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周我们分享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社会政治的影响,本周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回看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大清。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1.东亚局势的演变

19世纪80年代,除大清、朝鲜、波斯、土耳其等半独立的国家还没有被西方列强瓜分,全球殖民地已经被占领得差不多了。于是围绕大清和朝鲜的政治角逐就显得格外激烈,朝鲜相对于大清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软柿子”。

最先动手的是俄国,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就派军舰入侵朝鲜沿海,逼迫朝鲜向俄国开放东部港口。在侵占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之后,俄国的胃口越吃越大,企图通过占领朝鲜吞下整个东北。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1884年7月至1885年3月,俄国逼迫朝鲜同俄国签订协议,同意沙俄军舰进驻任何港口,并拥有长久使用永兴湾元山港的权力。

这一举措,令同沙俄处于军事冲突中的英国十分警觉。此时英俄在阿富汗爆发了一系列的军事冲突,英国不希望俄国南侵打破东亚势力的均衡状态。于是1885年4月,英国也入侵朝鲜,占据了朝鲜南端的巨文岛,卡住了沙俄太平洋舰队的主要通道——对马海峡。

俄国此时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尚有不足,它一方面通过大清向英国展开外交干涉,另一方支持日本对朝鲜和清朝进行各种挑衅行为,企图收获渔翁之利。与此同时,为了遏制沙俄势力的扩张,美、法、德也都全部选择支持日本介入朝鲜事宜,他们全都希望从日本人搞出的动静中,在清朝这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2.日本的扩张狂热

在获得列强们的支持后,日本开始了军国主义的步伐。1868年,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统治者就制定了著名的所谓“明治遗策”,即“为了征服中国,我们必须先要征服满蒙,为了征服世界,我们必先征服中国”。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其野心逐步被付诸行动。1872年,在美国等列强的支持下,日本抢占琉球群岛,1876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获得了免税贸易的权利和治外法权。

1878年12月,日本更是成立了最高军令机关“参谋本部”直属天皇,积极准备对朝、对中的战争。

在参谋本部的谋划下,1880年日本出版了6册《邻邦兵备略》,大肆渲染国内民众对朝鲜和大清发动战争的氛围,并派遣大批间谍到中国搜集山川、河流、军事、民情等信息。同时逼迫朝鲜再次签订协约,同意日本以训练朝鲜军队,维持朝鲜政府局势稳定为名,长期占领元山和仁川等战略要地,为进一步入侵打下了基础。

日本的咄咄逼人,引发了朝鲜国内民众对日本的反抗。1882年7月23日,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汉城的军民自发组织袭击了日本公使,杀死了日本军事教官。同年8月,日本以武力逼迫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和《修好条约续约》,获得了在朝驻军权。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1884年,中法战争打响后,为摆脱清朝的控制,朝鲜亲日派官员在日本的支持下,于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夺取了政权。之后亲日派官员宣布脱离大清独立。不过,在朝鲜军民和大清驻朝鲜军队首领袁世凯的奋战下,政变很快被粉碎。

为了挽回政变的损失,1885年9月,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让朝鲜政府惩凶,并赔付日本使馆被烧毁的损失。同时在列强的干预下,日本伊藤博文以袁世凯干涉朝鲜内政为名,同大清李鸿章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天津会议专条》,让清朝同意了,在朝鲜出现大的变故后,日本可以和大清一同获得向朝鲜派兵的权力。

1887年,看到中法战争中大清的无力后,日本“参谋本部”拟定了《征讨清国策》,谋划攻占北京、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吞并辽东半岛至台湾的所有沿海地区和岛屿,随即肢解大清为几个小的、附属于日本附属国的计划。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更是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公然提出了“大陆是日本生命线”的侵略理论,将所谓的“明治遗策”更加具体化了。

1893年,经过了日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十多年的大力扩充军备,日本现役陆军达到了二十余万人,具备了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实力。而海军更是配备了三艘大型装甲舰和巡洋舰,共6万多吨。日本国内各个领域为军事让步,在制度上,军事统帅独立于内阁之外,全权负责军事指挥事宜。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3.大清和日本的区别

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全盘向西方学习,不仅改造了政治架构,还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思想、经济和军事理念。天皇由于政治包袱很轻,不怕发动底层民众,于是通过觉醒“民族主义”,快速实现了各项制度的近代化,国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反观清朝统治者,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不论怎样的改革,都不能放开手脚发动底层民众,让其觉醒“民族主义”。后来的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一旦民族主义觉醒,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就一定会让清朝统治者失去统治的合法性。所以从一开始,清朝的洋务运动就被限制在了“中体西用”的大框下。

在这样的原则之下,清朝统治者和海军官兵就难以形成海权意识,也不会形成国家视角下的海权观念。

在这一时期,清朝海军由于中法战争时,南洋舰队被法国海军全歼,海军力量只剩下了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北洋舰队”。

1888年,在李鸿章的主持下,清政府通过购买和建造的两种方式,打造成了在编军舰25艘,主力战舰7艘,共计4万余吨位的庞大舰队。战力在当时排名世界第八位,亚洲第一。清朝得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国门,南到新加坡英属各岛,北至朝鲜、俄国和日本等近邻,开展巡洋护航。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巨大威慑作用,支持了这一时期清朝在国际上的外交活动。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但海权意识和国家海权观的缺乏,并没有让海军的优势持续下去。对于海军建设,清朝执行“建威销萌”的策略,只以必要的海上军事力量,对潜在敌国势力实施威慑。这让庞大的舰队,沦为了针对海防危机被动反应的工具。

于是,海军建设和发展就成了清朝统治者眼中“外表胜于实质”的“花瓶”。以海防开支为例,每年北洋水师需要耗费177万余两白银,朝廷虽然名义上拨付200万两白银用于海防,但实际每年只有不足100万两用到了海军军备上。

更加糟糕的是,从1888年至1894年,被挪用的海防费用共计高达13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北洋水师全部军舰价值总和的近2倍。而日本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则占到国家每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7%,金额持续增加。这直接导致甲午战争前夕,清朝海军舰队设备全都老化、失修,更别提更新了,甚至部分武器都年久失修失去了战斗力,而武器和战备技术更是落后于日本近7年。

再加上清朝官民根深蒂固的“天朝”自大心理,让清朝海军将士对英国海军顾问玻威理处处排挤,在其合约到期离开后,北洋海军将领立刻失去了训练时的面貌。反观日本,对待英国顾问约翰·英格尔上校,不仅授予贵族头衔,还赋予极高的权力和威望,允许他同日本高级将领接触。在其体面的离开日本后,日本海军在严格保持原有的训练素养之外,还自行完善了海军各项制度。

当时西方深入清朝观察的英国海军军官寿尔,美国驻华官员何天爵和日本的伊藤博文都看到清朝的海军,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仿佛是一支打着“吃粮当兵”和“升官发财”为目的而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不仅军纪松弛、军心涣散,而且士兵各个都像个苦力,缺乏训练,没有团结心和爱国心,缺乏军人应有的、报国杀敌的勇气和精神。军官们则更是缺乏近代军事知识和组织的能力,整个海军流于虚张声势。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4.甲午战争的爆发

看到虚实的日本,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挑起战争。终于1894年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道”起义,迅速波及了整个朝鲜半岛。

为了出兵占领朝鲜,日本派代表向清政府驻朝代表袁世凯询问,诱使大清出兵朝鲜。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后,清朝于6月4日接到朝鲜国主正式请求后,派出了两千军队驻扎于离汉城七十多公里处的牙山地区。

很快日军也于9日在仁川登陆,10日军抢占汉城,16日,五千日本陆战队和15艘军舰集结朝鲜港口。

看到日本的狼子野心,光绪帝建议增兵朝鲜,遏制日本的侵略。但此时朝廷无暇他顾,全都在为慈禧的六十大寿所忙活,慈禧也不想在自己寿辰之时引发战事。以致于增兵计划流产,清朝两千余人孤悬海外。

精读系列第八十二篇:日本为啥敢跟大清叫板?

李鸿章此时,寄希望于英美俄等列强从中调停,但各列强阳奉阴违,都在准备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可想而知。

日本充分利用此时的时间差,做好了一系列的战争部署。7月23日,日军终于击败了朝鲜起义军队,设立了傀儡政府。7月24日,在日本的授意下,朝鲜傀儡政府宣布废除一切同清朝签署的条约,要求在朝清兵立刻撤离朝鲜。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丰岛海面上的清朝海军,清朝牙山守军被击溃,阵亡七百余人,主力军舰一沉一俘。8月1日,清朝被迫向日本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好了,本周的文章就到这里,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79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下周我们走进中日甲午战争,看看这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是如何进行和结束的。

上一篇新闻

“到中国,游苏州”文旅推介会亮相新加坡

下一篇新闻

团体世界杯大名单,德国日本韩国实力强,中国队最强10人出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