趣爱好丰富,每天都有参加不完的社团活动。

作为过渡期学校,我本不该太在意其好与坏,但它与之前就读的公立学校形成了极端对比。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学校如此,教育更如此。这时,我才第一次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

申请新加坡的好学校也比想象中的难多了。我们申请的是新加坡政府办的三所国际学校之一,在新加坡所有国际学校里面,这三所学校IB分数最高,学生IB成绩几乎都是在四十以上,每年新加坡全国IB平均分都靠这三所学校给拉上去。

选择政府办的国际学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学校有比较多的时间学中文课,孩子们都还小,我不想让他们放弃中文,如果现在就脱离了中文学习,以后想要再补上就难上加难了。

姐姐在成都**国际学校期间,从确定申请目标,到正式考试,一共只有三个月时间,于是我们开始跟时间赛跑,备考冲刺。

那时姐姐是五年级,同年龄的新加坡数学内容大约是国内六年级到初一水平,其实对于中国孩子这不算什么,因为大家都在补课。但英文的听说读写要求比较高,也是国内孩子差距最大的地方。

本想着让她一直呆在学校里学习,经过一周,发现效率极低,学校完全没有学习氛围,一周的计划都没完成,于是我就每天开车早晚接送,一天在路上要花四个小时,每天陪她刷新加坡数学、英文,从晚上6点刷到11、12点,周末还要上中介提供的两次额外补课,主要是去适应新加坡的考试题型。

三个月的准备期很快就结束了,7月份的考试进行得很顺利,经过我们一起的努力,女儿被新加坡一所政府国际学校录取。


03新加坡最好的成绩背后依旧是残酷的淘汰机制

孩子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比大人快多了,经过短暂的入学适应期,女儿就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有空余时间和小闺蜜去吃饭、看电影。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在学习上,因为在国内时学习的难度高,其实她已经超过了新加坡同年龄的学习要求,适应学习的过程并没有太大难度,甚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种相对松弛的生活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同时,两个弟弟也进入另外一所国际学校,这里没有入学门槛,只要你缴了高昂的学费就能入学。

孩子没有家长那么挑剔,他们喜欢现代化的城市、宽松的教育、多元的文化,三个孩子到了新加坡都很兴奋,我们有空就去公园、艺术馆、商场。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然而,慢慢地,我却发现,费了很大的力气带孩子们来到新加坡,女儿还考进了新加坡最好的政府国际学校,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来到新加坡不到一年,我发现当地的国际学校环境并不太好。

有的国际学校中国人做了股东,就会以中国市场为主招很多中国孩子进来。欧美国家的家长来,基本上都是工作顺便带孩子读书,公司或政府直接负担学费,而我们中国家长,通常是辞职、全职陪读,少有在当地工作的,同时还要负担比欧美学生更高的学费。

其次,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严重,中国孩子处于弱势,当时某名校就出了一个霸凌事件,三个白人孩子把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堵在厕所里打了,还让小男孩把裤子脱掉,这事情被爆料出来后,短暂轰动了一段时间,校方说要严肃处理,随后就不了了之,后来才知道三个白人孩子里有学校股东的孩子,还有一家是律师。

姐姐读的政府学校特别注重教学,但是对孩子的身心关爱其实做得很差,尤其对中国孩子,待遇也不平等。

一日三餐只有中午餐吃得好,因为很多本地学生和老师会在学校吃饭,选择性很多,味道也好。而早饭和晚饭通常只有住校的中国学生,伙食水平就严重下滑!家长们反映过:食物没有煮熟、有虫子、头发丝等异物……晚餐经常只提供方便面,很多包放到锅里煮,一些孩子吃不饱,就去外面吃或者再点个外卖。

有中国家长就给学校发邮件就投诉这个事情,得到的回复却是:别的孩子都能吃,为什么你家孩子不能吃?

这种事如果在国内发生,我们肯定会去找媒体曝光,或者到教育局投诉,但是在国外真没那么容易。

第三,女儿进入最好的政府国际学校,我才看见这里最好的成绩背后是残酷的淘汰机制,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我一直以为孩子只要考到了这个学校,就可以一直到高中参加大考。但是后来一次家长会,我才知道从初中开始就要面临两次淘汰,而女儿要想留到最后参加IB大考,还得跟从前一样拼成绩才行。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另外,两个弟弟慢慢长大,他们的需求我无法忽视,一路走来,两个弟弟始终跟随着姐姐的脚步,但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天性快乐、爱自由,比起考试取得好成绩,他们更热衷于做些好玩儿的东西,拍个无厘头短视频可以让他们兴奋一周。

弟弟Grandy比姐姐小两岁,曾跟着姐姐进了成都的同一所小学,却成为学校里的另类。他每天在学校里都是放松的状态,不管别人怎么拼命学习,他只按自己的节奏来。

中午学校要求睡午觉,他不想睡,就在宿舍里面玩,别人睡着了,他拿个水彩笔在别人脸上画画、在墙上画画。为此我被请到学校去参观他的“作品”,把墙刷回原样。

从学校的角度看来,Grandy就是个不守规矩的淘气孩子,但我又从Grandy身上看到了本来属于孩子们的生命力。

最小的弟弟Dustin因为出生日期卡在9月入学后,所以他比其他孩子多读了一年幼儿园。也正是这一年,他转到了一所自然教育幼儿园,给他带来了最多的快乐,可以光脚到处跑、玩水、玩一切被家长嫌弃的东西,每天回家都是脏兮兮的,直到现在,Dustin对幼儿园的记忆只有这一段。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姐姐读的政府国际学校,究竟是因为学校教学水平很高,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还是那些经过淘汰筛选后留下的学生的考试能力让这个学校变得很有名?

两个弟弟就读的国际学校,他们面对着复杂的多元文化,而学校时不常爆出不和谐声音,总让我担心,哪天我的孩子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新加坡的教育环境真的适合三个孩子吗?还是只满足了姐姐,而忽略了弟弟的需求,对这次的选择,我的内心也开始摇摆了,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坚定。


04国际学校里宣扬的平等尊重我在清迈找到了

我早些年在成都时就已经皈依佛教,内心一直渴望平静,但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却始终做不到。也许是自己心中一直有的名校梦还在吧。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其实是自己的想法在影响孩子。

经历了**公立牛校的儿时梦、成都**国际学校的表面光鲜、新加坡最牛的政府国际学校的不公平和残酷的淘汰制后,我想要真正的改变,我开始叩问自己,去思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这真的是好的教育模式吗?我的孩子为了读书,委曲求全,压力山大,为了一个分数,真的一直过这样的生活吗?

在新加坡不到一年,我起了放弃的念头,我把离开新加坡这个想法告诉孩子们,两个弟弟因为年纪小一些,他们的内心也更松弛,对于在哪里读书、读什么学校,其实内心最渴望的快乐;而姐姐对此表示出激烈的反对,她希望在新加坡继续读下去,完成她的藤校梦。

也许是弟弟们看到了姐姐长时间高压学习下的状态,他们在意识中自然形成了另外一个对立面。

去年假期带孩子们来清迈玩,我看到孩子们每天玩得都很开心,可以四处奔跑、去山里玩水。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又去了潘亚顿学校参观,深深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友善,两个弟弟都很喜欢这里,很快我就决定了让他们俩在这里读书。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姐姐更喜欢新加坡大城市的样子,她选择自己留在新加坡尝试自己生活,每到周末没有学习的时候,就跟朋友约着出去看电影、看话剧、吃饭逛街。

于是我们开始了分开两地的生活。

姐姐一个人在新加坡待了三个月,然后放假,她就来清迈跟我们在一起,后来春节也过来一起过年,经过这几次的短暂居住,似乎她也被这种放松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再后来,今年3月份假期再来清迈时,她就没有再回新加坡了。

孩子们来到清迈,开始关注于各种自然活动,平时除了去野外徒步、去寺庙静修,也会主动要求去学习各种兴趣课,比如骑马、美术……这在之前七八年里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姐姐去潘亚顿上学前是忐忑的,喜欢繁华大城市生活的她,现在却要穿着拖鞋去上学。第一天放学回来跟我说,上午比较紧张,因为谁都不认识,但是到了下午就好了,还交到了一个很好的朋友,学校里每个人都对她很热情,跟她主动打招呼,然后问她是不是新来的学生,她就觉得这一点跟以前很不一样,从成都到新加坡都没有这种感觉。

过去我给了孩子太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在姐姐身上,似乎她的学习是依靠外部的培训来推动的,我不能保证自己能一直推着她往前走,如果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成绩不够好了,可能会说,培训机构不够好,刷的题不够多,老师教的方法不够好,但往往会忽略从自身去找原因,如果孩子有自学的能力,其实在哪个学校并不是很重要。

姐姐现在读初二,距离读大学还有四五年的时间,问起她今后的目标是什么,她依然会毫无犹豫地回答“哥大新闻系”,也许几年后又会有很大变化,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的大学,以后的人生如何走,都是个未知数,我也放弃了让她完成“我们的名校梦”的想法,未来的路由她自己选择。

辗转了这么多所学校和这么这几个城市的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我才意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在需求。

我现在能做的,是帮他们改变教育的大环境,选择给他们一个相对来说简单和自然的环境,让他们不要太追求外界的一些东西,如果心总是散乱的话,他就没办法注意力集中。

现在我们到了清迈,孩子们进入潘亚顿学校学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似乎都找到了自己所需求的东西,两个弟弟天生自由,快速地融入其中,姐姐经过了一两天的拘谨,也放开了自己的包袱,开始穿着拖鞋去上学,而我,更喜欢清迈松弛、自然的环境,我终于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宁静。

从成都公立名校到新加坡国际学校再到清迈,她找到最好的教育了吗

后记:

这位受访妈妈养育孩子十几年,一路走来,从公立到私立,从国内到国外,把大多数中国家长能走的教育路都走了一遍,她走过的路很多父母仍然在继续。

当她发现过度追求成绩,对孩子的自由、创造力发展不利,她开始改变,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偏执、坚韧、无畏,也看到了她的焦虑、反思和超脱。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兴趣、爱好。

另外,教育问题在多子女家庭会变得更复杂,往往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不能复制到其他孩子身上,家长需要平衡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只有孩子由内而外的去发现自己的需求,才能把教育这件事化繁为简。

希望这位妈妈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健康、快乐。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阿兵哥上班为避开人潮,如小马达般跑步24公里打卡上班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好移民么?@抖音创作者中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