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专访: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有可为——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

新华社新加坡6月1日电 专访: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有可为——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

新华社记者蔡蜀亚

从经济效率和经济安全相平衡的角度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这样说。

顾清扬指出,国内循环是关键性主体,可以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控的环境,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促进产业链和需求链的转型升级。

顾清扬说,当前国际形势凸显完善国内循环体系的紧迫性。新冠疫情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对海外需求端的冲击,外贸需求突然大幅下降,外向型企业一时难以找到国内的替代需求。即使在疫情过去之后,来自欧美市场的需求也会持续减弱。因此,国内需求链的建设是国内经济循环的一项重要内容。

他指出,从国内消费需求看,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国内需求体系的建立,不仅要为国内外向型企业提供出口转内销的新出路,也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强大的利润保障,这是确保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消费市场的需求,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和创新的动力。

顾清扬建议,尽快在国内建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需求链以及相应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强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资源循环,特别是大力推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顾清扬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可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已占据重要位置,围绕产业链所形成的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体系是全球最完整的,由此形成了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集产业配套、融资、生产性服务、开放性研发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于一体,能为商业活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吸引跨国公司最强的磁性和黏合剂。“中国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顾清扬同时强调,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国内的循环通畅了,中国才可以更好地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国内的循环系统稳定了,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循环的稳定性。反过来,参与国际循环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也为国内的经济循环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提供发展的外部动力。

他建议,未来中国参与国际循环,除了继续参与传统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南北流向循环外,也可以另辟蹊径。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条开辟东西流向的新国际循环,它并不排斥原有的南北流向的循环,而是对原有体系的补充。通过这两种互补的循环体系,中国可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顾清扬还提到,虽然全球资源的循环最有利于资源效率提高,但在当前全球化受到地缘政治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循环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因此,开辟国际区域范围内的合作尤为重要。例如,中国可以与东北亚和东南亚合作,形成紧密的区域产业和供应链整合。

顾清扬表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长期战略,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必须先行。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大开放力度和采用国际最佳实践,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环境等,最终都取决于中国内部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新闻

各国STO监管态度一览:国内视为非法金融活动;美国谨慎包容;欧洲较为宽松

下一篇新闻

「船舶管理」14家美国公司敦促对GPS干扰采取行动|2019-6-28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