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天皇书房中3个雕像,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最后一个竟是他
1.【裕仁天皇20岁前没有见过世界】
1921年3月,日本皇太子裕仁20岁,这一年,他按照皇室安排,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欧洲旅行访问。
20岁之前,这个青春少年养尊处优但不奢靡,在爷爷明治天皇的精心安排下,遴选全国最优秀的军事教官和教师团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在不同学习阶段轮流灌输。封闭式、军事化的训练学习生活,最后打造出一个战争胚子。(点击阅读裕仁的“帝王打造”过程)
20岁时,日本发生宫外政治斗争(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鉴于怕影响孩子的三观,内阁建议裕仁到外面见识见识世界。他的老师都是太过成熟的老朽,旅游是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同时,这是一次向国内外公开和提升皇太子形象的机会。
裕仁出游欧洲时乘坐的香取号邮轮
2.【为什么不去美国?】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但这个愿望对皇太子来说不是那么轻易能实现的。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去看啥必须有规划。
他没有选择去美国,因为大臣们怕不安全。美国太民主了,新闻舆论是强大政治力量,年轻的皇太子根本无法抵挡记者攻势,出任何预料之外的差池,此次旅行都会以失败告终。国内眼下已够乱的了。
他最终去了英国24天,法国26天,比利时、荷兰各5天,意大利8天。途径新加坡、印度、埃及等地也分别停留。
裕仁与英国君主
3.【购买拿破仑胸像说明了什么?】
这次旅游让裕仁感觉自己20岁之前是只笼中鸟。他 之前的生活与日本完全隔离,连读报纸都不允许的,怕精神污染。
在法国,他给未婚妻买了个艾菲尔塔的小雕塑。更多的时间是视察法国战场遗址和军事院校。在这里他买了一个拿破仑胸像。法国的历史教育贯穿他的中学。他还学过法语。对拿破仑的崇拜是青少年学习的影子。
在意大利,这个战争胚子还骑在一尊大炮上留了个影。也怪不得他,20年的帝王打造,让他脑子里基本全是军事知识和天皇神话。他到任何地方访问,关心最多的就是军事和战争遗址。
回日本后,和对待之前收藏的林肯胸像一样,他也把拿破仑的胸像一起放到了自己的书房瞻仰。这两个伟人被裕仁崇拜在情理之中。但第三尊雕像可就出乎人意外了。完全是兴趣爱好。
拿破仑
林肯
4.【侵华天皇的另一种基因】
人有一种天性的基因藏在你的血液中,迟早要发芽,让你顺着它的阳光在社会上找自己的方向。
对裕仁来说,这个基因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皇室封闭式军事化灌输教育封闭了他近20年,但悲哀的是,一直没有成功打造出富有领袖气质和才华的军事指挥家。基因很重要。他不是那块料。即使穿上精心打造的军装,也没有那个范儿。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后来在学习物理和自然的时候,这个皇太子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物种起源。1927年,有人投其所好送他个达尔文的半身像。他也放到书房。
据说后来他还写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怕出名对皇室影响不好,而用别人的名字发表在杂志上。看起来政治人物也有让人嫉妒的困扰啊。
5.【天皇成长毁三观】
旅游和生物学科对这个青年皇太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三观简直崩塌。
他开始不再相信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嫡子真传,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天皇神话是日本天皇20年宗教灌输的根本思想。它让全民臣服,凌驾于宪法,维系于政治。
他同时认识到自家黄宗的历史并非神话,而是被人往前推移了2600年。
但同时他也认识到,必须维护子虚乌有的天皇神话和崇拜,必须学习英国君主制加强自己在政治和社会民众中的威信。
从天皇的思想成长来看,一个人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让他知道为啥要灌输。教育一个人做正确的选择,首先要诚实地让他知道真相,蒙蔽和灌输迟早会露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