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日本大地震重灾区气仙沼
六年前开始,“气仙沼”这个地名深深地留在了记忆中。8月底的周末,终于有了气仙沼之旅。
早上8点多在上野乘坐东北新干线,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宫城县的一之关车站,到了JR大船渡线站台,眼睁睁看着开往气仙沼的两节车厢的电车缓缓离去,心想等下班车吧,一看时间表,傻眼了,两个小时后车才来!后来意外发现有一列POKEMON专列即将到来,但全是指定座位,抱着一线希望问车站售票处是否还有空位,工作人员认真地查了网络系统,遗憾地说:没有位子了,一直都很抢手。
漫载着童话的POKEMON专列车进站,内车外画满了比卡丘形象,大家都围着皮卡丘拍照,许多家长带小孩欢欢喜喜地上了车。错过一班车,遇上比卡丘,也算不期而遇的收获。POKEMON专列是大地震后2012年12月开始在周末和暑假期间运行的列车。
在气仙沼的大街上,遇到不少画有可爱卡通形象的巴士、出租车,气仙沼的车站前,立着一个很大的皮卡丘。问当地人皮卡丘和气仙沼有啥关系,对方说没啥关系就是觉得它可爱吧,希望它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气仙沼用自己的温柔方式,呼唤游客的到来。今年4月开始,气仙沼开通了市内观光循环巴士,全程票价才100日元。我就是乘坐这一线路巴士来到了位于山上的RIAS ARK美术馆。这一美术馆从2013年开始开设了《东日本大震灾的记录和海啸的灾害史》的展览。大地震发生后,美术馆的学艺员就开始收集震灾资料,在现场拍摄了3万张照片,收集了震灾物品两百多件。在展馆看到有一些实物展品,如扭曲的车——被海啸柠成了废铁。听工作人员说,许多海外旅游团也来到这里参观。
气仙沼几乎每家店内都贴着受灾现场的照片。港口一家鱼市场不仅在出口处贴了很多受灾照片,门口3米多高的上方画着一条线,这是东日本大地震时海啸袭来时的水位标识。人们每天进出超市,一抬头就会看到那条线。
在气仙沼的大街上以及旅游宣传品上都看到一个口号叫“与海共生”,即使海啸破坏了一切,还是无法怨恨大海,敬畏自然,与大海共生。对于灾难,日本人总是细腻地记录,珍视灾害的历史和文化,这点让人感佩。
8月的气仙沼港口,大海微波荡漾,十分宁静,一时无法想像这里曾历经海啸劫难。海边有一大片似乎被翻新过的空地,点缀着一些新公寓,海边空地和陆地楼群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显而易见那就是六年前海啸侵蚀的边界线。人影稀疏,海边有几分落寂的氛围。
坐在出租车上时,当地东北口音的司机每开一段路就缓缓地向我解说:“311时这一带浸水到二楼……”“这一带浸水到一楼……”“这边浸水到腰部……”“大地震后,气仙沼一片狼藉,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志愿者,他们冲洗街道,冲洗每一栋被水泡过的房子……”听得出,他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也听得出,气仙沼人受的创伤有多深。
气仙沼的轮渡站是临时搭起来似的,售票处设在一个简易房里,我从这里乘轮渡到气仙沼湾的离岛——大岛。船行驶25分钟到达大岛,说实话与我想像中的度假岛的印象相差甚远,虽说是一派乡村自然风光,但颇为荒寂。上岸后发现,大岛上厕所、超市、观光服务中心等等旅游服务公共设施几乎都是简易房。房子可以是简易临时的,但是人生没有临时时期呵。
在离港口不远处,看到一个“沏茶去”的咖啡店的招牌,便饶有兴趣地进门,“沏茶去”在日语中是个禅语,意即“请喝茶”。店主是一位老太太,她热情地迎接了我这个唯一的顾客,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起了天。我看到店里显眼处贴着志愿者们的大幅合影,自然而然提起了311。老太太说:“当时大岛沉没一半,港口边一大片房子都被冲垮了,我们家这栋房子比较结实,浸水到屋顶,但是房子挺住了,周边的房子都不见了。我们当时到高处的寺庙里避难。后来来了很多志愿者,其中有木工,帮我们加固了房子。所以又把咖啡店开起来了。”店内还放了一些旧画册,老太太翻给我看:“你看,这是以前大岛的商店街,有许多商店,很热闹……现在很多人离开了,岛上人越来越少了。游客来了我们十分感谢。”
从“沏茶去”的门窗往外看,丛丛绿草在风中摇曳,老太太说:以前从这里看出去,全是人家,全是人来人往……
也许当地人心中还弥漫着灾后情绪,藏着“复旧”的梦想,想回到以前的日子,找回以前的景色,只是无论好坏,过去的一切都是不复返了。
大岛被称为绿色珍珠,绿草萋萋,绿树茂密,但观光资源的开发,光有绿色似乎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旅游要素。从大岛回气仙沼的轮渡上,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把大岛建设成像新加坡的圣淘沙岛那样每个角落都是旅游细胞的地方,需要多少时间?希望气仙沼和日本都加快脚步复兴。日本的有关度假岛的概念可能已经与国际脱轨了。
在一之关车站等候回东京的新干线时,遇上几位台湾女游客,她们说:“就是想看看地震重灾区气仙沼恢复得如何了,尝尝海鲜。”看来“复兴”世就是气仙沼的旅游资源,把复兴过程呈现给世人,也许就是气仙沼的使命。(黄文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