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陶汉章:新中国开国少将,美国把他当半个老师,一生著作1000万字

1、两名老人的重逢

1994年6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当时不仅我军的多数将官悉数到场,而且在簇拥的人群中还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海峡两岸赶来的爱国主义人士。

陶汉章将军

在会场的一角,一名风尘仆仆的老军人举着酒杯跟自己旁边的将军聊得不亦乐乎。老军人笑着说起了当年的往事:“说实话,对于你们解放军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方式我们是非常钦佩的,尤其是游击战术,更是一种让我们佩服到五体投地的作战方式。”

老军人顿了顿又说道:“还记得1938年那时候,咋们刚跟日本人开战不久,那家伙他们不但装备精良,而且别看日本人个头矮,但在单兵作战方面却一个能顶两,我们为此是吃尽了苦头,节节败。”

老将军笑了笑说:“那些年确实是咋们最艰难的时日,没武器、没装备,还没有后勤补给,只有一腔热血同日本人迂回厮杀。”

老军人喝了一口酒说:“谁说不是呢,不过你们解放军可是真厉害,我们那时候起码有飞机大炮,可你们虽然这些都没有,但却能在平型关给予日本人致命一击,狠狠地杀了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的锐气。”

“平型关确实给咋们出了一口恶气,不过那也是咋们多少将士用生命换回来的胜利,我记得日本人拼死顽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被俘虏,这也是我军在建立以来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说着说着,老将军眼里已经泛起了泪花。

暮年和夫人一起参加大会的陶汉章

“看到你们获得大胜后,我们对此非常钦佩,第二年就从抗日前线调来了一大批战区军官,想要集中系统地学一学你们的游击战术,总不能一直这样败下去。”

“后来我们一方面调军官到湖南衡山,另一方面从你们八路军手里找教材,我记得学习最多也是最深刻的一本书叫《游击战术纲要》,那本书确实写的好,对游击战术的思想核心阐述的非常通俗易懂,也是我们当时最受启发,理解最透彻的一本著作。”

老将军眼里泛起一丝光芒,问道:“你说的是《游击战术纲要》?”

“没错,就是那本书,我记得书上的作者名是陶剑青。”

“陶剑青?哈哈哈,其实我就是陶汉章,剑青是我的笔名。”

“哎呀呀,原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汉章将军,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老军人一脸的不敢相信,“我这次从台湾赶过来参加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会,竟然还能见到我仰慕已久的陶汉章将军,真是可喜可贺,说起来你可是我的老师啊。”陶汉章哈哈大笑,伸出手来同对方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晚年陶汉章奋笔疾书

2、文能提笔安天下,无能上马定乾坤

陶汉章将军是一名真正的儒将,他早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得益于父辈的熏陶,陶汉章从小就非常喜爱读书,再加上他聪慧异常的天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早就得到了同乡的赞誉。后来陶汉章目睹国家危亡的局面,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的救国之路,报考西北军官学校前往学习,毕业后跟随抗日名将吉鸿昌在察哈尔一带进行抗日战争活动。

吉鸿昌将军壮烈牺牲后,16岁陶汉章辗转南下,1933年在南昌参加了红军。当时陶汉章将军目睹民族存亡,国民党有是对内不对外的存亡局面,深知要想以身报国必须要找对自己的组织,而红军的到来让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这是一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获取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的军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救星。参加红军后的陶汉章因为文化水平高被委派到红军第四分校工作。当时作为红军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对陶汉章说,“你读过书,又上过军校,文化水平非常高,这和一般的士兵不同,好钢就应该用到刀刃上,希望你能用自己的知识去教授我们士兵更多的军事知识。”陶汉章欣然领命,开始致力于红军基层部队的教导工作,他的著书生涯也由此开始。

年轻时的陶汉章将军

1936年,时任重庆三联书店负责人的邹韬奋给八路军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同志写来一封信,信中说看到八路军利用游击战术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希望能够出一本有关于游击战的书籍,将游击战术、敌后作战方式以及军事理论融合在一起,进而让其他抗日部队认真学习。面对邹韬奋的请求,中共中央决定,抗日救国是目前的第一要务,所以很有必要把这本书写出来。

著书需要文化人,所以这个任务当仁不让落在了八路军随营学校的肩上。校长韦国清在接到邓小平同志的来信后,立刻召集起全体教员进行商议。关于游击战争的这本书应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这是两个大问题。这时陶汉章站了出来,他对韦国清说:“我是教游击战争这一门课的教员,又是学校的支队长兼军事教员,所以我愿意接下这个任务,保证顺利完成。”韦国清早就想好了让谁去写这本书,陶汉章的毛遂自荐更是让韦国清坚定了信心,把这份工作交给陶汉章去完成。韦国清说:“汉章同志,这个任务不但繁复而且艰巨,希望你能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顺利完成。”

陶汉章将军

1936年,年仅19岁的陶汉章就开始了一边当教员,一边著书的工作。由于当时八路军开展的是敌后抗日战争,所以根据地经常会面临敌人的大规模扫荡和袭击。反复奔波和安全隐患让著书工作更加艰难。就这样,在反复战斗、频繁奔波的情况下,陶汉章利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用三个月的时间将这本关于敌后游击战争的书籍写了出来,并署名为陶剑青。

《游击战术纲要》这部共计19万字的书籍传到重庆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国民党军人,包括一大批民主人士对此赞不绝口,并于1938年在湖南衡山抽调一大批抗日前线的军官对这部书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由于陶汉章将军在书上所用的笔名是“陶剑青”,所以人们都不知道这部书是出自他的笔下。

著书任务完成后,陶汉章来不及修整,立刻又投身到战争事宜之中,渐渐地也就淡忘了自己著书的这件事。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游击战术纲要》传到重庆后,三联书店的负责人立刻寄来了一大笔特殊的稿费:一摞邮票(这是当时国共双方唯一可以通行的货币。)党中央当时想寻找陶汉章将邮费送过去,但由于战争因素,八路军的落脚点会经常性地更换,最后也没能寄出。直到战争后期,陶汉章听说自己的著作已经成书后,才想起自己还没有能够拥有这本书,于是嘱托朋友前往重庆帮助自己寻找,最终在重庆图书馆找到的唯一的孤本后,陶汉章才有幸第一次目睹自己的著作,并长久的拥有了这本书。

《参谋工作守则》

3、美国人的半个老师

陶汉章将军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儒将,早在投笔从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著书。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早年刚参加红军的时候,陶汉章就已经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军事问答一百题》。这本书写成后,陶汉章本人也没有在意,毕竟只是处女作,肯定会有很多的纰漏和不足,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最后却成了中共江西苏区工农红军的训练大纲。

说起陶汉章将军的著书生涯,就不得不提他的另一本著作《孙子兵法概论》。这部书陶汉章写成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陶汉章将军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地发光发热,于是跟着刘伯承元帅一起投身于南京军事学院的创办事业之中。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最高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为新中国的军事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陶汉章在学院建立后担任了训练部的副部长一职,致力于军事训练和军队人才的培养事宜之中,而且他在闲暇时还写出了《孙子兵法概论》这部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

说来也巧,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化、现代化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的打响,给世界各国同时敲响了警钟,其中就包括中国。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来的无可匹敌的强大实力让新中国深深地明白了“强军不只是强装备,而且要强思想”的道理,“多国联军”的先进军事理念和作战方式让原本排名世界第四的伊拉克在数十天内土崩瓦解,这是原本任何人都不敢去想的事实。不过在惊讶于美国先进作战方式的同时,我军还发现了美军的另一老师——来自中国3000多年前的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概论》

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为什么会跑到相隔万里的美国人手里,而且能够在那里发光发热?出于好奇,我军方面立刻派人大费周折从大洋彼岸买来了一本英文版的《孙子兵法》。在打开这本书后,解放军才知道,美国人手中的《孙子兵法》并不是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原本,而是50年代陶汉章将军所著的《孙子兵法概论》。陶汉章将军当初在经过刘伯承元帅的授意下写成了这部著作,不过出于一些原因并没有立刻出版,而是在1985年才正式刊登发行。

《孙子兵法概论》印刷发行后,一位在联合国常驻的我军将官将其翻译成了英文版本,并在美国纽约的史特林公司出版发行。后来当美国国防部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表示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系统精湛的军事理论著作,这部书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多得军事理论著作。随后美国国防部立刻购买了100本《孙子兵法概论》,分发给美军中的高级将领观摩学习。紧接着,美军军事书籍俱乐部和星条旗出版社又将陶汉章的著作购买了一大批分发给了海军陆战队的将领。一时之间,美国军方各大军种的高级将领人手一本《孙子兵法概论》,整日互相观摩学习。后来,陶汉章将军的名字响彻了大洋彼岸的美军阵营,时任美国国会高级顾问的布尔津斯基给陶汉章将军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对《孙子兵法概论》夸赞不已,“这是一本让我非常受益,也让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受益的军事理论著作,您真的是一位博学的将军。”

正在上课的陶老

4、《参谋工作守则》

何为儒将?就是说不仅要仗打得好,军事素质过硬,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彩,文化水平高。按照中国古代思想,儒将就是要兼顾儒家气质和兵家思想为一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才。陶汉章将军出生于书香门第,长成后又弃笔从戎,考入西北军官学校进行军事理论学习,后来跟随吉鸿昌将军北上抗日,接着又加入工农红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校创办活动,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他的一生是儒雅和威严并随的一生,也是文治武功二者兼备的一生。

根据史料记载,陶汉章将军一生写过100多万字的著作,其中包括《军事问答100题》、《孙子兵法概论》、《游击战术纲要》、《参谋工作守则》以及《热带丛林作战》五本享誉中外的军事著作,是我军不可多得,文治武功兼备的军事家。尤其是《孙子兵法概论》曾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出版发行,具有非常高的军事意义。

训练中的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期,陶汉章将军最先在杨成武将军跟前做事,后来罗瑞卿找到杨成武,好说歹说想要把陶汉章带走。可陶汉章是什么人,杨成武心里清楚地跟明镜似的,自己的左膀右臂可不能让你三言两语给拐跑,不过最终也是禁不住罗瑞卿软磨硬泡,只好写了个“借条”把陶汉章暂时借给了罗瑞卿。陶汉章将军又干回了老本行,他对解放军战士悉心指导,致力于军校教育建设事业。当时参谋长这个职位相比一线部队来说闲暇时间确实要多出一些,不过咱们的陶汉章将军可没闲着,一有时间他就在那里奋笔疾书,花了6个月时间写出了一本30万字的军事理论著作《参谋工作守则》。后来这本书传到了聂荣臻元帅手里,聂帅看了这本书后对身边人说:“陶汉章这本书可真了不得,我得好好嘉奖他。”随后给了陶汉章一个嘉奖令,还有300块钱的奖金。在如今看来,300块钱并不多,但在解放战争时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为当时陶汉章将军的津贴只有4块钱,这笔钱差不多相当于他6年的工作津贴。为此,有同志还对陶汉章将军说:“你这一本书可了不得,稿费比朱老总几年的工资都要多,这不请喝酒可不行。”

5、培养军事人才

除了著书之外,陶汉章将军一生还致力于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之中。早在1939年党中央创办晋察冀根据地抗大二分校的时候,陶汉章就担任教育科长和训练部副部长一职,为八路军的后备人才库添砖加瓦。当时的抗大二分校,由于刚刚创办,再加上四周围强敌环饲等因素,所以学校人员并不多,仅仅有1000多人。校方不仅要考虑如何顺利办学的问题,而且要思考怎样办好这所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陶汉章等人在后勤补给物资跟不上,敌人扫荡规模大的艰苦环境下努力奋斗,最终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让抗大二分校的学员人数增长了将近4倍,总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

彭德怀、刘伯承和陶汉章

解放战争时期,陶汉章将军又被抽调到新建成的华北军政大学担任教育长。在这里,陶汉章再一次用自己的心血致力于解放军军事人才的培养事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陶汉章不仅为解放军培养出一大批军事人才,还在这里将自己的理论著述进一步完善,创作了很多军事著作,凝结了自己一生的军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陶汉章又先后担任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军政大学副校长以及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位,将自己的余辉在这一所所军事院校里发光发热。人们常说,陶汉章将军的一生跟文字两个字脱不了关系,他和一般的将军不一样,他是位“文邹邹”的将军,是一位非常儒雅又不失刚强劲儿的老师。陶汉章在军事学院当副院长的时候,并没有退居二线,反而整天活跃在课堂上,要停留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把自己的知识完完全全的传授给学生,这种习惯直到他退休都没有改变。

“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从察哈尔到江西苏区,从沙场征战到军校授课,陶汉章将军用他的一生为解放军后备人才的培养事业撒下一滴滴汗水,为中国军事理论思想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