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舰欲穿南海“撒野”?默克尔提前向中方申请,给美国当头一棒
最近,南海成为一些国家兴风作浪的舞台,西方国家纷纷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登台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
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军舰擅闯南海之后,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7月25日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耀武扬威。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在刚刚离开,德国军舰不甘寂寞也来凑热闹。
据环球网8月2日报道,在美日等施压下,当天早些时候,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从威廉港启程赶往印太,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对此,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欢欣鼓舞,对德国的配合大加赞赏。
可是话音未落,反转来了:军舰出发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竟然向中方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希望“巴伐利亚”号能访问上海。
不仅如此,柏林官员还表示,这艘军舰将在常规贸易航线上航行,不会触及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也不打算穿越台湾海峡。
德国媒体也报道称,德总理默克尔就南海自由航行已经向中国提出请求,但中方暂时并没有给出回应;德媒还声称,“巴伐利亚”号此次南海自由航行并没有挑衅中国的意图。
从德方的多次表态中可以看出,默克尔政府一直在淡化此次军舰穿行南海的政治意义。
德国国防部此前专门发文称,该国海军此前也进行过这样的巡航训练,并强调此行是为地区伙伴提供支持。
默克尔的举动让美国非常失望,简直就是打脸行为,出乎所有人意料。
德国前来南海明摆着就是挑衅的,可是他们为什么提出访问中国的请求?德国的行为前后矛盾,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
反华,但是跟美国保持距离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一致,还由于是欧盟一员,德国毫无疑问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一个阵营的,在反华上立场也是接近的。
这不但体现在疫情溯源上,而且美国组织的多次对华围堵,德国都参与其中。
虽然默克尔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在西藏、香港问题上,默克尔始终保持强硬的立场。
默克尔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并在基督教联盟党提出的“新亚洲战略”中声称,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
不仅如此,默克尔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访美,与白宫达成了一致意见:德国愿意和美国一起反对中国和俄罗斯。
在南海问题上,德国虽然没有英国跟得那么紧,但多数时间基本跟随美国的调子走。
美、英、法等国长期以来也一直期望德国在太平洋地区有更多的存在。
德国国防部于7月29日发表声明称,德国与其盟友一起,希望在印太地区展示更多的存在,这一行动与德国政府于去年9月公布的《印太准则》一点也不矛盾。
德国军舰20年以来首闯南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是来者不善的;既受到了美国的巨大压力,也是它反华立场的一种展示。
默克尔,一个机会主义者
德国反华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作为一个民选政府的总理,如何搞好经济,提高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是处于次要位置上的。
所以,默克尔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她在任时的外交政策全部是为经济服务。
目前,将给德国能源带来巨大利益的北溪二号管道项目,已经完成99%的工程建设工作,预计今年8月底就可完工,在今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该项目上捣乱、刁难,阻挠该项目的实施。
为了让美国高抬贵手,德国不得不在对华问题上跟美国调子走。可是德国发展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广阔的市场对德国充满诱惑,没有中国这个贸易伙伴,对德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是理性的,圆滑的,是谨小慎微的,不愿意走极端,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保持着距离。
比如,在默克尔日前访美前夕,向外界传达两个信息:第一,德国不要新冷战,第二,德国不与中国为敌。由于默克尔是一个机会主义者,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充满矛盾。
发展经济,对华依赖
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2121亿欧元,疫情之下,中国成为德国第一贸易伙伴,而且这一纪录已经连续保持五年。
中国市场对于德国企业界来说绝对是巨大蛋糕,德国企业如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相关产品,有百分之三十销往中国。
而中国也从两国贸易中受益匪浅,2020年德国自我国进口额为11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143亿元),同比增长5.6%;
而对华出口额约为959亿欧元,中德贸易顺差20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04亿元)。
这充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德国跟中国合作受益匪浅;二是跟德国合作,中国也从中获利不小。
而且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规模高达53.2万亿元,相当于4个德国GDP那么多。
中国经济形势喜人,与中国合作前景广阔,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会放弃中国这个市场的。
总的说来,中德双方经贸关系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程度高。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德国如果真想跟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就要拿出诚意来,扔掉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放弃机会主义路线。
不能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跟着美国对华进行打压,跟着美国节奏跳舞。
一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也赞成中国提出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作为西方传统列强,德国又钻进所谓的“民主”,对中国充满敌意。
口口声声说要与中国合作的同时,默克尔又不忘记降低对华经济依赖度,注意多元化发展,真是瞻前顾后、反复无常、捉摸不透。
德国这次在美国怂恿下忘乎所以,前去蹚南海这趟浑水,宣示什么航行自由,以向美国示好,完成整治任务;
但同时又对中方表示,希望访问中国,希望保持跟中国的沟通和对话,就是这种矛盾政策的集中体现。
可是默克尔最终还是明智的,知道与中国为敌不符合德国利益;德国政府这次在南海的表现,显然是给了美国当头一棒,说明美国围堵中国的阴谋破产。
不过德国也应该检讨自己,希望释放善意的话,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拿出诚意,在友好气氛下进行;而不是动用军舰,在火药味十足的南海剑拔弩张、耀武扬威。
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达到示好目的?
对于德国政府前后矛盾的行为,中国政府显然难以理解,不会给予积极回应。
香港媒体《南华早报》透露,中国外交部确认柏林的访问请求,但由于德方此前和之后发布的信息过于混乱,所以会在德方充分澄清有关意图之后再作决定。
默克尔任期即将结束,中德关系前景乐观
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任期即将结束,在与拜登会晤后,默克尔举行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表达了她对德国对华政策的期望。
默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任者应该延续自己的对华政策,重视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并着力推动欧盟内的其他国家对华友好。
愿望看起来是良好的,但中德关系前景如何,要看继任者意图如何。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拉舍特可能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联盟党候选人阿明·拉舍特,他的竞选纲领为:德方将保持与西方盟友的合作,同时与中俄两国保持合作。
拉舍特表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国在交往中肯定会有一些摩擦,但中国是现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德国不可能避开中国独自发展,中德合作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要和中国多加磨合。
拉舍特还强调,德国与中国之间应该是良好的竞争关系,即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互相发展。如果单纯为政治目的与中国划清界限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德国自身的发展,他呼吁德国民众不要过分排斥中国。
由此可见,中德合作前景是广阔的。
德国反水,美媒大失所望
长期以来,美国政界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认为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的行为,“让印太地区国家都处于不安之中”,不怀好意地暗示印太地区国家“跟着美国一起遏制中国的发展”。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美国高官几乎倾巢而出接连展开“环中国”出访,对东南亚各国进行威逼利诱,要求他们跟美国一起对抗中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宣布印尼启动“战略对话”,捍卫南海航行自由。前不久,菲律宾还和美国宣布恢复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美国除了挑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更是在北约煽风点火,要让盟友到印太挑衅中国,甚至怂恿他们挑战中国12海里领海基线。
英国的表现让美国人满意,对于德国他们也寄予厚望。
可是没曾想德国政府答应好好的,在军舰出发前却变卦了,德国朝野和媒体一起向中国解释没有敌意,还请求在中国港口停靠。
对此,美国媒体表示失望,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7月26日报道称,默克尔拒绝了欧洲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的呼吁,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德国这个盟友太善变,让拜登猝不及防。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德国的行为对美国来说,是一种羞辱。
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指出,务实的默克尔戏耍了白宫,可惜拜登事先没有预料,非常狼狈。
美国媒体《外交政策》此前也发表过文章,德国的临阵倒戈,说明拜登政府逼德国选边站的政策是失败的。
通过德国反水,美国政府应该好好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发展是各国的主旋律,西方不是铁板一块,冷战思维已经过时;想要围堵中国,阻止中国前进步伐,注定是要失败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告诫美国,如果你们选择与中国为敌,就应该意识到,你们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可怕的敌人。中国不是苏联,也不会解体,因为他充满活力。
针对外国军舰在南海的活动,我国政府态度也是一贯的:中方尊重各国船只的航行自由,但是如果有人无视中国人民的感受,侵犯中国主权,中国军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主权;在中国领海,他们将一无所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