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为何没能成为东方大国的铁杆盟友
文/品论社
明代、清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战火频仍,一大批中国人为了生计,不惜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远赴海外谋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漂洋过海,抵达当时被称为南洋的东南亚一带,亦即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区,成为如今东南亚各国诸民族中华族的祖先。
东南亚诸国当中,华族占本国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一个小国,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仅700余平方公里的城邦岛国,华人占总人口的74.2%,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
对于很多欠缺基本地理常识的老外来说,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常常被误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他们眼中,新加坡和北京、上海、香港一样,都是中国的一座城市而已。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距离中国大陆最南端尚有数千公里之远的东南亚岛国,并没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熟悉了解。人们从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了解到关于新加坡的信息和资讯,而让许多中国人感到困惑的是,华人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的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亲密友好无间,有时候甚至会倾向于对抗而多于合作。
人们不禁疑问,作为世界上唯二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与东方大国同文同种的新加坡,为何没有成为东方大国的铁杆盟友?
其实,要深究其原因,就要从新加坡的建国历史说起。
深刻的英国烙印
19世纪20年代,英属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对这个地处印度洋太平洋之间航运要道的小岛十分看重,在此投放了大量人力物力,欲图将之建设成为封锁印太两大洋的航运锁钥。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得以崛起的根本原因,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的新加坡在英国殖民者的悉心建设之下,迅速发展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
自开埠以来,新加坡从一个小贸易港发展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商业港口和航运枢纽,新加坡的崛起史,实质上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史。
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已经足让新加坡的国家基因里刻上了深重的英国烙印,即使这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
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层面,还是文化、宗教领域,新加坡已全面西化,而与之相对应的,随着老一辈华人华侨淡出历史舞台,年轻一代新加坡华族的汉语能力和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日益下降。
“他们说着带着咸水味、洋土混杂的汉语,口音极重,但又与国内的正统地方方言有明显区别,实际上,新加坡华语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口音、语调甚至词汇系统。”
对于那个远隔万里的祖国,大多数的海外华人心中,是怀着三分思念和七分生疏,尤其是那些早年间出国华人的后裔们,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踏足过中国,只能通过祖辈父辈的口耳相传和带着政治滤镜的媒体来认识了解这个“祖国”。
而新加坡,则将这种复杂心态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无险可守的海峡小国
优越的地缘位置既是新加坡得以发展崛起的优势,更是悬于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马六甲海峡连接沟通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水道之一,号称为大洋锁钥,更被东亚诸国视为“海上生命线”、“咽喉命脉”。
马六甲海峡全长一千多公里,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其中的新加坡段全长105公里,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一段,著名的新加坡吉宝港就位于其中,是亚太地区最大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货柜港口之一。
马六甲—新加坡海峡是国际海上航运系统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每年经此进出南中国海的油轮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3倍和5倍,凭著这样的战略地位,新加坡一举成为印太地区最重要的航运枢纽和商业中心。
但另一方面,拥有着优越地理位置的同时,新加坡却有着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狭小且毫无战略纵深可言的国土。
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
700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及570万的人口,这样的新加坡与周围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相比,无疑是个名副其实的蕞尔小国,有着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
新加坡甚至连淡水都无法自给自足。
没有足够的国力保护自己,便犹如坐拥奇珍异宝的稚童,面对着虎视眈眈的群狼。
这就意味着,新加坡要想安稳发展,必须要寻求庇护,这个以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为立国之本的城邦国家,只能够选择依附别人,来谋取国家安全。
新加坡最先选择依附的对象,是其一衣带水的邻邦——马来西亚。
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加入马来西亚,在此前的全民公投中,超过70%的新加坡人同意加入马来西亚,然而很可惜,不到两年后,马来西亚国会以全票通过驱逐新加坡的法案,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
一个国家竟然被迫独立,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一幕。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新的全球霸主,也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英国在印太地区的霸权地位,而被马来西亚“抛弃”的新加坡,面对着周边居心叵测的邻国们,只得义无反顾地倒向美国,美国则相中新加坡能镇扼印太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双方一拍即合,缔结稳定同盟关系。
而在那个年代,中国还正处于一穷二白、艰苦奋斗的阶段,新加坡华人们眼看着那个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母国,只得黯然地将那份思念故土之情藏于心底。
东西方大国之间难以调和的分歧,意味着新加坡绝难左右逢源。
新时代的抉择
新加坡的崛起,得益于数次工业革命后的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新加坡很清楚,要想维持国家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坚持拥抱世界。海峡的稳定,经济全球化的稳定,是新加坡国势的决定性因素。
而掌握全球霸权的美国,则被新加坡视为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倚靠,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政治抉择,随着美新确定深度战略同盟关系,新加坡彻底融入美国的全球体系,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2000年,美新两国签署协议,美国获得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使用权,新加坡成为美国海军在东南亚的驻泊基地,美国以此为中心,建立一个覆盖整个东南亚的军事基地群,从而实现美国控制马六甲乃至整个印太的战略目的。
美新亲密的战略关系意味着,在美国全球体系彻底崩溃之前,新加坡几乎不可能与美国为敌。
建国五十多年来,新加坡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由一个“被迫”独立的弹丸小国发展成为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并跻身世界发达经济体之列。
然而,危机总是伴随着时代变迁而来,随着东西方龃龉不断,对于夹在其中左右为难的新加坡来说,来到了影响国运的历史性抉择时刻。
被称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曾经对新加坡有过非常悲观的预言:新加坡将来有可能会沦为一个平凡无奇的国家。
李光耀的预言,在许多有识之士看来,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造就新加坡的海峡和深水良港越来越被证明并非是不可或缺的。
中巴铁路和瓜达尔港的建设,克拉运河的规划,中缅油气通道的开辟……一条又一条绕开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路径正在成为现实,这个曾经叱咤亚太的海上咽喉,正面临痛失战略地位的危机。
在过去,新加坡选择了美国,对于这个四面受敌的弹丸小国来说,依附大国无可厚非,但时移世易,今天的世界格局相比过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对于新加坡来说,新时代的外交战略抉择,是一场足以影响未来国运的考验。(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百家号/品论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