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的贸易界中,获取商业情报能力的最强者,莫过于日本了。仅以生产机电产品、钢铁和石油为主的三井物产股份公司为例,就可从中窥视一斑。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这是一家具有140余年历史的大公司,为了获取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商业情报,在位于东京中心地带的总公司大厦的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情报机构,它占有四层地下室,面积共达12万5千平方米,安装有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处理情报的电子计算机,昼夜不停地与设在77个国家中的130多个分公司保持着联系。仅用于通讯联络有线部分的各种导线,其总长度就达40多万公里,可绕地球十周有余。在这里工作的几百名情报人员,把收集到的各种商情进行分析、整理后,每隔一小时便把它送到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内,给那里指挥“商战”的专家们,提供可靠的“作战”依据。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再者,以生产汽车、电机和冶金产品为主的三菱商事股份公司,也拥有一个庞大而科学的商业情报中心。这家公司也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当时拥有九千多名职工,其中,除有四百名左右的专职情报工作人员外,可以说,工作在国外72个分公司里的上千名职员,几乎都是“当地通”、“情报员”,而且其中有不少是搞经济和商业情报的老手。尤其是三菱汽车工业公司,在收集北美和东欧各国的汽车生产的销售情报方面,非常出色。正像一位情报部门的人员所说的那样:凡是有公路和汽车的地方,那里有关汽车买卖的一切情况,三菱都会设法收集到,而且一般都不会晚于别的国家。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日本的商业情报细致而准确。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曾报道:70年代,从日本民用机电产品打入马来西亚市场后,在首都吉隆坡,出现了许多不寻常的变化。清晨,这里的许多马来西亚人,被日本的索尼牌闹钟叫醒;起床后,他们首先打开的是日本的声乐牌收音机;早餐后,不少职员和工人,驾驶着日本小轿车去上班或访友,他们咒骂着那些川流不息的骑着日本本田牌摩托车的人堵塞交通,焦急不安地看着戴在自己手腕上的日本精工牌手表;人夜,不少人家在用日本的松下牌电视机收看节目,许多窗户里传出日本三洋牌录音机送出的乐曲声……。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此后几年来,日本机电产品逐渐占领了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1981年一年就获得了上亿美元的利润。

对获得这些钱财,一位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的董事长讲了这样一句有代表性的话。他说,这首先应归功于细致而准确的商业情报,没有它,公司就不知道哪个国家缺少什么?哪个地区的人喜爱什么?摸不清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当地的信誉如何?如果没有这些情报,公司就无法采取对策挤垮对方,占领市场。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些生产闹钟、手表、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和录音机的公司和厂家,都分头派出了搞商业情报的得力人员到东南亚各国,他们除了大量收集官方商情外,还采取了许多巧妙的办法,诸如从商店的柜台旁、餐桌上、游艺厅、公共汽车上,旁听或打听各类人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生产的民用机电产品的反映,甚至不惜重金、冒风险去收买商情,然后再加以分析。比如,当这些厂商知道,泰国人喜欢美国的录音机,但嫌价钱太贵;菲律宾人愿买英国的电视机,又嫌它外观不美等情报后,便针对这些产品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缺陷,从产品的质量、外观、价钱上大下功夫,甚至于销往东南亚国家的同一种牌子的电视机,其外观、色调和各种旋钮安装的位置等,都分别根据各国用户的爱好有所不同。至于小轿车里面的各种设备和布置,更是做到了按买主的要求来生产。由于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产销对路,从而占领了这些国家的绝大部分民用机电产品市场。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占有“商情”,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产销对路问题,还可以用它来预测未来的开发工作,这是日本商业情报的又一特点。这里有两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

60年代,三井物产股份公司的情报部,通过设在澳大利亚的情报网,收集到了澳大利亚莫拉地区的地质情报。经过分析,确认那里蕴藏有一亿吨优质煤。同时,他们又获悉澳政府缺乏资金,愿意同外国人合资开发。于是,三井物产股份公司便派人主动出击,向澳方表明愿意投资开采。经过几年努力,不仅为日本几家大钢铁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煤,赚了一大笔钱,还向澳方卖出了一大批三井公司制造的采煤成套设备。真是一箭双雕。

工业史鉴—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商业情报网

再拿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来说,当时日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冠。然而,世界上生产第一具机器人的是美国,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在美国人的启发下才开始制造的。那是在1967年,日本获得美国在生产机器人的消息后,便想方设法弄到了情报,次年就开始研制。到1981年底,日本已拥有130多家生产机器人的公司和工厂,共生产了一万具机器人,为美国的两倍还多。当时,日本厂家正通过各自的情报系统,了解各国需求情况,以便推销自己的机器人。据研究机器人的专家北尾先生透露,日本了解到前苏联在当前执行的五年计划中,大约需要四万具机器人,而在制造机器人的技术上则比美国、西欧落后五、六年,比日本至少落后十年。因此,同前苏联人做这笔买卖,是完全有根据和有利可图的。事实证明,北尾的预测并没有错。有资料说,当时日本起码有十家生产机器人的厂家,已派人到前苏联活动,以便尽快地研制出适合于前苏联人胃口的机器人,赢得对方的信任。

上一篇新闻

(外代一线)(12)新加坡新飞禽公园即将开放

下一篇新闻

海外累计对华直接投资:日本高居第1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