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作者:弹痕

本文为8090军事独家纵览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公众号8090军事独家纵览及作者信息,并且在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欢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转发本文,无需授权)

20世纪60年代起,西欧各国在美国的支持下逐渐完成了战后恢复,整体经济开始复苏。而英国则由于传统体系的逐渐瓦解,虽然经济形势开始回暖,但随着非洲独立运动逐渐达到高潮以及英联邦关系的松动,整体国力已经无法和20世纪30年代相提并论。而随着国内工会运动的发展,英国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增加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这使得英国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两个半世纪以来为维持规模庞大的帝国运转所形成的一整套官僚体系却并未随着帝国的解体而缩减(有部英国电视剧《是,大臣》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庞大的官僚集团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使英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而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阵营对峙的大前提下,不仅核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上空,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苏联也逐步在常规力量上给西欧的整体安全形势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为保证自身安全,英国一方面积极加强战略核威慑能力的构建,一方面积极加入欧洲一体化防务体系,力图以欧洲大陆为屏障抵挡苏联的军事威胁。但受制于国内并不乐观的财政状况,英国仅能打造出一支“最低核威慑战略”力量,也就是说英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仅能保证一旦其本土遭受核打击,能够进行有限的核反击,在美苏都立足于打一场全面核战争的背景下,英国有限的核威慑力量仅仅聊胜于无。在欧洲大陆事务上,英国同法国、美国就欧洲事务的话语权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在非洲和中东等英国传统殖民地问题上,英国与美国更是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作为新旧殖民体系的代表,英国希望能尽量保留自身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利益,而美国则更希望在这些地区构建新的秩序以实现其全球战略部署。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方面依赖于美国的经济支持和军事保护,一方面又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同美国矛盾丛生。就在英国因为不支持美国在越南的战略而导致英美关系进入低潮时,英国政府长期的高额赤字引发了一次大规模英镑危机。1964年10月,英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已达到了8亿英镑(约合20亿美元),随即发生了大规模抛售英镑的现象。英国首相不得不紧急致信美国总统,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可能快地向英国提供10亿美元的储备金,并且希望美国支持其拒绝提高银行利率的政策。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平息了抛售风波,但到1965年,英国政府已经背上了160多亿美元的外债,并且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告知,英国已经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大幅度缩减军备研发开支,并将海外的军事设施陆续移交给美国,在缩减开支的同时获得美国的进一步经济支持。但这些举措对于英国整体经济局势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到1967年11月,新一轮的抛售英镑风潮开始,英国政府在多方求援后最终以英镑贬值14.3%,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货紧缩政策暂时度过了危机。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在国内经济形势和美国政府的双重压力下,英国政府不得不于1967年放弃了其追求“独立威慑能力”的战略核导弹研发计划,转而采购美国的“北极星”导弹,并取消了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发计划。但美国出于自身全球战略考虑,要求英国每年必须保持不得低于20亿英镑的防务开支,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军事和政治义务。关于这一点读者朋友可能很难理解,美国迫使英国放弃独立研发战略核打击力量的计划的同时,又不允许其缩减防务开支这是个什么操作?很简单,美国迫使英国放弃单独研发战略核打击力量,英国就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核保护。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但当时的美国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争夺霸权,而且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迫切需要一个盟友能分担一部分压力,说白了就是让英国出钱当炮灰。老奸巨猾的英国政客对于美国人的盘算自然心知肚明,但在英国经济和军事方面,尤其是在战略核力量方面严重依赖美国的前提下,不可能对美国的要求一口回绝(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在宁可饿肚子的情况下也要坚持独立搞“两弹一星”原因就在这,没有独立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在关键时候就会处处受制于人)。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但以英国当时的国力,也已经无力支撑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于是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英国终于在收缩海外军事存在的问题上同美国达成了谅解。1968年,英国制定了削减军费开支的计划,其中包括加速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军事撤出,不再保留欧洲和地中海以外的军事基地,取消从美国购买50架F-111战斗轰炸机的订单,缩减驻西德军队的数量。总结起来就是,能裁的都裁掉,能撤的都撤回,只保留维持英国本土安全必要的军事力量。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英国的对外战略视角从一个世界帝国转化成了一个欧洲国家,英美关系也由“特殊关系”转化为了“自然关系”。1938年到1968年,不过30年时间,英国的对外战略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症结还在于英国自身的经济实力。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但当时的英国还保留有相对完整的殖民体系,依旧可以依靠殖民地强大的供血能力实现国力的回升。但经历了一战血肉横飞的四年之后,英国社会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厌战情绪,甚至寄希望于放缓自身军备建设和对法西斯扩张的绥靖政策来避免自身陷入战争。这种鸵鸟式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更加惨烈的二战爆发后,英国原本的军事实力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虽然最终依靠盟友美国的大力支持英国赢得了二战,但二战后的英国军事实力已经无法维持旧有的殖民体系,这使得英国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支持来实现战后恢复,这使得战后的英国不得不处处受制于美国。战后初期,工党试图以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投入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但在社会整体经济恢复缓慢,国内又未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无异于饮鸩止渴。


日落不列颠——也说冷战中期英国的战略


到了冷战中期,西欧各国开始了战后复苏,德国和法国开始逐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的同时,英国却不得不一再缩减其海外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开源无处又节流无方的经济政策。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缩减军费开支只会使自身在国际事务上丧失更多的话语权,这对于本就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英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上一篇新闻

全球确诊超520万例 美国累计确诊逾164万例

下一篇新闻

陈文希的回望——1993年新加坡联合晚报(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