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升级小学的关键岔路口,来看看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做得怎么样
近期一部热播剧《亲爱的自己》生动呈现了职场现实,让广大“社畜”直呼看到了自己!
其中,“张芝芝”这个角色为了女儿能有更好质量的教育环境以及交际圈,用尽浑身解数把女儿送进高端幼儿园。
可以说,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之路上父母最为操心的事。
进入小学阶段,家长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岔路口难以抉择:究竟学龄期应该不给孩子压力,按部就班学习课本知识,还是课余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让我们来通过一张课表,了解其中可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方式,看看新加坡小学教育做得如何!
1. 寓教于乐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学生的课程设置科学,涵盖科目十分丰富。学生每周要学习英文、数学、母语、体育、音乐、美术、社会研究等课程,从三年级开始还会学习涵盖范围很广的科学课,这门课内容更深更细还有趣。
同时,学校课程注重对学生情谊的培养和对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还包括社交情绪的管理。
想必对新加坡低龄留学感兴趣的家长早有耳闻,新加坡小学实行“半天制”,这也曾引起过家长的质疑与热议,不过这些年来新加坡学校已经用实力为自己正名,这种“半天制”不仅没有耽误学生学习知识,反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锻炼了更多的能力!
“半天制”正是要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的支配权完全给到学生,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参与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与社团,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的CCA。
新加坡的学校为孩子提供了上百种CCA活动且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自己,发现兴趣、发展兴趣。同时,学校还“逼”著孩子玩,各个学校也会经常举办比赛,定期举办文艺汇演。
新加坡的学校都有很多CCA活动,CCA是Co-Curricular Activities的缩写。与中国学校里的一些课外活动或拓展课程、选修课相比,CCA要重要得多,每个孩子都得选。有些核心课程可能只学一二年,而CCA要一直学到毕业,花的时间也很多。
不仅给学生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协同合作,加强社交能力,还可以后的升学提供重要综合成绩佐证,一举多得。
2. 科目分班,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特质、能力与兴趣都不一样。在低龄教育阶段,发掘孩子的特长是很重要的事情。新加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育环境,为他们定制独特的教学模式。
新加坡小学科目分班是分流机制的优化,旨在因材施教,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帮助,让他们发挥所长,帮孩子实现潜能。
小学科目分班制从小五开始,直至小六。
科目分班制度让孩子能根据本身的能力,灵活选修普通和基础科目的组合。因此,他能够进一步发挥个人擅长 科目的潜能,并得以在需要帮助的科目中,逐步打好基础。
科目分班(小学)如何进行?
学生将参加校内分班考试
学校将依照成绩,建议学生选修的科目组合。
家长将填写一份表格,选择孩子所要选修的科目组合。
3. 全面评估,支持学习
学习成效的评估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全面评估注重技能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获取,这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强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实行全面评估后,学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是通过评估以获取有效信息,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新加坡政府看重也是希望未来孩子们的发展方向,这有些类似中国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都能好好落实的话,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肯定是有无限的好处的。
小一新生不需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更加轻松地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会定期收到更加有意义的反馈意见,了解孩子表现出色的领域,以及提供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家长们都能了解到:最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