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 星期二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今年一个人的信息里国籍悄咪咪改成了新加坡。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一家。

海底捞这个火锅品牌,1994年起家,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以非常夸张的扩张速度在全国各地铺开。让人不得不感慨能把一个火锅店做成这样的张勇的本事。一个火锅店可以很成功,也可以打造出一个网红店和连锁品牌,但是像海底捞这样将自己和其他的所有火锅品牌区别开,甚至打造出一种独有文化的可以说前所未有了,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复制,没有谁能做出第二家海底捞。

9月3日,海底捞更是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更新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高盛。顿时之间海底捞又一次的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说实话,小编确实没有想到一个从四川麻辣火锅起家的火锅店在没有经历过业务拓展的情况下,居然能够走到港交所上市的这一天,甚至是请到国际资本高盛背书。

不过我们也却是不能忽视海底捞的捞金能力,这是一个将“区别营销”和“文化营销”做到了极致的企业。在现如今的语境之中,尤其是二线城市去吃海底捞和去吃火锅竟然已经有区别开来的架势。话句话说海底捞似乎已经是区别于火锅的另外一项独特的饮食产品。

我想海底捞把无微不至服务作为引流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此后哪怕是吃“海底捞”文化的老本,估计都能催生出一个体量庞大的企业。

接下来,我们还是通过市场报表来具体的说一说海底捞的捞金能力,从招股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73.42亿元,上年同期为47.56亿元。

现在不妨再来看一下海底捞近来年的数据实在叫人难免感到恐怖:

海底捞2018年上半年来自一线城市的收入为18亿元,来自二线城市的收入为34.67亿元,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为14亿元。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海底捞2017年上半年来自一线城市的收入为14.27亿元,来自二线城市的收入为23.39亿元,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为6.36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收入正越来越成为海底捞重要的收入构成部分,收入增长幅度大幅超过一线城市。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从顾客人均消费来看,2018年上半年来自一线城市的最高,为106元,二线城市为94.2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为91.8元。

但二线城市的翻桌率最高,达到5.1,一线城市为4.9%。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海底捞2018年上半年期内盈利为6.47亿元,期内盈利为8.8%,上年同期为5.53亿元,期内盈利为11.6%。

而在海底捞形式一片大好的时候,张勇夫妇却选择移民新加坡。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所以说,又是一个在中国赚钱,赚到之后选择不再做中国人的故事。这一下又双叒一次的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似乎每次有名人选择移民就会引发一波舆论。

毕竟在中国人的底层文化里移民就是卖国。

但是越是抵制,越是辱骂。却越是有这么多的人,顶着这些移民后的舆论压力,毅然决然的选择移民出去,到底为嘛吗?还不是因为比起挨骂,移民赚得更多。

而要说张勇一家为什么移民?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已经移籍新加坡,他们为什么要走

纠结这个问题,不如说优秀的人总是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换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且,张勇夫妇和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在底层商业逻辑上其实并不一样,他们并不像一个中国的商人。

中国是一个有小农社会基因的国家,这一点就赋予了中国人只求稳定的性格,也就成了中国这个国家的国家性格。

毕竟在小农社会,世界变化没那么大,人民只需要求来年风调雨顺便可以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创新和打造新文化的成本实在太大,会被认为是乖张和叛逆,而乖张与叛逆从流传甚广的四大名著就能看出来,最终的成长方向不过是与世俗主流和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先祖们死死的抓住儒家经典,一用就是几千年的原因。虽然三千年历史里面历来不乏仁人志士,但是却大多做的都是对经典再解读或者延展,试图通过经典来解决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

最终的结果却是很难进行巨大的社会创新。尤其是明朝以后,更是万事按祖训,更是进一步的压制了社会创新,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战国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不断发展,持续了几千年。

所以商业其实在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压抑的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有钱了,但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投资和经商思维依旧是赚快钱。有些时候回过头看,明明可以看到很多价值投资或者用心打造企业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却依旧没有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打算。

因为要拿出时间和钱去打造和投资一个企业或企业内部文化,实在是风险太大了。中国人骨子里求稳的基因,总是将这种可能含有超过预期的风险的选项,划到不值得选择的区域。

而张勇显然不是一个在这样商业逻辑上诞生的商人。

在一个商业被抑制,大企业家会被冠以资本家摆到和人民敌对位置的国家,张勇却透露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商业逻辑。其实近年来不少人非常惊讶于海底捞的成立时间,确实,海底捞真正在国内铺陈开来已经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家年轻的企业,至少是一个九五后。

但是它却成立在1994年。

应该说直到大众传媒兴起的之前,作为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一直在打造海底捞文化,并且将这种海底捞文化融入到每一家门店之中。让每一家门店都保持着高水平的服务水准。

应该说在过去,海底捞的扩展速度有限。

但是当大众传媒普及之后,当互联网高度镶嵌如生活之后,体验过海底捞服务的“自来水”们便会在网上自主的产生恐怖的舆论反应,并迅速的成为文化。口碑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为优质服务这个引流品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商业价值。

而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感慨于张勇用时间和金钱对企业价值的投资,即使风险极大,即使在一个阶段内可能显得遥遥无期。但是就像一棵大树扎足了根,可能头三年它只长了数厘米,但是后三个月可能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膨胀成参天大树。

中国缺乏这种愿意独创商业模式的企业家,中国有的大多数都是乐于借鉴成功商业模式的企业家。比如说腾讯,一度把“别人为商业模式试水,我们投入资金借鉴”当成企业文化,并为之骄傲。

但是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乐于去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或许大多成为了冢中枯骨,但是成功了一个可能因为改变整个行业的版图,并创造无数的可能。

我想,张勇在中国是格格不入的。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移民新加坡。

上一篇新闻

惩罚来了!大陆对100家台企实施禁令,台“立委”:有气找美国撒

下一篇新闻

世界各国第一任领导人都是谁?美国的永垂不朽,韩国的是卖国贼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