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 星期一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近年来,新加坡多个社区引入了商业促进区的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场所改善计划来增强社区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促进了商业区的经济繁荣,并打造出多个世界闻名的旅游地标。成功的商业区运营经验值得其他城市从中学习与借鉴,为此,本文将依据时间线,回顾新加坡商业促进区计划的探索与实施过程,总结焕发城市商区活力的经验。

商业促进区,又称商业改进区、商业复兴地区等,是一种以多方合作的方式管理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空间治理模式。其本质是由本地业主自筹经费用于区内建设的平台,目的在于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之上,针对商业中心的运营需要,提供治安维护、基础设施、商业运营、空间治理等服务,营造更好的建成环境。

从1990年代起,新加坡便从海外学习商业促进区经验,并于打造城市地标滨海湾时尝试引入,获得了卓越的成功。随后,在颇具成效的实践经验鼓励下,新加坡于2012年成立了首个地方商业区管理组织,并在2017年开始采取试点项目方式在整个国家推广。

“商业促进区”模式初探

商业促进区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北美郊区的购物中心——入驻的商家向购物中心管理方支付物业管理费用,由管理方统一负责公共区域的整治维护、对外宣传、活动组织等。在发展成熟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多方的商家和业主也需要相似的组织来促进和维护本地的商业环境,对内协调多方群体的利益,对外与政府和其他组织合作,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滨海湾鸟瞰

2000年代早期,新加坡为当时已经完成大部分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滨海湾区引入了“商业促进管理”的第三方空间治理模式,成立了滨海湾发展署(MBDA),负责市场推广及管理工作,组织统筹公共部门、业主与商家共同商讨,以此提高滨海湾区的宜居性和活力,让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滨海湾除夕夜倒计时活动

除市场营销工作之外,它还建立了一个海滨展览空间,展示滨海湾的空间规划和发展计划;在海滨的公共空间中安装创意性设计的街道家具;并组织大型活动,如除夕夜倒计时和“我点亮新加坡”。其中大部分举措是与地区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规划和实施的,包括举办各种演出的滨海艺术中心和经营酒店、餐饮的富丽敦酒店。为了扩大滨海湾发展署的职权,市区重建局在2011年将该机构改名为地方管理部(PMD),除之前的职责外,还负责协调、对接多机构的场所管理工作,如新加坡旅游委员会(STB)、国家遗产委员会(NHB)和国家艺术委员会(NAC)等机构。

成立正式“地方管理组织”

2012年,滨海湾发展署的成功经验促使市区重建局考虑将场所管理举措扩展到新加坡的其他地区,并决定在新加坡河区成立正式的地方管理组织——新加坡河一号(SRO)。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风貌

新加坡河一号(SRO)所管辖的区域包括罗伯逊码头、克拉克码头和驳船码头三个历史街区,均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成立地方组织之前,尽管三个区域都打造得十分成功,充满活力,但缺乏连结性,没有形成共同的文化标志。例如,克拉码头是以夜生活中心的形象而闻名,罗伯逊码头则被视为富裕外籍家庭的娱乐场所,而驳船码头的亲民街屋建筑和河边环境使它成为一个受外来游客欢迎的旅游区。这三个地区都拥有一定的客流量,但却是针对不同人群,甚至不同时间段的,造访人群往往单一地到达其中一个地点,使得该地区无法形成连续、共同的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地理隔阂性。

为此,市区重建局联动商业经营者和业主,共商新加坡河未来发展的愿景,并表达了对利益相关者所组织的活动和营销的支持。他们希望挖掘三个码头的建筑、历史等元素的共性,协调新加坡河景点,通过促进公共关系让新加坡河变为一个全天候吸引人的地点。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克拉码头

这些努力在2012年8月达到高潮,一项加强新加坡河区的五年业务计划被推行出来,由新加坡河一号(SRO)作为地方管理组织主导实施:以非营利公司的身份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了解其需求并促进他们之间的协作与共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节庆、场所创造计划以及市场营销等,延长游客的旅游路线,在保有自我特色的情况下联动三个区域共同发展。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节灯光表演

除业主和商户自愿捐款外,市区重建局也为计划提供了补助资金。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努力下,新加坡河实现了各种改进项目,包括强化驳船码头长廊(如安装街道家具和景观美化)、组织整个河区的活动,如新加坡河节。地方业主和商户也从地区增加的人流量和降低的成本中获益。

推行“商业促进区试点”项目

2017年,市区重建局延续新加坡河一号(SRO)地方管理组织的优势,在该地区启动了商业促进区试点计划。由业主与商家带头主导新加坡河区域的发展,营造独特的社区,带动地方经济。

该计划提出,将新加坡河包装成一个凝聚力强,品牌知名的目的地,成为当地人和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同时作为一个将国家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的地方,提供访客真实的新加坡体验。

除了发展计划外,新加坡河一号(SRO)还根据市区重建局的要求编制了一份倡议清单、潜在成员名单和成员收费表,并划定了计划的地理边界。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商业促进区试点范围

在过去的三年中,该计划已经实践了不少亮点措施:

1. 结合社区文化,打造重要节日:通过新加坡河的两个重要节日,即圣帕特里克节街头节和新加坡河节,让商区焕发新光彩。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圣帕特里克节街头节

2. 增设活动类型,丰富休闲生活:筹办活动或分享会,加强商务圈人们的工作体验,也为假日带来活力;增加游船服务,让游客更好地游览新加坡河。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游船服务

3. 城市微改造,提高吸引力:增加城市艺术装置、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微改造,例如三个码头的隧道涂鸦、街头雕塑、灯光装置等,提高空间吸引力与趣味性。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新加坡河街头雕塑

“商业促进区试点“模式推广

2018年9月,市区重建局宣布了位于市区的政府大厦、莱佛士坊、滨海湾、滨海中心、丹戎巴葛、牛车水中华坊和甘榜格南,以及市区外的巴耶利峇和裕廊商业区的九个商业促进区项目。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第二批商业促进区试点项目区位示意图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对商业促进区项目高度重视,同时指出,现今消费者只要通过网络便可用低廉价格买到所需产品与服务,不一定要到实体零售店,因此零售业者必须打造独特的体验,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光顾。“你必须营造绝佳的体验,不然就会走向绝路。我们需要地方管理者为普通的空间创造可以吸引人的独特体验,让人们想要花时间造访,并且还会再回来。”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街头音乐节

为了支持该计划实施,新加坡政府提出,业主可就他所处的社区提出长达四年的发展计划,计划一旦获得通过,参与的业主所缴交的总发展费可享有政府一元对一元的支持,最高可达50万新币。除了政府的资金,市区重建局亦会协助发展业务计划,这也有助于规划部门在实地与地方管理人员的交流中积累知识,提升规划的合理性、在地性。

自从商业促进区形成以来,各方业主和商户开始结合其区域特色设立无车区、文化遗产走道和步行街。甘榜格南项目在哈芝巷(Haji Lane)到亚拉街(Arab Street)之间设立了更多的无车区,为游客打造安全友善的游览环境。除此之外,还邀请艺术家们在邮筒、墙壁等物品上作画,打造特色街头文化艺术,让街巷改头换面,成为社交媒体的“打卡”热点,变为具有本地特色的热闹文化商圈。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市民们在甘榜格南的街道上观看皮影戏

逐步引入多种类型的活动,如美食、艺术和文化等活动,也是商业促进区常见的措施之一。活动可以帮助活跃领地,打造风格独特的商业区,推动地方经济。位于中央商务区的戎巴葛中心便推出了一系列周末活动,原本整个以工作空间为主,一到周末和假日就变“鬼城”的场所在活动下重新活跃了起来,许多市民被吸引而来,参与大规模的瑜伽锻炼、文化节等。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市民们在丹戎巴葛中心参加瑜伽活动

城市空间的运营管理仅靠公共部门运营是不足的,其主导的活动未必能完全反映各地方独特的人文色彩。商业促进区模式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其不足之处,由熟悉地区特色和需求的业主和商户参与其中,通过当地使用者表达最直接的需求来提高空间使用率,高效实施空间治理,让空间的发展变得动态、可持续。

备注:

部分图像与文字转载自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官网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

新加坡河一号官网

国际城市规划期刊

联合早报

discoversg.网站

新加坡商业促进区带来活力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申请看这里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宣布启动2020年网络空间总体规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