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加坡“新生代”的华文教育

新加坡“新生代”的华文教育

华语学习不仅是新加坡华人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华文传播的重要途径。

“双语政策”是新加坡独特的国家政策,为新加坡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新加坡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新加坡本地的双语优势正在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如何吸引年轻人学习华语成为新加坡政府面临的难题。

前不久,新加坡第五届“与声剧来”广播剧创作比赛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举行颁奖典礼。这次比赛不仅参赛人数创新高,同时出现了非华族的获奖者。华语的魅力吸引了非华族人的学习,带动了华文的跨族群传播。

在“新生代”的华文教育中,新加坡仍需有所作为。

双语优势渐弱

新加坡政府规定,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学习母语:华人要学习华语,马来西亚人要学习马来语。这种双语政策赋予新加坡独特的语言优势与文化魅力。在华人占据70%以上人口的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息息相关。

“因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方位,1965年独立之后的新加坡,力求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在语言文字上大力推广英语教育。在文化和政府层面,也力推‘向西方学习’的政策。”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张应龙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段颖也表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李光耀的政治布局和国际视野都有很大关系,从最初淡化华文教育到最后重视华文教育,对外,随冷战、新美关系、新中关系变化而有所变化,对内则与政府的族群治理政策相关联。”

新加坡的语言教育实质上是确立了英语至上的教育政策。华语作为华人的母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语言工具。但双语并行,确为新加坡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光耀先生曾自豪地将双语政策称为“建国基石之一”。他曾说道,正是由于新加坡这种独特的双语优势,才使得新加坡在不丢失文化传统及华文这个大市场的基础上又能够与世界自由对话,实现充分的国际化。

然而目前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也面临着挑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资深媒体人文树森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通晓英语,新加坡本地的双语优势逐渐减弱。

张应龙对此表示:一方面,新加坡面临着周边国家的挑战,例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的双语教育正在稳步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新加坡面临自身的问题,多年来推行“英语至上”的政策,使得新加坡精通双语的人才实际上越来越少。

关于新加坡“英语至上”的政策,曾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奖学金,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的新加坡华人陈柏男也表达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新加坡的年轻人的确缺乏学习华语的环境与动力。你可以想像,在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大环境中,在数学、科学、地理等科目都是英文教学的校园环境中,大家对华语的兴趣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大。”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陈柏男表达了对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担忧:实际上,新加坡的华语课程虽然从幼稚园持续到初中或更久,但每周的课程却可能只有几个小时;而不同华人家庭父母的华语水平也各有差异。无论是校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华语学习都存在诸多不足。由此造成的是,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华语水平参差不齐。

“内忧外患”,新加坡的双语优势不仅面临其他国家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国内新生代华语学习的不足。

华语魅力犹存

这当然并不代表华语失去了魅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第五届“与声剧来”广播剧创作比赛在国家图书馆大厦举行颁奖典礼。这次比赛由新加坡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和电台UFM100.3联合举办。比赛吸引了来自新加坡40所中学、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的561名学生参加,收到参赛作品共236份,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担任颁奖典礼主宾的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刘燕玲致辞时表示,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比赛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华文的兴趣。

学习华语,本就是每一位新加坡华人的“必修课”。从幼稚园开始,新加坡华人小孩还要经过小学6年、初中4年的学习,漫长的华语学习对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好处毋庸置疑。

在这次比赛中尤其瞩目的是一位来自印度裔的女孩马玉琪,她与来自新加坡女子学校的戴蕊琦共同以华语创作的广播剧《爸爸最重要》,夺取了本届广播剧创作比赛最佳剧本奖的季军。目前正在修读高级华文的她说,“这次能以华语创作广播剧,在空中听到自己的作品,让我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

新加坡非华族加入华语学习的行列之中,展现了华语魅力与华文传播的潜力。

不仅是新加坡本地非华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非华人族群开始对华语产生兴趣。据中新网近日报道,“汉语热”正在走俏“丝路沿线”。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汉语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语言圈”里的热门。

“华人以外的族群学习华文,对于加强各族群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以及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会发挥积极作用。”段颖分析道。

新加坡“新生代”的华文教育

新加坡在2017年也重新启动了“讲华运动”,促进新加坡年轻人学习华语。“讲华运动”,或称华语运动,是1979年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发起的语言推广运动。陈柏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就受益于新加坡政府推出的这个活动,华语进步明显。

除了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新近移民也表达了对华语学习的坚持。在2016年入籍新加坡的华人安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让子女继续接受华语教育。同时,她认为华语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新生代再接力

如何提升新加坡年轻人学习华语的兴趣?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在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鼓励学生与师长改变学习华文华语的态度。他认为,学习华文的关键不在于程度而在于态度,学习态度要好,家长与学校也应多鼓励程度不好的学生,先掌握语言的技能,再了解背后的文化。

张应龙也表示,要提升学习华语的兴趣,首先要超越把华语仅仅当作一门工具语言的角度,把学习语言和学习中华文化相结合。其次,要把学习华文与实用结合起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懂得中文,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段颖也表示,“海外华人学习华文的积极性有所回升,一是出于自身的族群认同;二是出于中国崛起,走向世界所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内外因素一起激发了海外华人学习华文的兴趣。”

在华语传播的具体方式方面,新加坡资深媒体人文树森提出,新加坡本地华文媒体与影视可以“黄飞鸿大战丧尸”这种吸睛的人物组合、混搭的故事背景,去获得年轻观众群体的高点击率。

谈及对新加坡政府推广华语的期待,陈柏男说道,他希望自己曾受益匪浅的“讲华运动”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希望政府可以看到保持母语的价值,关注华语背后的文化价值。而他自身也致力于华文传播,创建了自己的教育科技公司,通过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一系列讲授华语的软件和线上平台,打造更加适合年轻人学习华语的工具。

“这些年新加坡也引进了大量的中国新移民,这些中国新移民可以发挥双语特长,为新加坡保持自己双语教育的优势做出贡献。”张应龙表示。“一方面在语言教学方面,新移民可以‘原汁原味’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同时又符合年轻人特点的文艺活动,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参加。”

华语学习不仅是新加坡华人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华文传播的重要途径。面临“内忧外患”,“新生代”的华文教育不仅关系到新加坡双语优势的存续,同时也关系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汉语热”的背景下,华语魅力犹存,新生代则需再接再厉。

杨宁 王晴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艺术留学读研究生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下一篇新闻

本地昨天新增7起输入型病例 从四国入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