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统治的新加坡,成为蛇吞象的典型,或将成为东南亚“首都”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如果把东南亚比作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新加坡一定是东南亚的“首都”。
新加坡只有724.4平方公里,却有着570万的人口,其中有74%的人口都是华人。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新加坡的繁华却是闻名世界。
新加坡从立国到现在,只用了5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逆袭,稳坐东南亚首富的位置。
悲惨的过去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立国。然而在这一天,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辉却泪洒当场。这眼泪并不代表喜悦,而是心酸。
因为在此之前,新加坡并不想独立,因为当时的新加坡又穷又破,只是个小渔村。它唯一的优势,就是靠着马六甲海峡,这里的居民可以靠着来来往往的船只赚点辛苦钱。
作为一个小地方,他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邻居马来西亚,于是在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之后,新加坡立马就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可没想到,没过多久,马来西亚就直接将新加坡踢出了局,这才逼的新加坡无路可走,只能独立成国。
新加坡是个华人国家,在中国人到来之前,这里原本只是马来岛的一个据点,平时少有人烟,直到14世纪,才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人口。
这当然也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功劳,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开启了移民的先例,因为有一部分中国人随着郑和下西洋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些人和当地人通婚融合,生的孩子被人称为峇峇娘惹。
到了17世纪,这里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占领这里长达150年,直到英国人的到来。
1824年,这里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起先并不看好新加坡,只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将这里当做是一个港口。
但是正值清朝末期,由于战争和清王朝的压迫,引发了一批移民热潮。无数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最后在这里扎根,形成了庞大的华人团体。
英国人利用这个风潮,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便着手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
在英国人的建设下,新加坡逐渐呈现出城市的雏形,这里铁路和公共设施应有尽有,从以前人烟稀少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小都市。
1942年,因为二战的影响,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并对这里进行大肆破坏,英国人辛苦建立的成果被摧毁的荡然无存。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赶走了日本,重新占领了新加坡,并且对这里进行了重建工作。但经过战争的新加坡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新加坡。
这里到处充斥着斗争,立场,宗教。每一个理由都在阻止新加坡重新陷入殖民统治。这时候,新加坡出现了一支政党,叫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在这个组织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带领新加坡走上致富之路的李光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4年成立,在1959年已经非常壮大,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新加坡的独立,不再受任何殖民统治。
这一年,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李光耀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成为新加坡的总理。在新加坡人民的努力下,新加坡终于成立了自治政府。
在独立之后,新加坡面临着重大的危机,那就是怎么才能变得富强。这对新加坡人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时候,新加坡把目光转向了邻居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达成一致之后,新加坡、马来西亚、沙捞越、北婆罗洲等国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
但短短几年的时候,新加坡就和马来西亚产生了矛盾。原因就在于两国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区别。
新加坡的人口以华人居多,而马来西亚则是马来人居多。马来西亚实行马来人主义政策,还试图改变新加坡的政治体系。
新加坡人刚摆脱了几百年的殖民历史,如果让他们再听从马来西亚人的话,无疑是让他们落入另一个殖民统治。
面对马来西亚的无理要求,新加坡政府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马来西亚便联合其他政权,召开会议,单方面将新加坡踢出了联邦。
随后马来西亚联邦在报纸头条上刊登了这个消息,醒目的“Singapore is out”深深的刺痛了新加坡人民的心。
被退出联邦之后,新加坡只能自力更生,此时新加坡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新加坡国土面积太小,就意味着他们的耕地面积少得可怜。
全国的粮食要依赖进口,淡水也要依赖进口,新加坡想要实现逆袭,真的非常困难,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感到焦头烂额。
李光耀曾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在居住着1亿多的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在被马来西亚抛弃之后,新加坡又迎来印度尼西亚的打压。无奈之下,新加坡只好向国际求援。
国家的新生
1965年,在退出马来西亚联邦之后,新加坡加入了联合国,并且同时加入了英联邦。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新加坡向美国求助,在美国购买了一批武器,并且让美国的海军入驻樟宜港海军基地。
实际上,新加坡向美国靠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时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之后,遭到了马来西亚的疯狂报复。
马来人看不起华人,屡屡寻衅滋事,因此新加坡的街头经常发生暴乱事件,华人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
因为新加坡的种族复杂,又有很多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间谍混入其中,导致新加坡不得不寻找外援。
美国之所以给新加坡提供帮助,也是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正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有着天然,无法代替的资源地位。
李光耀在争取了国外的帮助之后,开始发展新加坡的经济,他发放新加坡的通商口岸,开始招商引资。抓住欧美商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为新加坡创造了商机。
李光耀打算向西方国家学习,全盘复刻西方国家的致富之路。新加坡并不是一天变富的,李光耀在这条路上走的也很艰难。他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要先替新加坡挣到第一桶金。
于是李光耀第一批引进的商户,并不是什么竞争力大的资源,而是一些在国外落后的产能。这些商家正在转移基地,恰好新加坡递来橄榄枝。
于是新加坡很快就有了第一批商户,纺织业,成衣业,蚊香,假发等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在新加坡遍地开花。
从1965到1967年之间,新加坡新建工厂100多个,还出现了以花旗银行为主的金融市场。这也意味着新加坡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轨。
随着重工业发展的起步,新加坡很快实现了自给自足,摆脱了贫困。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升级之后,新加坡引来了第二次的商机。
这一次,李光耀为新加坡选择了造船,修船,炼油设备等重工业。直接让新加坡的GDP总值从原来的33亿新元飙升到55亿新元。
经济回暖之后,李光耀开始打造自己心中的蓝图,他开始全面建设新加坡,修建医院,商场,银行,学校等基础设备。
有了基础的城市框架,新加坡又开始构建煤气,水,电,交通运输等框架。李光耀曾说,他要把这里建造成一座花园城市。
上世纪70-80年代时,新加坡开始转型做科技,网络、信息、电脑相关的行业,赶上时代热潮的新加坡一跃成为东南亚的繁荣地区,位列“亚洲四小龙”。
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新加坡实属不易。“我们在没有腹地的情况下把小岛发展成国家,我们只能拼死一搏。是世界的全球化帮了新加坡,于是我们把新加坡当做腹地”,看着眼前这个繁华都市,李光耀自豪的说道。
李光耀的确应该感到自豪,虽然新加坡的确是绝处逢生,但它能有今天的繁华,李光耀功不可没,没有他,就没有如此发达的新加坡。就连邓小平都夸赞李光耀说:“你们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花园城市”。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一骑绝尘,首先是新加坡拥有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执政者,以及一套完整严谨,细致到变态的法律规定。
再者就是因为双语改革,帮助新加坡真正的打开了交流的通道。有了语言,就有了教育。之后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决策还是招商引资,这是决定新加坡经济体系的重要决策。新加坡为全世界的商户提供了最全面,最优惠的经商环境,而这些商户则回报给新加坡一个光明的未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GDP一度和马来西亚持平,两国同样拥有马六甲海峡,但马来西亚的发展却比不上新加坡,而新加坡却远远的将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甩在身后。
如今的新加坡,早已经是多元制造业、批发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等应经成为新加坡的主流。
化的国家,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的主语是英语,第二语言才是其他语言,尽管这里有着74%的华人,但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在我们眼中,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城”,但在新加坡人眼中,他们并不把自己当做华人,中国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他们祖先的故乡。
事实上,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并算不上太好,他们的政府属于一个比较务实的政府,因为新加坡实在太小,想要一直维持现状,就要左右逢源。
李光耀曾担心,一旦新加坡的领导人是个平庸之辈,那么新加坡很快就会消失。这不仅是他所担心的事,也是全新加坡人所担心的事情。
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推行英语教育,摒弃华语教育。因此也导致新加坡会说中文的人越来越少。
全盘西方化这个决定,很大程度决定了新加坡的未来,和英美搞好关系,也是新加坡发展成繁华城市的关键所在。
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而他们要一直保持着清醒,希望自己能够将这份繁荣永远维持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