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和谐,刻在新加坡骨子里的精神
最近有一位刚到坡岛的妈妈在群里感叹:来新加坡前,内心非常忐忑。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担心孩子会不会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也担心自己因为外国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视,还担心自己无法在新加坡找到归属感。
可是在新加坡生活一个月后,真正感受到了新加坡独特的魅力。新加坡没有“对比”,不会因为一种文化好,就去贬低另外一种文化。孩子在学校里也不会有同学和老师因为孩子英文说得不流利而被排挤。这种互相包容,互相尊重的教育,对于小孩子未来的成长,真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新加坡的种族和谐教育从小开始。从幼儿园,老师就会告诉孩子每个种族特别的习惯,例如穆斯林的小孩都会包头巾、他们的额头上会点红点。这让新加坡的小孩从小就知道如何跟不同肤色的孩子相处。他们在跟每个不同文化的孩子相处时,也非常自然。在穆斯林斋月时,孩子也会避免在他们面前吃东西。
有娃在新加坡上学的家长一定知道,无论是幼儿园或托儿所,包括小学和中学,所有的学校每年都会有种族和谐日的庆祝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加坡其他种族的文化与习惯,提醒学生们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大家都要团结一致,并互相尊重。
每年的7月,学校会组织相关活动。学生们在这一天会穿上民族传统服装上学,体现新加坡多元的种族社会文化。有的孩子还会装扮上其他民族的服饰,如印度纱丽、马来纱笼、中国旗袍等等。因此在节日当天,大家可以在新加坡看到各种民族特色服装,简直就是全国大派对!
这些外在仪式和形式在孩子人格、 思想及价值观的塑造期,经过反复的强调,把种族和谐的理念深深根植进他们的思想中。新加坡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的学生在唱完国歌后都会共同宣读《新加坡国家信约》,信约中强调的种族和谐,“...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让所有的孩子从小树立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要和谐共处的思想。
新加坡在历史阶段也经历过一次非常严重的种族暴动,种族和谐日也是为了纪念此次事件,用来提醒新加坡人应不分种族和宗教,融洽地相处。经过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强势的改革,新加坡力推“复合民族”以及“新加坡人”这两个概念,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圈子,如华裔、马来裔、印度裔都拥有自己的聚集地。
新加坡为了尊重每个种族的文化,像华人的春节、印度人的屠妖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和哈芝节、基督教的圣诞节、佛教的卫塞节,新加坡会把节日这天定为公共假期,每个民族的聚集地也会张灯结彩,所有人一起举国同庆!
春节这一天,牛车水路边都会挂上了彩灯,摆上兔年装饰,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氛围。
在印度屠妖节这天,新加坡的小印度会换上盛装,挂上五彩缤纷的灯饰,准备迎接屠妖节。
在马来人共同庆祝的哈芝节,穿戴正式节日服装的穆斯林会在甘榜格南聚集庆祝节日。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会聚集在苏丹回教堂,聆听布道,祈祷赐福。
为了保持种族之间的和谐,新加坡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新加坡的国歌有4种语言,官方语言也有4种,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
不过,新加坡推行种族和谐靠的不仅仅是有爱的相处方式,也会有严厉的惩戒措施。如果在网络或者公共场合,随便发表有关种族歧视的言论,如阿三,黑鬼这些明显带着种族色彩的语言,或者是对其他种族的人群进行辱骂,就会以煽动罪被起诉。而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人将会面对最长三年监禁,或每项罪名罚款最高5,000新元,或两者兼施的处罚。所以对于种族歧视,新加坡政府真的是“零容忍”。
虽然新加坡是个国土面积非常小的国家,常常被网友称作“The Red Dot”(因为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但是他在种族和谐这个方面做的比很多欧美国家都要好。
扎根在新加坡人内心的平等和尊重,也让每个来到新加坡的异乡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